高考知识网

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广西高考 > 正文

2020年广西高考文综试卷难度偏低,文综试卷难度系数偏低

高考知识网 时间:2023-08-28 05:02:10 

2013年广西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一页:地理;第二页:历史;第三页:政治


1.该公司在中国多地投资建制造企业主要是为了)
A.扩大市场份额B.分散投资风险C.建立营销网络D.利用廉价原料
【答案】A
【解析】该公司在中国多地投资建制造企业东密西疏,其主要是为了产品便于就近销售,扩大市场份额。
2.该公司研发中心选址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A交通B人才C市场D资金
【答案】B
【解析】企业研发中心应属技术导向型部门。在太行山南段东麓相邻的两条间歇性河流上分别建有甲、乙水库,它们的汇水面积大体相等。来源:高考网Www.GxeDuW.com
在太行山南段东麓相邻的两条间歇性河流上分别建有甲、乙水库菠们的汇水面积大体相等。2009年雨季?水库入库水量912万立方米甲水库却几乎没有入库水量。据此完成3?4题。
3.甲、乙两水库上游流域
)A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B自然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
C降水集中于7、8月份D位于半干旱地区
【答案】C
【解析】两水库上游流域位于太行山南麓,温带季风气候,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林,降水集中于夏季(7、8月),处半湿润区。
4.2009年雨季甲水库无入库水量是因为其流域
)A几乎没有降水B植被截留降水C降水大量下渗D人工拦截径流
【答案】D
【解析】两水库上游同时雨季,大量补给河流水,植被截留降水和下渗相对有限,人工拦截量大时对入库水量影响较大。
自20世纪90年代初?彭温州的一些瓜农到海南岛承包土地种植西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他们每年8月底到海南岛种西瓜次年五月中旬返回温州。据此完成5?6题。
5.温州瓜农选择在海南岛种植西瓜是因为海南岛
)A西瓜品种优B种植成本低C种植利润高D市场需求大
【答案】C
【解析】海南纬度低,光热充足,高产,种植利润大。
6.温州瓜农每年5?8月离开海南岛主要原因是此时间)
A温州正值农忙季节B海南岛不宜种植西瓜
C瓜地休耕以恢复肥力D海南岛西瓜竞争力弱
【答案】D
【解析】每年5?8月,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光热充足,海南种瓜无优势。其它时节海南的光热优势较我国其他地区较明显。
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爆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7?9题。
7.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A重金属盐B氮、磷营养物C固体废弃物D泄漏的石油
【答案】B
【解析】富含N、P的工农业污水、生活污水排到近海,使水体富营养化,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引发赤潮。
8.赤潮爆发的海域一般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
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
【答案】C
【解析】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气温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封闭。(2)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9.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A赤道附近B大洋中部C中、低纬近海D高纬近海
【答案】C
【解析】中低纬的近海往往具备赤潮形成的各种条件。
某种生物的种密度指单位面积该种生物的个体数量。图2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种动物的种密度等值线图。据此完成10?11题。

【答案】A
【解析】考查等值线数值和局部闭合区域的判读。Q数值在180-200间,R在160-180间。H、K属局部闭合小区间,都有两种情况,要先排除。结合北美地形的分布,从总体看,这种动物在高寒地区种密度较大,HK两地均为山间盆地,地势相对较低,动物的种密度相对较小,故H数值范围在160-180间,K范围在140-160间。
11.该种动物的种密度与年均温的空间分布是正相关的地区是
A.Q、R之间B.N、M之间C.S、R之间D.S、K之间【答案】B
【解析】若该种动物的种密度与年均温的空间分布是正相关,则可把该等值线看成是等温线,种密度线大的年平均气温较高。结合纬度和地形地势等因素,进行相关判断。
二、综合题燠2大题燠56分
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成下列要求。
新疆轮台(位置见图3)盛产小白杏。原来??食用?核弃之。某年?彭义乌某瓜子商经反复试验研究出炒制此种杏核的方法?佑仁口味上佳。此后该瓜子商从轮台大量收购杏核在义乌炒制后出口美国。由此小白杏成为轮台重要的农产品之一。

(1)评价轮台种植瓜果的自然条件。14分
【答案】地处高山山麓洪(冲)积扇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3分)(沙漠边缘,)
气候干旱,日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瓜果糖分积累;(4分)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地下水)可供灌溉。(4分)水源(宝贵)是制约瓜果种植规?模的主要自然因素。(3分)
【解析】“评价”应该一分为二,可以从气候(光、热、水、水热组合、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结合轮台具体情况分析。
(2)从区位选择的角度说明义乌瓜子商把杏核从轮台运到义乌加工的原因。12分
【答案】杏核(晒干后)便于保存和运输,炒制(加工)后的杏核能尽快运往市场;(4分)义乌加工瓜子(炒制杏核)的相关产业协作密切;(4分)工人素质高(有经验、有技术),可以保证产品(炒制杏核)的质量。(4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但本小题总分不得超过12分)
【解析】原料长途运输至异地加工原因可从以下两方面分析:(1)原料适合长途运输,(2)加工地有加工优势。
(3)说明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农业区际协作中各自的优势条件。10分
【答案】东部地区:技术先进,资金充足,市场意识强(发展经济的经验丰富)。(6分)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4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但本小题总分不得超过10分)
【解析】本设问是上一设问的总结。东西部农业区际协作中实现了优势互补。
39.(20分)阅读图文资料?成下列要求。
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被合称为“金砖国家”BRICS。

材料一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但需大量进口铁矿石。巴西(图4)是拉丁美洲人口最多、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中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以里约热内卢、圣保罗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地区。巴西铁矿石资源丰富是世界重要的铁矿石出口国。2010年4月13日中国和巴西签订协议燠同出资在巴西里约热内卢附近建设一家年产500万吨钢材的大型钢铁厂所产钢材主要用于巴西汽车制造、造船、石油开采等行业部分输往中国。
(1)简述中巴联合在巴西兴建钢铁厂对中国和巴西之利。10分
【答案】对中国,直接利用巴西铁矿石(避免受国际铁矿石企业的控制);拓展国际市场。(4分)对巴西,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高铁矿石的附加值);减少钢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提高钢材的自给率;提高工业化水平。(6分)
【解析】可运用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点分析。
(2)简述该钢铁厂区位选择的有利条件。10分
【答案】临近铁矿石产地(离煤炭产地较近);(2分)位于产品的销售市场;(2分)社会协作条件良好,基础设施较完善,工人素质较高;(3分)位于大城市的港口附近,交通运输方便。(3分)
【解析】工业区位从原(燃)料、市场、劳动力、交通、劳动力、社会协作条件等方面分析。

历史试题解析
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
【答案】C
【解析】考查要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搞清楚周代分封制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不同: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地方诸侯分权共同管理国家,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下,皇帝任命郡守县令代表皇帝管理地方;分封制下依靠宗法血缘关系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间等级关系分明,郡县制下郡守县令都有皇帝直接任免,没有严格等级关系,都是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官僚。因此周代到秦国墓葬的变化反映的是由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分封制转向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官僚政治的政治变迁。A项表述错误,分封制维系的关键与前提是井田制和大宗小宗的血缘关系,而非经济发展;B项表述错在混淆分封制下诸侯与周天子间分权体制;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来源:高考网wWW.GxeduW.com
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答案】C
【解析】考查要点:程朱理学。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理解程朱理学的内容与地位变化(在宋代以后逐渐成为官方哲学)的史实。在两宋时期统治者依然以传统孔孟之道作为统治思想,朱熹的理学(新儒学)被称为伪学,因为相对于孔孟之道,理学增添了许多新思想如“理为万物本源和三纲五常”,没有被两宋统治者接受直到明朝时期才成为官方统治思想。A项与此题无关,B项不是原因,明太祖删掉《孟子》中的民贵君轻的思想的史实相矛盾,因此明代时期的官方思想的儒学已不再是原来的孔孟之道;D项中心学没有成为官方哲学。
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词”。这一现象是雅典
A.政治体制的产物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应
C.频繁改革的结果C.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答案】A
【解析】考查要点: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解答此题关键在理解雅典民主是雅典公民的民主和公民必备的参政素质就是要有很强演讲能力。B、C、D项不能说明政治领袖与演说家之间联系的原因。
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答案】D
【解析】考查要点:光荣革命。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光荣革命实质(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旧贵族之间妥协,最终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因为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新贵族与信仰英国国教的旧贵族联合发动的宫廷政变,既延续世袭君主制的传统又使资产阶级得到国家政权。A、C项表述错误,B项世袭男性优先在光荣革命后又有表现。
28.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
B.伽利略创立的试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答案】A
【解析】考查要点: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日心说。根据题干“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的意思结合哥白尼日心说提出的意义来解答。中世纪科学发展受到基督教教会的控制,日心说的提出推翻教会在科学方面的权威观点地心说,使科学开始摆脱教会神学的控制而独立发展。伽利略、牛顿、达尔文的科学成就都是在日心说开始突破教会神学束缚的影响下得以发展,因此答案为A项。
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戊戌变法??甲午战争
D.太平洋运动??中法战争??辛亥革命
【答案】B
【解析】考查要点:晚清近代化的发展。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理解现代化(近代化)的含义:经济方面工业化、政治方面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方面的理性化、科学化,由此排除C、D项,A项中的“新政”实际上是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继续,但缺乏政治现代化方面表现。因此答案为A,反映中国近代的现代化发展历程:工业化的开始----政治民主化的尝试---民主政治的建立。
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应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答案】B
【解析】考查要点:中共对革命道路的探索。依据题干材料“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可以判断此时中共把革命的重心放在城市,依靠无产阶级在城市的革命引领农民暴动来取得全国革命胜利,因此选B项。A、C、D项与题干材料表述意思不符。
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有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通过霍利??斯幕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护农产品价格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答案】D
【解析】考查要点: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与新政。解答此题关键是搞清楚胡佛总统应对危机的举措的实质---坚持自由放任前提下的有限干预和新政内容。A项不是胡佛总统的措施,B项是胡佛总统的措施,但后来新政中罗斯福并未借鉴这种做法,C项不是“干预”而是自由放任,D项是属于干预但力度小,得到政府贷款的只是一些大银行,修建的公共工程较少,故属于“有限干预”,后来新政中受到政府接济的银行与修建的公共工程增多,故答案为D项。
32.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提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A.屡遭战争重创B.社会制度相同
C.发展水平相似D.历史上关系紧密
【答案】A
【解析】考查要点:西欧的联合。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分析欧共体成立的背景。在二战后西欧一些国家在经济发展中联系日益紧密,西欧国家加强经济联合的要求产生,但影响西欧经济联合的首要因素是历史上的多次战争导致宿怨较深尤其是法德两国,因此法国首倡舒曼计划意图在于以经济合作化解政治矛盾与宿怨,实现地区永久和平以有利于经济发展,故直接原因为A屡遭战争重创的影响。B项只有一个有利条件,C项表述错误,西欧六国中法德发展水平要高于其他几国,D项表述与历史不符。
33.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答案】D
【解析】考查要点:斯大林模式。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斯大林模式的弊端。1952年苏联农业产量的增加反映的是国民经济的恢复,并非解决斯大林体制下农业发展长期滞后的问题,故A项错误;工业化在1937年已实现,B项错误;对农业的改革是从赫鲁晓夫开始,在1953年后,故C项不正确;马林科夫以1952年农业产量增加来说斯大林体制下农业发展长期滞后的问题已经解决,说明马林科夫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答案为D。
34.图6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符合德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


A.③②④①B.④③①②C.①④③②D.④①②③
【答案】C
【解析】考查要点:德国疆域变化。解答此题关键在于了解德国的分裂与统一与欧洲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的史实。图①中的奥匈帝国建立与1876年。解体于一战后,图②相对图③波兰的版图扩大是在二战后。图③中德国版图包括了奥地利,是在1938年以后,德国吞并奥地利后,图④中东普鲁士地区的存在是在一战后,战胜国对德国领土重新划分形成。故答案为C.
3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工业化
【答案】B
【解析】考查要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比较分析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异同。A项中“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错误,B项正确,中国的改革是要改变计划经济体制,实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体制,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行是要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形成的高度集中管理经济的做法,注意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与国家资本主义来恢复经济,因此都面临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C项错误,“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在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期间不存在,而是众多小农生产。D项中工业化在苏联开始于1925年以后不是在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文》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通商口岸不断增加。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42~1846年,茶出口增长一倍,丝的出口增长将近五倍;1846~1856年,茶出口有增长55%,丝的出口增长三倍多,海关税收从1861年的490余万两增加到1902年的3000余万两。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随着西方商品与资本输出的扩大,部分国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1904年,张謇上奏朝廷,请准各省成立海洋渔业公司,购置新式渔轮,发展海洋渔业。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条约,允许百姓出国,“毫无禁阻”,仅南洋地区,就有中国移民500万人。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
【解析】考查要点:中国古代与近代对海洋的利用。(1)问注意从材料中提取重要信息:从齐国到明清,利用海洋的区域范围、用途的变化,对倭患反映的维护海权的意识或方法的不同,在利用海洋方面使用指南针等工具,从这些方面去归纳概括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2)问回答主要从晚清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近代化发展的角度切入分析,结合材料可以得出西方列强侵略时海禁政策破产,中国海洋权益被侵略,洋务派等官僚在西方侵略的影响下主张加强海防建设、发展海外贸易、开发海洋资源、允许国人出国等方面去归纳鸦片战争后的主要变化。对启示的分析要紧紧围绕西方侵略中国海洋权益及引起中国人的一系列反应去归纳。
【答案】(1)从沿海利用到远洋开拓;先进技术应用于航海;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和平利用;以民间交流为主;海洋意识不足。
(2)主要变化:在西方冲击下海禁政策失效,政府被动参与海洋利用;海洋权益的各方面都受到西方列强的干预控制;通商口岸增加,海外贸易拓展;对海洋的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深入;海洋管理机构逐步建立,试图建立有效的海防力量;海外移民、留学成为重要现象,对国内影响加深。
启示:加强海洋领土及海权意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解析】考查要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区划。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尽可能多的从图中读取有效信息。注意比较两幅图中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和分布不同,由此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从图10中看出,唐朝时地方的“道”增多,而且分布上趋向于南北平衡,“道”的划分更注重依据山川等地势条件,而图9反映的汉代州的数量较少,主要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南方的州管辖范围较大。从图中读出这些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原因:从汉到唐,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在全国的地位日益提高、国力提高,因而唐朝加强了对南方的管辖,设置更多的“道”,而且每一“道”管辖范围比汉代南方的州管辖范围要小。
【答案】从图10与图9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得知汉唐间的历史变迁:唐朝在地方设“道”作为地方最高行政区划,与汉代的“州”不同,而且唐朝在南方设置的行政区划增多,“道”的地区分布更趋向南北平衡,而汉代的州主要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在唐朝的“道”很多是依据山河等地势条件划分而设置;在唐朝南方的“道”的管辖范围大多比汉代的州缩小。这些变化反映了从汉到唐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在全国中的地位提高,唐朝加强对南方的管辖。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创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著军机大巨、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巨、各省督抚,各就砚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时政,当因当革,当有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以奕?、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与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行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史称“清末新政”。
据《清德宗实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6分)
(2)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9分)
【解析】解答此题主要根据所学知识---必修一中清末“新政”与选修一中戊戌变法的背景、内容、结果等。从背景看都有民族危机与封建统治危机的严重的影响,内容都有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都是由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改革,结果都失败但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对结果反差很大原因的分析可从地方实力派参与改革的态度、措施的多少与实施是否操之过急、主导改革的领袖是否有实权等方面分析。清末新政实质要结合其主观目的分析。
【答案】(1)向西方学习;自上而下的改革;侧重制度改革。
(2)原因:改革主导者不同;地方实力派对改革的认识与支持程度不同;推行过程不同;面临的国内外情势不同。
实质:维护专制统治,抵制革命。
46(15分)近代杜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科一
夫西人设立新闻纸馆,上以议国家之得失,下以评草野之是非,可以知四方之物价,可以悉外国之情形,原为有益之举。今宜仿而行之,惟不准议朝廷得失。凡外国物价,外国情形,及中国人而被外国人欺凌者,或传教不公道者,皆可写入新闻纸,布告各国,咸使闻知,使归曲于彼;且以见中国百姓痛恨洋人,必将激而生变。庶彼君臣闻之,惕然知惧,比饬令彼国公使领事,自行约束。
??《李鸿章附呈潘司丁日昌条说》(1867年)

19世纪70年代后,维新派开始办报。他们在办报实践中提出,报纸必须“宗旨高而定”,“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严复强调办报须“一举足不能无方向,一著论则不能无宗旨“。有维新人士倡言:“无古今中外变法必自空谈始。故今日中国将变未变之际,以扩张报务为第一义。阅报之多寡,与爱力之多寡有正比比;与阻力之多寡有反比例。”梁启超提出:“所贵乎报馆之著述者,能以语言文字开将来之世界也。”并说:“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阅报愈多者,其人愈智;报馆愈多者,其国愈强。”

?摘编自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
(1)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洋务派与维新派在办报宗旨、任务、目的方面的认识有何不同。(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前报纸在推动近代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作用。(6分)
【解析】考查要点:近代中国报业的发展。解答此题关键在于阅读材料把握材料信息。材料一阐述了李鸿章对办报的内容的主张:与外国相关的事情,意图“以见中国百姓痛恨洋人,必将激而生变。庶彼君臣闻之,惕然知惧”即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对外国人的痛恨,以促使外国人约束自己。材料二阐述了维新派办报的意图?宣传新思想、启发民智。对维新派办报作用的分析可结合所学知识??必修二大众报业的发展中的报纸的功能。
【答案】(1)宗旨:洋务派注重对外宣传,维新派强调政治属性。任务:洋务派强调披露洋人之事务,维新派倡导为维新变法服务。目的:洋务派意在维护朝廷并警示洋人,维新派强调利用报纸传播新思想改变国人的精神面貌。
(2)逐步冲破封建专制的言禁,拓宽了国人视野;进行了救亡图存和启蒙思想的宣传,有利于开启民智,为社会变革做了舆论准备。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越南战争使美国的政界、军界高层在后来进行战争决策时“形成一种新的共识:美国只应把动用军事力量作为最后一种手段;只有当美国国家利益明显受到影响时方可这样做试;只有当获得公众强有力的支持时才能这样做;只有在有可能相对较快地以较小代价取得胜利时才能这样做。”
?摘编自哈佛?西提可夫《越战的战后影响》
材料二
1990年12月,海湾战争“沙漠风暴”行动发起之前,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表示:“你们尽管放心,倘若需要采取军事行动,绝不会出现另一个越南。”
?摘编自威廉?黑德等编《回顾越南战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湾战争没有成为“另一个越南”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战争的结果对国际关系的影响。(6分)
【解析】考查要点:朝鲜战争与海湾战争。解答此题关键在于比较分析朝鲜战争与海湾战争的不同,从战争的发动者、交战双方的实力对比、是否得到联合国等支持及结果对美国的影响等方面分析清楚两次战争的不同。对两次战争的影响的分析还需结合其背景(冷战格局的存在和解体)去认识。
【答案】(1)美国吸取越南战争的教训,确定战争决策的原则;越南战争实际上是美国与越南及其支持者的较量,海湾战争是多国部队与单一国家的较量;越南战争是美国发动的战争,海湾战争是联合国授权的行动;海湾战争是高科技战争。
(2)越南战争:推动美苏关系走向缓和;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
海湾战争:强化了美国的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使中东地区的局势更加复杂化。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韩愈是唐中后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当时皇帝崇信佛教,耗资大量财富。韩愈力加谏阻:“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止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当时士大夫热衷于辞藻绮丽、对仗工整但空洞无物的骈体文,朝廷亦将之作为选才重要标准。韩愈首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仿先秦散文,“文以载道”。在他看来,由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孔子、孟子依次相传的“道”,在孟子死后失传,他承担起了重续“道统”的责任。
韩愈提倡的“道统”就是孔孟的仁义道德思想,同事也做了一些新的阐释。他一面讲博爱,一面又讲“义”。他说的“义”,主要是指“君臣、父子之道”,旨在论证儒家的仁义道德是惟一合法思想,为其反佛提供理论根据。韩愈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提倡古文运动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韩愈对儒家发展的作用。(7分)
【解析】考查要点: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和必修三中的儒学复兴运动。解答此题关键在于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重要信息并结合韩愈发起的儒学复兴运动的相关知识来分析。材料中提到唐朝时佛教盛行,佛教不讲君臣之义,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韩愈反对辞藻华丽的骈体文,主张“文以载道”即弘扬儒家思想中的仁义道德;还有韩愈是唐朝中期的文学家、思想家,结合唐朝中期的社会变化??藩镇割据、由盛转衰。这些信息就是归纳答案的关键。另外结合必修三中韩愈发起的儒学复兴运动的相关史实来回答(1)(2)问。
【答案】(1)唐朝由盛转衰;内容空洞的骈体文流行;佛教盛行,华夏传统受到冲击。
(2)排斥佛学,弘扬儒学,提出“道统”论,承上启下,成为宋代理学的先声。
相关文章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