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知识网

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教育新闻 > 正文

发展中国特色新闻学 重构理论实践教育体系

高考知识网 时间:2023-08-23 10:0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和新闻舆论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深刻的论述和工作部署。特别是在最近召开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这短短48个字,概括了新形势下我国新闻舆论工作的总要求,是重构*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体系的纲领,是推进新闻传播事业深化改革、融合发展的总指导。

一、发展*新闻学

“新的时代条件”是个大势。以互联网、数字化和大数据为基础的传播技术革命,催生了社会信息化、新闻国际化和舆论大众化,以自由发表、民主讨论、平等对话、多向互动为特征的新媒体发展势不可当。这一变化,打破了我们原有的思维方式和新闻传播格局,也给我国现存的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传播实践和高等院校的新闻传播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

要进一步提升主流思想、文化、舆论的引导能力,我认为必须以*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从理论体系、实践模式、教育教材三大方面,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发展*新闻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系列讲话贯穿始终,深化对新闻规律、传播规律、新媒体发展规律的认识,把握传播技术进步、大众传播无所不在、社会舆论风云突变这样一些新特点,提出具有时代性、科学性、实践性的新闻传播理论体系。

二、重构中国特色新闻理论体系

近百年来,我国新闻理论在引进、争论、比较、创新中发展,曾经经历过效法日本、照搬苏联、引进欧美、创新探索这样一些阶段,尚未形成主导我国新闻研究和教育的特色理论体系。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复杂的传播格局和舆论生态,我国加强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的新闻理论的研究,编写了基本教材,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由于我们对新闻规律、全媒体时代全球化传播规律和新媒体发展规律认识得还不深刻,科学的系统的中国新闻理论体系尚未形成,实际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认同度不高,不能适应新闻实践和新闻教育的现实要求。

*关于“要把马克思主义贯穿到新闻院系的新闻理论研究、新闻教学中去,使新闻学真正成为一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科”的要求,以及尊重规律、创新思维、用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传播中国新形象的论述,为重构和发展中国特色新闻理论体系,指明了方向。

三、重构中国特色新闻实践模式

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新闻实践丰富多彩,创造和积累了不少经验。诸如政治家办报、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深入基层、坚持新闻的真实性,等等。但是新媒体条件下的新闻传播,改变了固有的舆论生态和旧格局,8亿手机和“两微一端”成了新闻信息的重要阵地。面对这种情况,作为行业怎么办?*的讲话指明了方向。一是改革僵化的运行机制和单一媒体时代的体制,促进融合发展,打造多业态、多形态的新型主流媒体。二是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的大势。三是要以真实性求得公信力,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力,也是公信力的基石,媒体要准确报道,真实描述事实,把握和反映事物的全貌。四是提高舆论监督水平,要直面我们工作、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真问题,揭露社会丑恶现象和阴暗面,激浊扬清,针砭时弊。五是要面向公众、面向国际,创新话语体系,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文字、音像、形象讲党的主张、国家形象、中国的故事。这不只是技术问题,而是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专业技能、管理能力、引导水平的转变、创造和发展。

四、重构我国新闻教育体系

*指出,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高等新闻传播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传播工作者。我们应当彻底摆脱“解经释典”的经院主义、教条主义的新闻教育体系,彻底摆脱“技术至上”的实用主义、自然主义的西方新闻传播教育体系,而要开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新闻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基础的中国特色新闻学教育体系。我们培养的人才,应当是心中有马克思主义这个“定盘星”,手中有“十八般兵器”的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舆论的引导者、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和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按照中央批准的清华大学深化改革的方案要求,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已经启动了新的改革发展历程,从教育、教学、教材三大方向,全面推进新闻传播教育的改革,从课程到教材、从教法到评价,都更加突出人的全面成长和发展,把政治素质、道德修养和文化科学专业学习统一起来。巩固已经形成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面向主流、深入基层、新媒体传播和国际传播五大特色,依托清华大学多学科领先的优势,融合多学科形成新的交叉学科,开设面向未来的新的课程,以培养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文化、国际交流方面的高端人才。 (作者:柳斌杰,系全国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相关文章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