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知识网

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青海高考 > 正文

2018青海高考语文卷难不难,今年青海高考语文卷难度系数解读点评

高考知识网 时间:2023-08-10 22:04:45 

2018高考语文卷难不难,今年高考语文卷难度系数解读点评尚未公布,请参考往年公布情况!

青海高考语文试卷难不难

2017年是高考改革的重要年份,是在更换了考试大纲的背景下的第一次考试,是对新考纲的不折不扣的落实,试题材料对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都进行考核、重视传统文化、凸显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加大阅读与鉴赏能力的考核,是对新考纲的不折不扣的落实,可谓 “守正”;试题着眼社会、关注人文,重在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素质,从而凸显考生的语文素养,从题型和选材看,题型变化较大,涵盖范围较广,亮点频频,可谓“出新”。总之2017青海高考试卷体现除了“守正出新”的特征,同时严格按着考纲命题,也体现了出作为国家级考试的“信度”。

语文试卷基本题型稳定,部分题目微调,结构合理,难度适中,区分度增大。在以能力考查为主导的课改思想统领下,整套试题呈现创新性、多样性、开放性特点,与过去应试教育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不同,这套试卷继续强化了课程改革以来对于学生学习潜能和学习过程的关注。因此呈现以下特点:

阅读题难度有所增加

(一)现代文阅读:稳定微变,符合《考试说明》能力要求。

选文类型并不陌生,属于课标卷自2007年以来青睐的文艺理论作品。三道小题设题角度稳定,不过第1小题在题干设计上有小变化,未限定类似往年试卷中“一、二段内容”或“核心概念”的答题区间,从而扩大了筛选信息的范围,延长了阅读答题时间,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无疑是一种考验,毕竟在第一门考试的第一大题中遇到了和平常训练不大相同的提问方式。但是此题的4个选项设计难度平易,指向鲜明,合乎大纲能力考查理解层面。

(二)文言文阅读:稳定突变,体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

选文《来护儿传》属于课标卷一直采用的人物传记文体,出自《北史》,与新课标卷以往的《明史》《新旧唐书》《宋史》《晋史》选文相比,部分语言形式令学生稍感陌生,但在内容上难度基本持平。

题型方面,除了第三题,其他两题从顺序到内容,变化都比较大。第一题保留了去年开始考查的断句题型,删去了之前一直考查的文言实词释义题,第二题完全换成了新题型,即文化常识题,涉及“古人名、字、号各种称谓”“谥号”“嗣位”“阙”4个要点,考查学生平日积累。可见,在课改理念影响下的高考正在发挥着指挥棒作用,侧重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在能力层级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古代诗歌阅读与默写题:稳定不变,题目趋向规律化。

诗歌鉴赏选取晚唐五代诗人韩?的七言律诗《残春旅舍》,语言通俗,注释详尽,情感易懂,较去年的比较诗歌题,阅读量减少,两道主观题分别考查手法和情感,属于常规题型,难度不大。课内名句默写仍采用自去年开始的理解性默写,两道出自高中篇目,一道出自初中篇目,问题中暗含答案,难度较低。

(四)大阅读选做题:稳中有变,回归课本,重视阅读本身。

文学类文本阅读《塾师老汪》节选自当代作家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题目延续往年小说类文章的考查方式,在第三、四题的问题设计中凸显“传统文化”和“回归课本”两大特点,涉及同项归类的逻辑思考方式和自主对比阅读方法的引导。实用类文本人物传记阅读《将军赋采薇》摘自《国民党抗战殉国将领》中的戴安澜将军部分,题型稳定,但是和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问题设计相似,在第三问中,将人物评价和诗歌典故结合起来,并设置得分点,把诗歌鉴赏降低的难度加到了这里,不能不说是一种创新,一种讯号:在语文试卷中,以时代或者文体划分的外在知识体系界限逐渐模糊化,相比之下,知识的内在联系显得格外重要,要求学生必须将阅读内化为能力,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的培养迫在眉睫。另外,为了改变过往“小说传记选做”成“传记必做”的尴尬境地,《考试说明》中有新闻类文本阅读样题的设置,因此这道人物传记的热题出乎大部分师生的预料。

相关文章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