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知识网

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浙江高考 > 正文

宁波大学新生入学考试科目,大一新生转专业相关规定

高考知识网 时间:2023-08-24 04:48:32 

据中国青年网调查,约有44.5%的学生入学前很少了解或根本不了解自己的专业,并且有59.54%的学生认为所在高校目前选专业的方式并不合理。往年招生咨询会上,转专业问题也是家长和考生普遍关注的话题。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可以按学校的规定申请转专业,学生转专业由所在学校批准,学校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发展变化,经学生同意,必要时可以适当调整学生所学专业。也就是说,转专业的难易程度和具体要求是由高校自主决定。因此,不同高校的转专业难易程度也就各不相同。

那么,哪些高校拥有宽松的转专业政策?哪些高校的转专业门槛较高?记者随即对国内部分高校转专业情况进行了采访了解。记者发现,按照难易程度来看,主要分为四类情况,首先是完全放开类,其次是设置较低门槛类,第三设置较高门槛类,第四是不能转专业类。

想转就转全校专业任意选

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转专业相关规定,本科生入学后至少有3次自主选专业的机会:进校一年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全校范围内自主选择学院或学科类;二年级的春季学期可参加由学校统一组织的中期分流,有接收条件的院系申报计划,由教务处统一公布信息,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申请;二年级及更高年级的学生每学期均可个别申请转专业。

此外,学校实施“教学管理与学籍管理分离”政策,针对申请转专业未被接收的学生,只要修完意愿专业认定课程、达到毕业要求,即授予该专业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不受学生原学籍所在学科或专业限制,“百分之百”满足学生选专业的需求。

门槛设置较低转专业成功率较高

北京科技大学教务处处长薛庆国介绍说,“我们没有办法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去选择他最喜欢的专业,但是我可以做到让学生不去学他不喜欢的专业。”

据薛庆国介绍,北京科技大学不设转出比例限制,不设专业排名限制。只设定专业接受人数限制,每个专业最多接受本年级在校生15%的比例,“每年申请转专业的学生,满足率能够到80%以上。”

中国农业大学招生办付立忠老师介绍说,“本科生可在每学期初根据学校的相关规定申请转专业,学校不设任何门槛,并鼓励各专业接收转专业学生。2013一2014学年共有509人提交了申请,最终367名学生被新专业接收,比例为72%。”

据悉,中国农业大学自2011年春季开始实行自由转专业政策,每学期初一次。对申请转专业的学生没有任何限制,包括成绩,并且支持挂科的学生转专业。同时规定,转出学院不能限制学生转出;转入学院在事先确定的名额内原则上不得拒收。

设置成绩、比例等条件转专业成功率较低

中南大学招生办副主任赵晓霞介绍说,“按照学校相关文件规定,学生可以在第三学期申请转换专业,每年转成功的学生比例大约为10%。”

根据赵晓霞介绍,学生要申请转专业需要品行良好、第一学年文化课成绩按所在专业排名前25%,原则上文科类不得转入理工、医学类,美术类、音乐类不得转入非艺术专业学习。由转入学院对申请学生资格进行审核。

根据《北京体育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规定:在校期间已修课程的平均学分绩点数应达到3.0(含)以上,且同一年度其单科成绩不能低于76分,院系转专业转出、转入人数原则上不得超过年级人数的3%。不允许转专业学生无转专业机会

北京外国语大学招生办主任许晔介绍说,“由于外国语言学习它是有自己的特点,目前还不能转专业。”也就是说,考生在高考填报志愿录取时录取到哪个专业,将来毕业的时候就是这个专业,中间没有转的途径,没有转的机会。

学生吐槽转专业难期盼降低门槛

此前,2011年媒体报道,一名学生曾在武汉一医科大学读了三年,后因转学无果而被迫复读。今年,又有媒体报道称,清华大学在读大三学生江焕波也因为一直没有进入到心仪专业学习而被迫退学复读。而武汉一名女生更是将自己的母校告上了法庭,原因就是未能顺利转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去。

因受转专业门槛限制的学生们满肚子苦水,期盼学校能够降低门槛。北京体育大学在校生小萌吐槽称,“曾因打篮球受伤而错过了大学唯一一次转专业的机会,只能说世事无常。”吉首大学在校生小翟同样吐槽,“打算从软件工程转临床医学专业,因学院领导不同意,转专业以失败告终。”

面对严苛的转专业要求,吐槽之外只能努力争取,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一学生小力称,“难度很大,要坚定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只能先让自己的基础知识‘厚实’起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一名在校生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是,“转专业很复杂,未必转入的专业就适合自己,上大学前需认真考虑报考专业。”

专家解读: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把学生放在中心

各个高校鉴于自身教育资源、招录政策等因素,制定了不同的转专业规定,让同样面临转专业的学生有种“天壤之别”的感觉。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对转专业进行人数方面的限制,主要是由于一些高校师资跟不上。同时,很多学生转专业也带有一定的功利性,认为学习了某个专业后,毕业后好找工作、工作收入高,这样就可能会对某些热门专业造成一定的压力,形成不同专业的不平衡。

对于大学生,在进校选择前同学们应多对志愿专业进行了解,熟悉自己志愿报考的专业是不是自己真正想学的。对于转专业学生应慎重思考,如果决定转专业,就尽量抓住学校安排的转专业时机,并且要尽可能避免因转专业耽误自己本身的学习。

目前,我国大学多是服从行政的要求、安排来组织教学进行管理。要解决这个问题,高校仍要向现代大学制度进行转型,使大学真正把学生放在中心,把教育放在中心,高校存在的转专业难题才能迎刃而解。政策导向:优化学科结构,降低转专业门槛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国家要求落实和扩大高校专业设置自主权,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促进学校办出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积极简政放权,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强调发挥社会评价作用,动员社会参与支持监督教育,让企业行业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办学质量的评估当中。在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袁贵仁强调要推进实行弹性学制,建立健全创业成果和学分转化教学管理制度,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制度,专业预警、退出和动态调整机制,强化就业与招生计划、经费拨款、院校设置、专业调整等各项工作的联动。

这对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高校专业设置,提升高校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降低高校转专业门槛等都有重要指导意义。

从近几年高校转专业情况来看,许多高校也纷纷降低门槛。在今年各地高招咨询会上,华中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均表示会给考生提供多次转专业的机会。更有高校表示会降低转专业门槛,不设成绩限制。这些措施为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学习到自己感兴趣的、擅长的专业。对于高校而言,这是一次教学、办学的改革,对于学生而言,可以说又抢到了一张改变人生的好“牌”。

相关文章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