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知识网

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教育新闻 > 正文

中国普通高校体育竞赛榜分析报告发布

高考知识网 时间:2023-08-26 19:22:03 

“完全人格,首在体育”。这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近一个世纪前提出的。

加强大学体育不仅能增强大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技能和意识,同时体育本身也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和方法,对于完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开展体育活动尤其是高校体育竞赛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加强青少年之间交流和沟通的良好途径,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中国大学生体育健儿在参加的世界大学生夏季和冬季运动会上成绩优异,面向更多学子的国内体育竞赛也蓬勃开展:据统计,仅教育部学生体协就举行了141项次大、中学生体育赛事,2304所大中学校,49486人次参赛。而其中约有七成的赛事为大学生赛事。鉴于此,人民体育、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联合发布“2015中国普通高校体育竞赛榜”,榜单的评判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指标展开:体育成绩(55%)、舆情热度(30%)、校队设置情况(10%)、新媒体建设(5%)。

图一:排行榜的指标要素

体育成绩是包括在国内外赛事中所取得的成绩累计、获奖次数及破纪录次数等具体考量,是高校体育竞赛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此次排行的核心指标;所谓热度主要指舆情热度,包括新闻报道以及在论坛、微博、微信等其他新媒体平台上的讨论热度和反响,是高校体育竞赛影响力和受关注程度的主要标志;校队设置情况主要指获得名次的校队数目,也是一所高校体育竞赛水平的重要表现;而新媒体建设则指高校体育协会所开通的官方微博、微信数量等情况,是高校体育协会在传播自己的声音、传递体育精神等方面所做出努力的体现。

图二:排行榜前十名(单位:分)

在综合以上指标的考量下,中国普通高校体育竞赛榜的前三甲分别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位居第一名的清华大学在,参与国内比赛的成绩得分累计为848.97分。在国内外所有赛事中累计获奖次数达74次,在比赛中获得名次的校队数目有12支,建立了7个官方微博平台和2个官方微信平台,引发的新闻、微博、微信、博客、论坛信息等11602条。

说到竞赛,举办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无疑是最大的参考。

近年来,随着我国多次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尤其是2005年教育部接手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组团任务以来,以“眼镜侠”胡凯为代表的高校学子异军突起,大学生体育竞技水平日益提高,影响力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参加世界大运会的运动员基本都来自高校,是普通的大学生运动员,参赛目标和理念也由过去的竞赛为主逐步走向育人为主。

从人民体育、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联合发布的“2015中国普通高校体育竞赛榜”的数据中看,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等高校依靠在韩国光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的参赛,既为自己在排行榜上争取了名次,又巩固了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地位,同时扩大了作为一流大学的影响力,实现了多赢局面。

清华大学共有19人代表中国参加了韩国光州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冠绝各高校。而庞大的基数也为清华大学在大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基础,该校在田径、射击、排球、游泳、击剑等项目上多有斩获,是获得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金牌数最多的高校之一。清华大学多年来坚持体教结合,现有体育类社团40余家,代表队46支,覆盖39个项目。齐全的队伍建设和新媒体建设,清华大学排名体育竞赛头名可谓实至名归。

北京大学是此次排行榜中,唯一一所能与清华大学相媲美、分数在80以上的学校,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的成绩也相当可观。作为大学生男女篮球的全国冠军队伍,该校男女队代表中国出战也收获颇丰。而在近年的国内大学生篮球联赛中,该校篮球队先后夺冠,也为学校加分不少。只是由于该校篮球队出现了短暂的人员不整情况,才被华侨大学等学校赶超。而在校队和体育社团建设方面,北京大学一直走在我国高校的前列,由此带来不少加分。

浙江大学一直十分重视体育竞赛,所设立的运动队也达到了教育部要求的上限。近年来,该校与浙江游泳队的结合,尤其是与以孙杨为代表的游泳选手的“教体结合”,赚足了媒体的眼球,有孙杨代表该校参赛,便引发媒体“狂轰乱炸”,舆情热度自是高居不下。

清华、北大和浙大是中国高校当之无愧的领先者,其体育竞赛成绩的相关排名也在全国前列,这充分说明,体育在当今一流大学里已不可或缺。当然,将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和教育部大学生体协举办的各项赛事作为中国普通高校体育竞赛榜的主要参考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非教育部高水平运动队高校的排名。

据统计,目前我国明文规定开展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队伍共有230余所,占整个高校的10%左右。开展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享受着政策、招生、资金等多方面的优惠;而没有进入高水平建设的高校普遍存在资金投入不足、教练员水平不高、无力开展更多体育项目的窘境,两者竞赛成绩的高下也很容易判定。

分数差异大,分布集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入人民网“2015中国普通高校体育竞赛榜”的438所高校中,顶层与底层分数差距甚大,相比于第一名的88.65分,排位第438的学校只有9.83分,且大多学校都集中于较低端的分数区间。

图三:排行榜分数段分布(单位:所)

如图三所示,在进入榜单的438所高校中,有296所高校,也就是接近70%的学校都集中在20?39.99分这一较低分值水平段;其次是40-59.99分数段,占了24.7%,具有较高水平的80分以上的院校只有2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普通高校之间体育竞赛水平的差距,许多高校的体育竞赛水平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且具有较高体育竞赛水平的普通院校数量较少。这一现象表明,我国高校体育竞赛亟需提高扩大高校自主权、创办具有自己特色的体育学科、加强高水平运动队建设。

图四:普通高校体育竞赛体育成绩得分前十名

体育成绩,即在国内外比赛中取得的分数以及打破的纪录等是一校体育竞赛能力的最重要体现,获得名次校队数量也是高校体育竞赛水平的表现之一,这两项具体指标的考核,位居第一位的都是清华大学,且排名与综合排行榜基本保持一致。而在人民体育、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联合发布的“2015中国普通高校体育竞赛榜”中,排名较前的绝大多数高校都集中在我国核心城市,与排位靠后的大学相比,知名度较高的大学其体育成绩与体育文化建设相对要好。

舆情热度集中,关注不平衡

人民网“2015中国普通高校体育竞赛榜”统计,舆情热度最高的10所高校与高校体育竞赛的成绩排名基本成正比,同时非常明显的是这些学校本身也是国内备受瞩目的名牌高校,分布在北京、上海、武汉、厦门、杭州、长沙等核心城市,这些城市往往具有媒体资源和本身受关注程度较高的优势,尤其是清华、北大两所高校的总热度远远高于其身后的其他学校。一方面说明媒体关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超过了别的大学;另一方面也说明,一流大学的“体教结合”本身就是媒体关注的热点,因此包括报刊、网络媒体、微博、微信等在内,清华、北大的信息数量分别达到11602条和10778条就不足为怪了。

图五:舆情热度前十名的高校(单位:分)

值得注意的是,位于泉州的华侨大学和位于太原的山西大学在综合排名中分别获得第6名、第7名。前者在体育成绩排名中位居第4,后者在取得名次校队排名中位居第4,但是这两个学校的报道热度都不在前10位,尤其是华侨大学的舆情热度更是排在20名之后,新闻报道的数量与受关注程度相对较低,可见,舆情热度不止与体育竞赛成绩有关,也与学校所在地以及本身知名度相关,这也说明舆情和社会对于体育竞赛的关注集中在大城市和名牌高校中,存在关注不平衡现象。

新媒体宣传平台有待加强

图六:普通高校官方微博微信数量分布

人民网“2015中国普通高校体育竞赛榜”显示,高校中校队及体育竞赛的官方微博、微信平台的数量非常有限,有待进一步增加。其中,平台数量最多是清华大学,共有9个微信和微博平台。438所高校中,没有任何相关官方微博、微信平台的高校达到了352所,占到了总数的80.4%。

高校体育竞技水平区域分布不平衡

图七:排行榜TOP50的高校地区分布

在人民体育、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联合发布的“2015中国普通高校体育竞赛榜”前50所高校中,有35所高校来自东部地区,占比高达70%,与此相对西部地区高校则只有5所,占比10%,中部地区则位于二者之间。东部地区高校的体育竞赛竞争力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这与高校本身在地区上分布不平衡密切相关,同时也体现了不同地区高校间在体育竞赛能力方面的差距,更反映出高校体育观和健康观的认识差距。

从“结合”到“融合”,大学体育任重道远

新中国成立后,体育系统形成了从“业余体校--省市专业队--国家队”的运动员培养模式。这套体系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运转较为顺畅,并对中国竞技体育的崛起起到了巨大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这一体系的弊端开始显现,其培养出的专业运动员因在文化教育方面的缺失,退役后就业困难。

1985年,原国家体委和原国家教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学校开展业余训练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通知》,其目的就是要摸索建立一个除传统体育系统培养运动员渠道外,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体育人才培养“一条龙”新体系。中国的“体教结合”之路也由此出发。

2003年,国家将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外联和组团任务由国家体育总局移交给教育部,使得推行近20年的“体教结合”有了一个支撑点。此后,高校成为中国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一支有生力量,涌现出“眼镜侠”胡凯等一批文武双全的高水平学生运动员。但同时,由于体制方面的不完善,“体教结合”的推进与理想目标相距甚远,“体教结合”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加强。

近年来,教育和体育从“体教两台戏、各唱各的调”向“同谱一首曲、同唱一台戏”转变,“体教结合”正朝“体教融合”迈进,提升运动能力、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完善人格成为学校体育三位一体的目标。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大学生体育健儿在取得优异竞赛成绩的背后,却是大学生体质的总体下降。据教育部底发布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显示,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下降趋势。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组长邢文华认为,有的学校只在运动会、体育节等特殊时期对体育给予重视,对校园体育的认识较为单一,只注重发展自身优势项目,并未建立合理的长效机制,这些因素都会阻碍大学生体育的科学发展。

期待“2015中国普通高校体育竞赛榜”的出炉,能够为今后的大学体育提供参考,理清大学体育思路,使体育运动成为大学生的习惯,“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执笔:中国教育报记者李小伟)

相关文章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