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知识网

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四川高考 > 正文

四川高考文综试卷难不难,难度系数点评答案解析

高考知识网 时间:2023-08-24 03:26:15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四川卷)政治学科试题,遵循“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的命题原则,体现“注重能力考查,体现课改理念,力求平稳推进”的指导思想,稳中有变,变中出新。试题科学、规范、朴实、新颖,符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

重视顺承传接,实现平稳推进

试题传承了四川省自主命题以来尤其是2013年首届高中新课程高考命题的成功经验,除经济学常识取消非选择题考查外,试题的类型和分值、试卷的容量和结构、素材的呈现和设问等方面都保持了相对稳定。Ⅰ卷呈现方式规范、图文并茂;组合式选择题均为两两组合且数量有所减少,难度适中。Ⅱ卷综合性较强,重视学科内不同模块间的综合考查;设问采用“两题五问”(3+2)的形式,较去年减少一个小问,适当提高了经济图表信息解读的分值;问题指向和作答要求明确,答案书写量适中;继续把探究式考查要求渗入具体试题之中,以引导中学课程改革平稳有序推进。全卷文字练达、简洁,试卷长度略有收缩,加上非选择题数量的调整,为考生作答提供了更为充裕的时间,实现了平稳推进。



紧扣社会热点,注重价值引领

1.试题素材具有鲜活的现实性

强调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有机统一是新课程的显著特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是政治学科教学和命题的价值追求。今年政治卷试题设计仍采用“基于情境、基于案例、基于问题”的方式,选取现实生活中的鲜活素材服务于考查要求,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体现了学科知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

人民币贬值预期(第1题)、土地经营权流转(第2题)、*ST长油退市(第3题)、纳税人与负税人(第4题)、产能过剩(第11~12题)、宏观调控方式创新(第13题1~2问)等均属年度内经济热点问题;政协立法协商(第5题)、中法建交50周年(第6题)、反腐倡廉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7~8题)、政府治理能力建设(第13题第3问)等是年度内重要政治生活热点;对廉洁文化的发展、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等文化现象的考查,集中体现了当前的文化生活现实;对《时间都去哪儿了》的追问、对漫画《越担心犯错误,越可能犯错误》的赏析以及对四川省建设共有精神家园合理性的哲学分析,都反映了当今社会的重大关切和人们的生活现实。

2.试题设计具有鲜明的导向性

(1)突出的价值正能量

高考命题需要选用鲜活、现实的素材,但其立意必须高于素材,除能达成基本考核要求外,还必须体现和引导应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今年政治试题立意高远、切入顺畅、导向鲜明,全卷字里行间充盈着正能量和感染力。

经济生活和经济学常识模块方面:人民币贬值背景下的外贸活动(第1题),能让学生感受更加开放的经济生活;认识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影响(第2题),可以触摸到鲜活跳动的改革脉搏;反思*ST长油退市事件(第3题),能让学生增强理性投资和经营的意识;解读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对应关系(第4题),对引导学生增强纳税人意识具有教育意义;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理论角度认识当前产能过剩问题(第11~12题)以及解读相关经济发展指标、思考我国宏观调控方式创新的意义(第13题1~2问),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我国政府致力于调整经济结构的政策和努力。对年度内经济热点的考查,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经济生活,增强对我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认识。

政治生活模块方面:了解政协开展立法协商的情况(第5题),可以增强学生对*政治的制度自信;了解中法建交的成就(第6题),可以加深学生对我国外交实践的理解;审视政府提升治理能力的实践(第13题3问),能提高学生对我国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的认识。对政治热点的考查,有利于激发学生关注现实政治生活的热情,增强公民政治参与意识。

文化生活模块方面:对廉洁问题的文化审视(第7题),能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对四川省建设共有精神家园实践经验的提炼,能让学生深刻体会政府“文化惠民”的宗旨与努力,激发其参与文化建设的自觉和享受文化生活的自豪。对相关文化热点的考查,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自觉,实现全面发展。

生活与哲学模块方面:对群众路线和廉洁问题的哲理解读(第8题),对引导学生加强自身修养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分析漫画《越担心犯错误,越可能犯错误》(第9题),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对《时间都去哪儿了》的追问(第10题),蕴涵着快节奏背景下“慢”思考的韵味,有利于引导学生通过自觉反思提高生命质量;对四川建设共有精神家园合理性的辩证分析,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四川文化强省战略的理解和认同,还能增强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怀,激发他们建设美丽家园的热情。这些努力都有利于引导考生以更高、更广的视角审视社会现象和人生问题,提高公民素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2)显著的教学引导性

普通高中的日常教学状况是实现高考选拔功能的重要基础,因此,高考试题还应该对中学教学有正确的引导作用。今年的政治试题为此着力不少:主要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鲜活的素材时代感强,生活气息浓厚,价值导向明确;问题设置依托情境,注重能力考查(如第13题3问聚焦于“提升”而非泛泛考查),等等。这些努力都在有意识地引导中学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教学视野,教与学都要关注、认识、理解和悦纳社会,不能生搬硬套、闭门苦读(教),重视生活实践与体验,实现全面发展,对于中学教学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强调学科主干,凸显能力考查

紧紧围绕能力考查开展立意、布点、选材和设计,注重基于情境的理解和运用是高考命题的基本要求。今年试题的能力立意更自觉、自然,全卷各题表述清楚、指向明确、设问多元,能力考查布局合理、层次清晰,试题难度适当、区分度合理。

今年的试题均以学科主干知识为支撑。如经济生活模块的需求变动、基本经济制度、公司的经营、投资与融资、征税与纳税、国家宏观调控;政治生活模块的基本政治制度、外交关系、我国的政府;文化生活模块的传统文化的特点与传承、发展*文化;生活与哲学模块中辩证唯物论的主要观点、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与根本观点、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经济学常识模块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等。这有利于引导中学教学集中精力实施主干知识的教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能力考查是高考命题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取向。作为基础性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突出地体现在试卷各题之中。如解答第1题,首先需要解读出人民币贬值的相关信息,再调用需求曲线移动的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作为高考学科能力考查的较高要求,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要求在试题中的体现也很充分。如解答第11~12题,要准确获取和解读试题情景对“产能过剩”的界定,在结合图示进行正确描述和阐释的基础上作出准确选择。解答好13(1),既要简洁表述图示信息,更要敏锐地抓住这些信息背后的实质和要义;解答好13(2),不仅要全面把握素材信息,还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准确归纳与提炼;解答好第13(3)和14题,机械照搬知识储备或照抄背景素材,都与试题设问要求不符,应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层次清晰、逻辑严密、语言顺畅的描述和阐释,不能含混不清、识论分离、表达乏序

相关文章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