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知识网

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云南高考 > 正文

云南高考成绩排名查询,云南高考个人成绩排名查询

高考知识网 时间:2023-08-19 19:27:51 

云南省招生考试院文件
云招考院〔2016〕40号
云南省招生考试院转发《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年
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各州(市)、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各高校:
现将《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教
学?2016?3号)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
云南省招生考试院
2016年4月5日
云南省招生考试院办公室2016年4月6日印发
?2?
附件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教育厅(教委),新疆
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
学校: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要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党的十八
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深
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按照十八
届五中全会关于“落实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求,在普通高校考
试招生工作中进一步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进一步健全促进公平、科
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确保高校考试招生工作安全、有序
实施。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确保高考安全顺利举行
强化并落实考试安全责任制。各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是本行政
教学?2016?3号
?3?
区域内组织高考、治理考试环境、维护考试安全、整肃考风考纪的
责任主体,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分管负
责同志是直接责任人。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要
按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加强从制卷、运送、保
管、分发到施考全过程管理,突出强调各级政府、招考部门、中学
的职责,逐级签订考试安全责任书,确保责任落实到岗到人,不留
工作盲点死角,杜绝安全事故发生。针对考风考纪薄弱地区,要采
取约谈、加强巡视、派人进驻考点等方式,切实加强考风考纪监督,规
范考试秩序,纠正违规行为。
强化政府部门协作机制。各地要按照教育部等10部门《关于进
一步加强国家教育统一考试环境综合治理和考试安全工作的通
知》(教学〔2012〕4号)要求,完善联防联控、齐抓共管的工作机
制,综合治理考试环境,继续开展净化涉考网络环境、打击销售作
弊器材、净化考点周边环境、打击替考作弊等专项行动。要完善考
试安全体系,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和考点学校要
加强标准化考点的日常维护和升级,确保标准化考点各类设备正常
运行,提高技术防范能力。要结合各地实际,采用二代身份证现场
报名确认、现场采集照片和指纹或指静脉等生物特征、及时进行信
息比对等措施严防替考。落实《国家教育考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
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健全诚信制度,加强面向广大考生的诚信
考试教育,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
案九)相关条款宣传工作,在考生诚信承诺书、考生须知等材料中
增加相应法律条款内容,教育和引导考生自觉抵制违纪、舞弊等违
?4?
法违规行为。
二、深入推进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积极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各地要全面落实本地深化考试招
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积极推进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
评价等专项改革,为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打下扎实基础。上海市、浙
江省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抓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及时研究解
决改革进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抓紧推进网上录取系统的完善升级,确
保2017年高考录取工作平稳、顺利。其他省份要按照国发〔2014〕
35号文件精神和本地改革进度安排,积极借鉴试点经验,坚持从本
地实际出发,深入调研,集思广益,抓紧研究制订高考综合改革方
案,报经教育部备案后向社会公布。同时,有关高校要积极配合拟
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省份,切实做好提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
目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的工作。
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招考。各地要加快推行“文化素质+职业
技能”评价方式,积极探索在高职分类招考中使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结果。完善高职院校多样化分类招考,规范面向初中应届毕业生的“三
二分段制”和“五年一贯制”高职贯通招生,结合本地实际研究确定技
术技能含量高、培养周期长的专业进行招生。要进一步扩大高职分
类考试录取的比例,2016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超过高职院校
招生总数的一半,2017年成为主渠道。
三、进一步促进城乡区域入学机会公平
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各地和高校要综合考
虑生源数量及自身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状况等因素,进一步完善
?5?
招生计划编制办法。继续扩大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
划”,进一步增加中西部地区和录取率相对较低省份的招生名额。中
央部门所属高校要进一步完善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合理确定
分省招生计划,向重点高校录取比例相对较低的省份倾斜,继续适
度降低属地招生计划比例。认真落实招收内地西藏班、新疆班高中
毕业生计划。落实好内地高校招收新疆协作计划任务。
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纵向流动的渠道。继续实施国家、地
方、高校三个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国家专项计划从5万人增加到6
万人。各地要结合实施情况,进一步完善实施区域划定、考生资格
认定等相关政策措施,会同公安等部门,优化资格审核程序,为考
生提供更加简便、有效的报考服务。有关高校要进一步完善考核选
拔办法,合理确定录取条件,努力完成招生任务。有关工作具体安
排另文部署。
落实和完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升学政策。各地要进一步细化和
落实政策措施,确保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及其他非户籍就业人
员随迁子女都能在流入地参加高考。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公安
部门加强对“高考移民”的综合治理,严肃查处利用随迁子女政策,通
过非正常户口学籍迁移、户籍学籍造假、出具虚假证明材料等手段
获取高考资格的“高考移民”行为。
四、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招生录取机制
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各地要严格落实本地减少和规范高考加
分的实施方案。要加强考生加分资格审核,按照“谁主管、谁审核、谁
负责”原则,建立健全考生审核工作责任制。要加强加分考生资格信
?6?
息公示,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学要按要求
详实、准确、及时公示考生资格。
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自主招生试点高校要明晰试点定
位,在认真总结2015年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报考条件设置、优
惠分值设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参考等办法,认真制订2016年自主
招生简章,报教育部备案后向社会公布。要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合
理确定考核内容和形式,规范并公开自主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
取结果。在高考前不得以任何形式开展与自主招生挂钩的考核活
动,自主招生计划不得占用试点高校已公布的分省招生计划。各省
级招生考试机构要完善自主招生投档录取办法,试点高校模拟投档
线由生源地省级招办按照本科一批招生所有高校在生源省份最终确
定的投档比例测算生成。
改进和规范特殊类型招生。高校要加强对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
统一领导和校级统筹,做到统一制订规则、统一组织考试及选聘专
家,统一公示合格名单及录取结果。按照国家教育考试安全保密工
作要求,严格规范特殊类型招生命题和测试管理。加强对考评人员
的选拔和管理,严格执行回避制度,建立违规评委黑名单通报机
制。严格执行招生政策,合理确定合格人数和录取规模,规范高考
文化成绩录取要求。
改进投档录取方式。平稳推进减少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革,有
关省份要认真论证、多次模拟、精心实施。对依据批次录取的特殊
类型招生,要研究制定相应招生类型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原则
上不得低于合并批次前的相应要求,防止因批次减少而大幅降低录
?7?
取标准。进一步完善平行志愿投档录取办法,合理设置平行志愿数
量,完善志愿填报及录取系统,细化工作流程,加强对考生的指导
和服务,努力提高考生志愿满足率。
五、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认真落实监管责任。各省级招委会、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学校
负责、招办监督”的原则,认真落实考试招生工作的监管责任,加强
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会同教育纪检部门加强对报名、考试、录取全
过程监督,重点加强对省属高校招生章程制订情况、招生计划执行
情况的督促检查。对招生管理不到位、工作不规范、秩序混乱的部
门或高校予以问责。各高校要建立校内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等多重
监督机制,重大事项实行“集体议事、集体决策”,学校纪检部门要全
程参与并监督招生考试工作,通过聘请社会监督员等方式加强第三
方监督。教育部将对各地各校招生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强化招生信息公开。各地和高校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招生信息
公开机制,加强招生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严格落实招生信息“十
公开”,确保招生政策、招生资格、招生章程、招生计划、考生资格、录
取程序、录取结果、咨询及申诉渠道、重大事件违规处理结果、录
取新生复查结果等信息全公开。自主招生、保送生、高水平运动队、高
水平艺术团等特殊类型招生以及中央部属高校综合评价录取的资格
考生信息和录取要求须及时上传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进行公示,未
经公示的考生不得录取。
强化招生规范管理。各地和高校要进一步严肃招生工作纪律,严
格执行《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
?8?
〔2015〕1号)提出的26个“不得”招生工作禁令。严禁以不当方式
争抢生源,在考生填报志愿结束前各级招生考试机构不得将考生高
考成绩提供给高校,高校招生组或个别工作人员出现违规承诺争抢
生源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要追究学校招办负责人及分管校领导的
责任。
加大违规查处力度。对高考报名资格、加分资格等造假考生,按
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严肃处理。对
查实存在违规行为的特殊类型招生试点高校,暂停或取消学校该特
殊类型招生资格。对高校考试、招生工作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行为,按
照《教育法》以及《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
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处理暂行办法》(教育部令第36号)有
关规定严肃处理,依法追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责任。凡存在组织作
弊、买卖作弊设备、买卖考题、替考等作弊以及帮助作弊行为,涉
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九)等追究法律责任。对公职人员违规违纪的,依据《中国共产党
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处分暂行规定》相关规定严肃处理。对因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考试
机构疏于管理,造成考场秩序混乱、作弊情况严重的,对直接责任
人和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依纪依规进行严肃追责问责;涉嫌犯罪
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六、做好招生服务和宣传工作
各地要进一步完善考试期间发生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处置预
案,认真进行应急预案演练。要按照《教育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
?9?
于印发<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暂
行)>的通知》(教考试〔2015〕2号)要求,周到细致地做好残疾人
平等参加高考的服务工作。要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对治安、出
行、食宿、卫生等方面的综合保障,营造温馨考试环境。
各地要加强对招生宣传工作的领导,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和新媒
体,大力宣传国家考试招生政策,充分发挥舆论的正面导向作用;加
强网络舆情监控,及早发现、有效应对不实宣传和恶意炒作,防止
招生诈骗等有害信息传播。各地和高校要依据《信访条例》(国务院
令第431号),公布监督举报渠道,及时妥善处置高校招生信访问题。
请各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办公室速将本通知转发至本行政区域
内所有普通高校。
附件: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
教育部
2016年2月26日
?10?
附件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
为做好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招生工作,保障
高校选拔符合培养要求的新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
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制定本规定。
高校招生工作应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透明的原则,德
智体美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新生。
一、报名和志愿填报
1.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申请报名: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3)身体状况符合相关要求。
2.下列人员不得报名:
(1)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校的在校生;或已被高等学校
录取并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
(3)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非应届毕业年份以弄虚作假手段报名
并违规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包括全国统考、省级统考和高校单
独组织的招生考试,以下简称高校招生考试)的应届毕业生;
(4)因违反国家教育考试规定,被给予暂停参加高校招生考试
处理且在停考期内的人员;
?11?
(5)因触犯刑法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
3.报名办法。
申请报考高校的考生,原则上按其户籍所在省(区、市)高等
学校招生委员会(以下简称省级招委会)规定的时间、地点及方式
报名。
省级招委会可按照以考生户籍为主、与在本地区高级中等教育
学校就读一定学习年限相结合的原则,结合本地区实际就报名条
件、时间和有关要求作出具体补充规定。
进城务工人员及其他非户籍就业人员的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后在当地参加高校招生考试,按各省(区、市)公布的办法执行。不
得在“流入”和“流出”两地同时参加高考报名。对于既不符合流入地也
不符合流出地报考条件的考生,由流入地协调流出地解决,原则上
回流出地报考。
在中国定居并符合报名条件的外国侨民,持公安机关签发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可在有关省级招委会指定的地点
申请报名。
各省级招委会办公室(包括教育考试院、招考办、考试中心、考
试局等,以下统称为省级招办)应要求本省(区、市)各级招生考
试机构认真履行考生报名资格审查工作职责,根据报名条件,严格
审查考生报名资格。
4.考生志愿的填报。
考生志愿表的设置和填报办法应有利于体现考生报考意愿,有
?12?
利于录取管理,有利于高校录取新生。考生志愿填报方式、时间和
办法由各省级招委会根据本地区招生工作实际作出具体规定。
考生应在认真阅读有关高校招生章程以及所在地省级招委会公
布的招生规定后,参考高校公布的招生计划,按有关规定和要求选
择填报学校和专业志愿,并对所填报志愿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承担责
任。因考生本人疏漏或失误造成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责任。各
级招生考试机构和高级中等教育学校要组织力量加强对考生志愿填
报的政策解读和技术指导。考生填报志愿结束前各级招办不得将考
生高考成绩提供给高等学校。
5.各级招生考试机构和高级中等教育学校要加强考生的诚信教
育和警示教育。特别是加强在报名、考试、填报志愿、录取等主要
阶段的诚信教育和警示教育。考生在申请报名时,须签订诚信承诺
书,承诺本人所填写内容、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客观、真实、准确,承
诺参加招生考试时遵守有关管理规定。
二、考生电子档案
6.考生电子档案是高校录取新生的主要依据。考生电子档案内容
主要包括考生基本信息、思想政治品德考核鉴定或评语、高中学业
水平考试(高中会考)成绩和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材料、体检信息、志
愿信息、高考成绩信息、考生参加高校招生考试的诚信记录(主要
指招生考试过程中违规的简要事实及处理结果)等内容。考生电子
档案须与考生报名登记表、体检表、报考学校(专业)志愿表(卡)及
考生各科考试成绩等纸介质材料的相对应部分的内容一致。
?13?
7.省级招办应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招生信息标准和有关要求制订
本地区考生信息采集办法,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考生信息采
集的内容,要适应高校录取时对考生综合评价的要求。
8.省级招办须建立完整的信息确认管理流程和办法,组织信息采
集部门(单位)对采集的考生有关信息进行详细比对校验,并负责
进行汇总、整理,确保考生电子档案与纸介质表(卡)或相应信息
数据库内容的一致,确保考生相关信息的完整、准确、安全,并按
规定的格式建立本省(区、市)考生电子档案库。考生电子档案库
一经建立,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
三、思想政治品德考核
9.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主要是考核考生本人的现实表现。
考生所在学校或单位(没有工作单位的考生由乡镇、街道办事
处)应对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品德作出全面鉴定,并对其真实性
负责。鉴定内容应完整、准确地反映在考生报名登记表或省级招办
另设的专门附加表中。对受过刑事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或其他违法
违纪处理的考生,要提供所犯错误的事实、处理意见和本人对错误
的认识及改正错误的现实表现等翔实材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10.考生有下列情形之一且未能提供对错误的认识及改正错误的
现实表现等证明材料的,应认定为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不合格:
(1)有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言行或参加邪教组织,情
节严重的;
(2)触犯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受到刑事处罚或治安管理处
?14?
罚且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
四、身体健康状况检查
11.报考高校的所有考生均须参加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如实填写
本人的既往病史。
省级招委会会同当地卫计行政部门制订体检工作的组织办
法,由县级以上招生考试机构和卫计部门组织实施。考生的体检须
在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或相应的医疗单位进行,主检医师应由
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责任心强的医生担任。主检医院或相应
的医疗单位须按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
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
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
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等有关要求,对考生体检作出相
应的、规范准确的结论,并对其真实性负责。非指定的医疗机构为
考生作出的体检结论无效。
省级招委会应在本省(区、市)指定一所终检医院,并负责协
调终检医院对有关方面有异议的体检结论做出最终裁定。
12.高校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等有关要求
的基础上,可根据本校的办学条件和专业培养要求,提出对考生身
体健康状况的补充要求。补充要求必须合法、合理,有详细的说明
和解释,并在招生章程中向社会公布。
五、考试
?15?
13.教育部授权教育部考试中心、省级招委会或高校承担高校招
生考试有关工作。
14.全国统考(含分省命题,下同)、省级统考试题的命制和答案
及评分参考的制订,分别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有关省级招委会负
责。教育部授权有关高校自行命题的,按教育部有关规定办理。各
级考试机构要按照《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
理规定(暂行)》要求,为残疾人平等报名参加考试提供合理便利。
15.全国统考的试题(包括带试题内容的答题卡、副题,下同)在
启封并使用完毕前按国家绝密级事项管理,答案及评分参考在考试
结束前按国家绝密级事项管理。
省级统考的试题在启封并使用完毕前按国家机密级事项管
理,答案及评分参考在考试结束前按国家机密级事项管理。
高校自行命制的试题在启封并使用完毕前按国家秘密级事项管
理,答案及评分参考在考试结束前按国家秘密级事项管理。
16.各级招委会和有关高校均须按国家规定加强安全保密设施建
设,完善安全保密规章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督和检查,建立
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值班制度和第一时间报告制度,确保安全保密
工作万无一失。一旦发生失(泄)密事件,事发单位须在第一时间
直接报告本地区省级招办,省级招办接到报告后须立即分别报告本
地区省级招委会和教育部,并立即采取措施防止失(泄)密范围的
进一步扩大。
17.全国统考科目中的外语分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
?16?
班牙语等6个语种,由考生任选其中一个语种参加考试。
报考外语专业的考生,应参加由省级招办统一组织的外语口试。
18.全国统考于6月7日开始举行,考试时间表由教育部发布。
省级统考和高校的招生考试时间,分别由各省级招委会和高校
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确定并发布。
19.考试必须在标准化考点举行。考点应设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所在地,并按有关考试规定管理。若因特殊需要在县级人民政府所
在地以外的地区增设考点,须报经省级招委会批准。
20.民族自治地区用本民族语文授课的高校或专业(类)招生,由
省级招委会自行命题,组织考试。
接受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
的考生,在参加全国统考(外语科除外)时,笔试一律用国家通用
语言文字答题。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的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
生,报考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的高等学校,在参加全国统考
时,汉语科目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另行命题,不翻译成少数民族文
字,并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答题;外语科目试题中的汉语部分可翻
译为本民族文字,用所考科目的语言文字答题;其他各科可翻译成
本民族文字,用本民族规范的语言文字答题。有关省(区)在考汉
语文的同时,也可以考少数民族语文,并负责命题(试题、答案及
评分参考报教育部备案)。汉语文和少数民族语文的成绩分别按50
%计入总分,但汉语文成绩必须达到合格水平,方能录取。
21.全国统考和省级统考答卷的评阅由各省级招委会统一组
?17?
织,高校单独组织的招生考试答卷的评阅由各高校组织。有关
省(区、市)和高校可根据命题机构提供的答案及评分参考,结合
本地区、本校考生答题实际情况,制订评分细则。各省级招委会和
高校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评卷管理,确保评卷过程安全、结果准
确。
各省(区、市)应加强评卷基地建设,高校有责任承担评卷工
作任务。进行计算机网上评卷的省(区、市)要严格按照网上评卷
有关工作要求和办法组织实施。
考试结束后,各省(区、市)须按教育部考试中心有关要求及
时、准确上报有关考试信息。
22.长期在非户籍所在省(区、市)工作、学习的人员,在两地
试卷相同的前提下,考生可向工作或学习单位所在地及户籍所在地
的省级招办提出申请借考。经同意后,可在考生工作或学习所在地
的省(区、市)办理借考手续,参加考试。考生答卷的评阅及录取
事宜由其户籍所在地省级招办负责。
六、招生章程
23.高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
育法》和教育部有关规定制订本校的招生章程。
24.高校的招生章程是高校向社会公布有关招生信息的必要形
式,其内容必须合法、真实、准确、表述规范,经主管部门依据国
家有关法律和招生政策规定进行审核备案后方能向社会公布。一经
公布,不得擅自更改。各高校在招生宣传(广告)中应当准确描述
?18?
本校的办学类型、层次,使用与办学许可证或批准文件相一致的学
校名称,不得使用简称。学校法定代表人应对学校招生章程及有关
宣传材料的真实性负责。高校依据招生章程开展招生工作。
高校须于4月1日前将本校招生章程上传至中国高等教育学生
信息网(http://gaokao.chsi.com.cn)“阳光高考”招生信息发布及管理
平台(以下简称“阳光高考”平台);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单
位)教育司(局)须于4月10日前完成对所属高校招生章程的审核、备
案工作。
25.招生章程主要内容包括:高校全称、校址(分校、校区等须
注明),层次(本科、高职或专科),办学类型(如普通或成人高校、公
办或民办高校或独立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或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等),招生计划分配的原则和办法,预留计划数及使用原则,专业培
养对外语的要求,身体健康状况要求,录取规则(如有无加试要求、对
加分或降低分数要求投档及投档成绩相同考生的处理、进档考生的
专业安排办法等),学费标准,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及证书种
类,联系电话、网址,以及其他须知等。
参加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招生的高校,要按试点省(市)要
求提前确定招生专业(或专业类)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要求
及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材料的使用办法等,提前向社会公布。
有关高校制定的特殊类型招生办法须符合相关规定,且不得与
本校招生章程内容相违背。
26.高校应在省级招办规定的时间内,将招生章程中有关主要内
?19?
容及本校公布招生章程的网址报送生源所在地省级招办。省级招办
负责向社会及考生公布有关高校招生章程中的主要内容或高校公布
招生章程的网址。
七、分省(区、市)分专业招生计划
27.经教育部批准(或备案)的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
的高校在国家核定的普通高等教育年度招生规模内,可按有关计划
编制工作要求以及招生章程确定的招生计划分配原则和办法编制本
校的分省(区、市)分专业招生计划(即招生来源计划)。各省级教
育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和各高校须在国家核
定的普通高等教育年度招生规模内按有关计划管理办法编制、调
整、执行招生来源计划。
28.高校应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对人才需求的分
析、预测,结合自身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各省(区、市)的
生源情况,做好招生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区域结构的调整,自主、科
学、合理地安排招生来源计划。
29.高校经向其主管部门申请,并经教育部核准备案,可面向部
分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用人单位安排少量定向就业招生计划。高校须
与定向就业单位签订符合有关规定的协议书。严禁虚假定向或利用
定向就业招生向考生收费。定向就业招生计划应面向全省(区、市)招
生。
30.安排跨省(区、市)招生的本科高校,在国家核定的年度招
生规模内,可以预留少量计划,用于调节各地统考上线生源的不平
?20?
衡。预留计划不得超过本校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1%。凡有预留计划
的高校,须将预留计划数报其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教育部备
案。同时,高校须将预留计划数及其使用原则等向社会公开。
31.高校按教育部有关计划编制的原则、要求、统一的信息标准
通过“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来源计划网上管理系统”编制本校的招生来
源计划后,应当按时报送其主管部门。
32.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核、汇总本省(区、市)所属高校
编制的招生来源计划,并按时报送教育部。省(区、市)属高校拟
安排的跨省招生计划,应由高校所隶属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统
一与有关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联系安排。
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负责审核、汇总本部门(单位)所
属高校编制的招生来源计划,并按时报送教育部。
33.教育部负责汇总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单位)教
育司(局)及教育部直属各高校报送的招生来源计划,备案后,统
一分送各有关省级招办。
34.各省级招办依据教育部分送的招生来源计划,与各有关高
校核对分专业计划及其说明,并负责及时、规范、准确、统一地向
社会公布有关招生计划信息。
35.除按计划管理办法允许不做分省计划的招生类型外,各高校
招生来源计划均须经教育部汇总分送,由各省(区、市)负责向社
会公布,未经教育部分送和有关省(区、市)公布的计划一律不得
安排招生。
?21?
八、录取
36.高校的招生录取工作在教育部统一领导下,由各省级招委会
组织实施。
37.高校招生实行计算机远程网上录取,各省级招办应全面实行
远程录取管理模式,各高校应在校内采取远程异地录取方式开展录
取工作。录取期间,高校和省级招办要保证相互通信联络的畅通。
38.各省级招委会要根据本地区招生工作的实际,合理安排高校
录取批次。同一高校同一学历层次的招生计划原则上应安排在同一
批次录取;如确有必要,经高校与有关省级招办协商一致,可以将
同一高校的不同专业安排在属于同一学历层次的不同批次录取;但
同一学校、同一专业、同一学历层次的全部招生计划,在同一
省(区、市)须安排在同一批次录取,并执行经有关部门批准的相
同学费标准。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应与本校在同一地区招生的
其他专业安排在同一批次录取。高校被安排的录取批次与上一年度
有变化的,省级招办应事先与高校协商一致后,再向社会公布。
39.各省级招委会根据高校在本省(区、市)安排的招生计划数
和考生的考试成绩,综合考虑并确定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40.各省级招委会和高校要结合本省(区、市)和本校的实际情
况,科学合理制定投档录取规则,处理好考生成绩与志愿的关系。省
级招办应向社会公布投档规则,在投档前向各有关高校提供生源分
布情况。高校根据在生源省(区、市)的招生计划数,结合生源分
布情况,与省级招办协商确定调阅考生档案的要求,并根据模拟投
?22?
档情况在正式投档前完成计划调整,确保符合录取规则的调档考生
能够录取。省级招办按高校的调档要求向其投放考生电子档案。按
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高校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原则上控制在
120%以内。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5%
以内。
41.高校和省级招办应按照“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原则实施新
生录取工作。高校应按照向社会公布的招生章程中的录取规则进行
录取。对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合格、身体状况符合相关专业培养要
求、投档成绩达到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并符合学校调档要求的考
生,是否录取以及所录取的专业由高校自行确定,高校负责对已投
档但未被录取考生的解释,高校不得超计划录取。省级招办负责监
督在本地区招生高校执行国家招生政策、招生计划情况,纠正违反
国家招生政策、规定和违背录取规则等行为。
42.高校录取新生要按照生源所在省(区、市)所规定程序,按
时完成调档、阅档、审核、预录、退档等各环节工作,保证考生电
子档案的正常流转和录取工作的顺利进行。对超过时间未按要求完
成相关环节工作的高校,省级招办应主动与之沟通,对无故拒绝联
系或故意拖延时间的高校,省级招办可根据所发出的考生电子档案
按有关高校计划数及录取规则设置考生电子档案为预录取状态,同
时应立即书面通知有关高校,并将有关情况上报教育部备案。
43.除军事、国防和公共安全等部分特殊院校(专业)外,高校
不得规定男女生录取比例。高校不得对报考非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
?23?
的考生作统考外语语种限制。
44.2015年1月1日前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已取得下列称号、奖
励、名次的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考生:(1)省级优秀学
生;(2)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3)全国中学生学科奥
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者;(4)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
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或“明天小小科学
家”奖励活动或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者、在国际科学
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者;(5)重
大国际体育比赛集体或个人项目取得前6名,全国性体育比赛个人
项目取得前6名;(6)获得省级招委会确定的统测项目范围内的国
家二级运动员以上称号,由生源所在省级招委会决定,可在考生统
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分数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
取。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增加分数投档条件的,只能取其中最高一
项分值。增加的分值不得超过5分。
45.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由省级招委会决定,可在高校投档
分数线下适当降低分数要求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同一
考生如符合多项降低分数要求投档条件的,只能取其中降低分数要
求幅度最大的一项分值,且不得超过20分。
(1)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
(2)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
(3)烈士子女。
46.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可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10
?24?
分投档;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
称号的退役军人,可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20分投档。
47.同时符合第44条、第45条、第46条有关情形的考生,省级
招办投档时只能取最高的一项分值作为考生投档附加分。
根据各地调整和规范高考加分实施方案,有关省(区、市)自
行增加的超出规定范围的政策性照顾项目及分值仅适用于向本
省(区、市)所属高校投档时使用,且分值不得超过20分,同时不
得与其他项目分值(包括第44条、第45条、第46条规定的分值)累
加。
凡符合第44条、第45条、第46条有关情形和有关省(区、市)自
行增加的政策性照顾项目的考生,必须经过本人申报、有关部门审
核、省地校三级公示后方能予以认可。未经公示的考生及其加分项
目、分值不得计入投档成绩并使用。
48.平时荣获二等功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的军人的子
女,一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驻国家确定
的三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和西藏自治区,解放军总部划定的二类以
上岛屿工作累计满20年的军人的子女,在国家确定的四类以上艰苦
边远地区或者解放军总部划定的特类岛屿工作累计满10年的军人的
子女,在飞或停飞不满1年或达到飞行最高年限的空勤军人的子
女,从事舰艇工作满20年的军人的子女,在航天和涉核岗位工作累
计满15年的军人的子女,参加高考并达到有关高等学校投档线的,应
予以优先录取。
?25?
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残疾人民警察、因公牺牲人民警察的子
女、一级至四级残疾人民警察的子女报考高校,在与其他考生同等
条件下优先录取。
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在与汉族考生同等条件下,优
先录取。
49.定向就业招生与非定向招生应同时进行投档录取。高校定向
就业招生计划在该校调档分数线上不能完成的,可在该校调档分数
线下20分以内、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由省级招办补充投档,高
校根据考生定向志愿择优录取;若仍完不成定向就业招生计划,则
就地转为非定向计划执行。
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省(区、市)定向就业招生可采取单设志
愿、单独投档,或在政策规定的降分范围内对有志愿的考生逐校、逐
专业、逐分检索投档等办法在批次内进行投档录取。对高校批次内
未完成的定向就业招生计划,可采取补充征集志愿方式完成或就地
转为非定向计划执行。
50.高校及其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调整计划使用的管理和监
督。高校应集体研究决定本校调整计划的使用,调整计划应安排在
生源人数多、质量好的省(区、市)使用。高校负责处理因调整计
划使用不当造成的遗留问题,不得降低录取标准指名录取考生。严
禁高校利用调整计划指名录取考生或向考生收取与录取挂钩的任何
费用。
高校对生源计划的调整一律使用“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来源计划网
?26?
上管理系统”在网上进行。高校生源计划调整必须在其招生规模内,征
得有关省级招办和高校主管部门的同意。高校未完成的生源计划,须
在生源计划所在地公开征集录取。
省级招办要根据高校调整计划数及其使用的有关要求,经在“全
国普通高校招生来源计划网上管理系统”中核实确认后,于同批次投
档前投放,并在高校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上按照考生志愿及分
数顺序进行投档。省级招办不得为争取调整计划数随意放宽录取政
策或降低分数要求。
51.对高考成绩达到要求、身体条件能够完成所报专业学习、生
活能够自理的残疾考生,高校不能因其残疾而不予录取。
52.高校须将拟录取考生名单(包括统考、保送、单独考试拟录
取的考生等)标注录取类型后,报生源所在省级招办核准,并通过“全
国普通高校招生来源计划网上管理系统”增补或调整相应计划。省级
招办核准后形成录取考生数据库,并据此打印相应录取考生名册,加
盖省级招办录取专用章,作为考生被有关高校正式录取的依据,予
以备案,同时须在高校同批次录取结束后3日之内将录取考生名册
寄给有关高校。
高校根据经有关省级招办核准备案的录取考生名册填写考生录
取通知书,由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加盖本校校章,并负责将考生
录取通知书连同有关入学报到须知、资助政策办法等相关材料一并
直接寄送被录取考生。
53.各省(区、市)录取工作应于7月上旬开始,其中本科第一
?27?
批次录取应在7月10日至15日之间开始,20日之前完成;全部(各
批次)录取工作应在8月底之前结束。
54.省级招办负责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制订已录取考生高级中等教
育阶段纸质档案(或人事档案)的组建及递送有关高校的办法。
55.对属于考生个人信息及有关录取过程中需要阶段性保密的工
作内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向他人提供或向社会公开,严禁
非法传播、出售。
56.考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应及时通过省级招办或高校指定的
信息发布渠道进行核实和确认。考生凭录取通知书可办理户口迁移
手续,并按高校规定的时间及有关要求,办理报到等手续。不能按
时报到的已录取考生,应向高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同意方可延期报
到。
高校根据经省级招办核准的本校录取考生名册、已录取考生所
持录取通知书,按有关规定及要求为新生办理入学等相关手续。
对未经高校同意逾期不报到的考生,视为自行放弃入学资格。高
校应将自行放弃入学资格的考生名单(含考生号)按生源所在
省(区、市)分别汇总,于本校规定的正常报到截止日期以后20日
之内传报有关生源所在省级招办。
57.招收保送生的高校须于4月10日前将本校已测试合格拟录取
的保送生数据库上传至“阳光高考”平台。有关生源所在省级招办应于
4月20日前在“阳光高考”平台上审核确认后下载数据并办理录取审
批手续,4月30日前将保送生录取名册寄至相关高校。
?28?
单独组织招生考试的高校须按有关要求于6月30日之前向生源
所在省级招办报送有关拟录取数据和书面报告。
各省级招办须在9月1日之前按规定向教育部上报各高校在本
省(区、市)录取的所有考生(包括统考、保送、单独考试录取的
考生等)的有关招生录取数据库,录取数据报送工作要全面、准确、规
范、及时。各省级招办上报的数据将作为新生学籍电子注册的主要
依据。
58.各省级招办对所有高校的本科层次招生,一律不得在常规录
取工作结束后再行组织补录或换录;对新生报到后未完成国家下达
的生源计划的省(区、市)内有关高校,经学校申请、省级招委会
同意,有关省级招办可在本省(区、市)未录取的生源范围内,根
据考生志愿及相关录取要求,组织进行专科层次的补录,并及时将
补录考生的录取考生名册寄送有关高校。少数确需跨省补录的专科
层次高校,须向其主管部门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招办提出申请,获准
后方可通过生源所在地省级招办实施补录。有关省级招办在高职(专
科)补录工作开始前,须将补录工作方案、参加补录的高校名单及
拟补录人数报教育部备案。补录工作结束后3日之内,须将补录考
生录取数据库上报教育部。
59.由于网络传输等其他因素造成的招生遗留问题,有关省级招
办和高校应通过协商妥善解决。
九、信息公开公示
60.建立分级负责、规范有效的国家、地方、高等学校、高级中
?29?
等教育学校等多级高校招生信息公开制度。高校招生信息公开工作
要做到信息采集准确、公开程序规范、内容发布及时。
6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有关高校、中学应按照
有关要求,分别公开招生政策、高校招生资格、高校招生章程、高
校招生计划、考生资格、录取程序、录取结果、咨询及申诉渠道、重
大违规事件及处理结果、录取新生复查结果等相关信息。
公示的考生资格信息应包括姓名、性别、所在高级中等教育学
校(或单位)、享受照顾政策类别、资格条件、测试项目、测试成绩、合
格标准、拟录高校及专业和录取优惠分值等。教育部“阳光高考”平
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和高校公示的信息保留至当年年底。县级招
办和高级中等教育学校公示的考生有关信息,上报前至少公示10个
工作日,并保留至当年8月底。
6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招办、有关高等学校、高级中等教育学
校要在公示有关信息的同时,提供举报电子信箱、电话号码、受理
举报的单位和通讯地址,并按照国家有关信访规定对举报事项及时
调查处理。
十、招生管理职责
63.教育部负责各类高校的招生及全国统考工作,其职责是:
(1)指导全国高校招生工作;
(2)制订有关招生工作的规定;
(3)确定高校招生考试种类,审核各省(区、市)高校招生考
试科目设置方案,以及有关招生改革方案;
?30?
(4)授权教育部考试中心、有关省级招委会和高校组织考试命
题工作;
(5)指导有关部门(单位)、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编制招
生来源计划,将汇总备案的招生来源计划统一分送各省级招委会;
(6)履行公开和监督高校公开招生信息相关职责;
(7)指导、检查各省(区、市)高校招生工作;
(8)组织开展招生工作的科学研究,培训有关人员,开展宣传
工作;
(9)保护考生和招生工作人员的正当权益;
(10)组织或督促有关部门调查处理招生工作中发生的重大问
题。
64.省(区、市)、市(地区、盟、州)、县(市、区、旗)人民
政府分别成立本级招委会,在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招委会(或教
育部)的双重领导下负责本地区招生工作。
招委会主任由同级人民政府负责人兼任,副主任、委员由教育
行政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高校的负责人兼任。
招生办公室是招委会的常设机构,代表招委会行使职权,处理
招生日常工作。各级招生办公室应确定必要的编制,配备专职干部
和开展招生考试工作必备的办公设备、场所、设施。
市(地区、盟、州)、县(市、区、旗)招委会的职责由各省级
招委会做出相应的规定。
65.省级招委会的职责:
?31?
(1)执行教育部有关高校招生工作的规定,结合本地区实际制
订必要的补充规定或实施细则;
(2)接受教育部委托组织统考试题的命制工作;负责本辖区内
高考组织、考试环境治理、考试安全维护、考风考纪整肃等工作。
(3)汇总高校在本省(区、市)的分专业招生计划和有关招生
章程中的主要内容或高校公布招生章程的网址;
(4)指导、监督高校执行国家招生政策及本校招生章程;
(5)履行公开和监督高校招生信息公开相关职责,对本地区有
关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高级中等教育学校及所属高校信
息公开工作的考核、评议和责任追究;
(6)负责组织考生报名、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体检、考试、评
卷、考生信息采集及电子档案制作、录取以及其他有关工作;
(7)组织开展招生、考试的科学研究工作、宣传工作和培训工
作;
(8)保护考生和招生工作人员的正当权益;
(9)受行政部门委托调查处理或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处理本地区
招生工作中发生的重大问题;
(10)负责对违规考生、学校、机构等进行处理;配合公安等
相关部门对违法考生、学校、机构等依法开展调查、取证和惩处等
工作。
(11)根据考生或者其法定监护人的申请,对高校信访答复情
况进行复查。
?32?
66.高校应成立由校长和校内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
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校招生工作,并设立招生办公室、配备
专职工作人员和开展招生考试工作必备的办公设备、场所、设施。高
校的主要职责是:
(1)执行教育部有关招生工作的规定,以及主管部门和有关省
级招委会的补充规定或实施细则;
(2)根据国家核准的年度招生规模及有关规定编制并报送本校
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
(3)制订本校招生章程;
(4)组织开展招生宣传工作;
(5)组织实施本校录取工作,负责协调和处理本校录取工作中
的有关问题;
(6)对录取的新生进行复查;
(7)受权组织本校单独招生考试工作,依据《国家教育考试违
规处理办法》对违规考生进行认定、处理,并将违规事实处理结果
报生源所在省级招办;
(8)履行高校招生信息公开相应职责;
(9)支持有关招生管理部门完成招生方面的其他工作;
(10)根据考生或者其法定监护人的申请,对高校有关招生录
取行为进行调查、处理并给予答复。
十一、招生经费
67.各省(区、市)招生经费,应由地方教育事业费列支。
?33?
高校的招生经费,在本校事业费列支。
68.考生须缴纳报名考试费。收费标准由各省(区、市)有关部
门根据本地区实际及标准化考点建设、考试实施、网上录取、考生
信息采集、高校单独组织招生考试等工作的情况确定。
69.对参与监考、评卷的招生考试工作人员,应付给相应的劳动
报酬。具体由各省(区、市)根据实际制定政策。
十二、对违反规定行为的处理
70.考生、考试工作人员、社会其他人员在高校招生考试中的各
种违规行为的处理,按照《教育法》以及《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
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
行办法》(教育部令第36号)执行;涉嫌犯罪的,应及时移送司法
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等追究法律责任。对
公务人员违规违纪的,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
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等相
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对因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考试机构疏于管
理,造成考场秩序混乱、作弊情况严重的,对直接责任人和负有领
导责任的人员,依纪依规进行严肃追责问责;涉嫌犯罪的,移送司
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对违规参加高校招生考试的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
校生,取消其当年高校招生考试各科成绩,同时给予其应届毕业当
年不得报名参加高校招生考试的处理。
71.考生或者其法定监护人认为所报考高等学校的招生录取行为
?34?
违反本规定或其他相关规定的,可向所报考高等学校提出异议、申
诉或者举报。高等学校应当进行调查、处理,属于对政策执行存在
异议的,应当及时书面或者口头答复申请人;属于对违规违纪行为
举报的,应当组织纪检监察机构或者专门的招生监督机构进行调
查,并按照信访条例和有关规定作出书面答复。
考生或者其监护人对高校作出的政策解释不服的,可以向生源
所在地的省级招办申请复查;对违规违纪行为举报的处理不服的,可
以向生源所在地的省级招办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申请复查。对复查结
论不服的,可以按照相关规定向省级招办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的上级
机关提出复核。
十三、附则
72.中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按
有关规定执行。
经批准的部分高校单独考试招生、保送生及各种特殊类型招
生,按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
全国统考的考务工作,按照教育部有关考务管理规定执行。
73.现役军人报考高校,按中央军委有关部门的规定办理。
74.为军队培养的国防生按有关要求执行。
75.各省级招委会和高校主管部门,可依据本规定制订补充办法
或实施细则,并报教育部备案。
部内发送:有关部领导,办公厅、政法司、规划司、综改司、财务
司、基础二司、职成司、民族司、国际司、体卫艺司、
驻部纪检组、考试中心
教育部办公厅主动公开2016年2月29日印发

相关文章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