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知识网

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北京高校 > 正文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评价怎么样,口碑好不好

高考知识网 时间:2023-12-26 19:12:14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是一所以外语和旅游为特色学科,文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等多学科门类发展的语言类市属重点高校,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大学 。学校入选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评价怎么样,口碑好不好

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怎么样

1、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科评估结果

说明:此为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第五轮评估结果没有向社会公开。

序号学科名称评估结果
1外国语言文学B
2工商管理B
3中国语言文学C

2、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一流本科专业名单

序号专业名称等级年度
1英语国家级2019
2日语国家级2019
3俄语国家级2019
4阿拉伯语国家级2019
5旅游管理国家级2019
6翻译国家级2020
7财务管理国家级2020
8德语国家级2020
9西班牙语国家级2020
10朝鲜语国家级2020
11酒店管理国家级2020
12葡萄牙语国家级2021
13波斯语国家级2021
14商务英语国家级2021
15法语国家级2021
16市场营销市级2020
17贸易经济市级2020
18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市级2020
19汉语言文学市级2020
20汉语国际教育市级2020
21印地语市级2021
22意大利语市级2021
23匈牙利语市级2021
24塞尔维亚语市级2021
25爱沙尼亚语市级2021
26会展经济与管理市级2021
27金融学市级2021
28国际经济与贸易市级2021
29新闻学市级2021

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评价

1、校园的气氛很好,环境也是不错的,这几年好像还新建了几个学生公寓,周边还有吃的玩的,交通很方便

2、校园景色很美,四季都不同,总是有园林工人修剪草坪,更换花草~男生宿舍前的银杏树到秋天是一道很美的风景。二外到处都是猫咪,到处都是爱猫的人。食堂的美食更别提了,清真餐厅的大盘鸡,日韩餐厅的蝴蝶卷~

3、二外挺好的,文理兼收。除了外语比较牛之外,还有个其他学校不具备的优势,就是旅游。以前是国家旅游局直属的,另一个名字叫中国旅游学院。理科一般可以报二外的国际贸易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这两个都是二外的拿手专业,就业率很高。

4、学习环境十分安静,远离城市的喧嚣,是个做学问的好地方。

5、北二外的英语专业的实力是很强的,有一个不错的出国留学hnd项目和很多英国大学合作,是国内三年国外一年的直接拿到国外大学的学士学位证书。回国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给证书认证的。

6、我是二外旅游管理学院毕业的,如果你特别喜欢酒店管理,家里特别富裕的话,可以考虑。二外的旅游管理专业是国内最强的,如果你的职业目标是5星级国际连锁酒店的中高层管理者的话,考取二外的中瑞酒店是个不错的跳板,因为国际酒店集团的中层往上都要求有海外的求学,从业经历。二外的中瑞酒店管理就可以满足你,在国内2年外加国外学习,不错的选择。

7、除了小语种,就是旅游管理学院了,分很多专业,会展,旅管,财管,酒店管理,不知道现在大一开没开游轮,旅管是二外人数最多的大院,还是比较不错的。除了以上两个,别的就是英语,翻译也还可以,但是语言这类的东西,靠自己比较多。在二外不管什么学院,专业都要学英语,小语种除外。

8、北二外:著名重点外院,著名日语研究中心,国家旅游战略发展中心。我国主要的外交外事、对外经贸、旅游基地。

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简介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是由文化和旅游部与北京市共建的高水平特色大学,是一所以外语和旅游为优势特色学科,文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等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著名高校,是中国外语、翻译、旅游、经贸等人才培养与研究的重要基地。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是在原新华社外文干部学校基础上于1964年10月成立的,是全国第一批本科招生院校。先后隶属国家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外交部、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部和国家旅游局领导。2000年2月,划归北京市人民政府管理。2022年3月,由文化和旅游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

建校以来,学校秉承“明德、勤学、求是、竞先”的校训精神,形成了“融中外、兼知行”的学风、“和易以思、人文化成”的教风,积淀了深厚的学术传统,有着独特的办学经验,产生了一批名家名师。

学校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和首都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多语种复语、跨专业复合”的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为根本任务。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形成了“学用结合,注重实践”的办学特色。外语专业强调“技能领先,注重实训”,狠抓“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训练;非外语专业依托优势外语教学资源和多元文化环境,坚持“应用导向,强化实践”,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学生国际视野宽阔、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突出,综合素质高,就业竞争力强。

学校坚持以服务国家、首都重大发展战略为重点,发挥学科优势,强化交叉融合,积极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服务与文化贸易、一带一路建设、公共政策翻译、对外文化传播、区域与国别研究、政党政治与政党外交等领域创新特色研究和高层次交叉人才培养,强化新型智库矩阵建设和咨政服务特色。

相关文章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