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知识网

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中学教育 > 正文

对话虞永平学前教育发展洼地得到了有效增填

高考知识网 时间:2023-08-15 04:55:25 

日前,教育部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教育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学前教育专题评估报告有关情况。为了进一步读懂教育规划纲要实施5年来学前教育领域取得的进步,分析和预测未来5年学前教育发展的态势,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虞永平。

“这样的增量和增幅是史无前例的”

记者:教育规划纲要规定,到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0%。日前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0.5%,提前6年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您怎样评价普及率提高的这一幅度?

虞永平:普及率是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70.5%的入园率比2009年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这是一个惊人的成就。它说明了5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迅速,教育规划纲要实施的效果明显,困扰已久的“入园难”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学前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发展洼地得到了有效增填,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满意度得到了提升。

记者:普及率大幅提高的关键动因是什么?这种动力能持续存在下去吗?

虞永平:我认为,5年来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动因是政府有效回应了人民群众的需要,真正认识到政府是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主体,发展学前教育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5年来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财政投入达到4000个亿,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2万所,幼儿园教职工新增近160万人。这样的增量和增幅是史无前例的。我觉得,政府责任主体意识提高背后的重要原因是,*对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十条》)再次明确并提升了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大家越来越认识到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要促进学前教育的持续发展,关键是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学前教育的体制和机制。《国十条》对扩大普惠性资源、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幼儿园监管等一系列体制机制问题做出了制度性安排。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也明确了发展学前教育的制度安排和改革方向。体制机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然,发展学前教育的体制机制建设还有很多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尤其是在建立政府投入的长效机制方面还需要有新突破。

“政府加大投入,质量就有保障”

记者:在普及率大幅提高这一喜人数据的背后,我们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使学前教育规模与质量比翼齐飞?

虞永平:学前教育普及率的提高,说明了广大人民群众有需求,说明政府只要提高了认识,是有能力满足群众需求的。到,我国在园儿童已经达到4050.71万,这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学前教育体系,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很多的问题和挑战,很多问题的解决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其中包括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等问题,也包括教师的地位待遇总体较低的问题,有些地区家长承担的学前教育成本比较高的问题,以及教育质量的不平衡等问题。

数量与质量并重是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实施教育规划纲要的过程中,教育部发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各地政府采用多种方式加以宣传和落实,努力让《指南》精神落实到教师的教育行为中,并走进千家万户。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也参与到了宣传和组织实践探索的活动之中。从我们组织的多次学前教育征文活动、幼儿园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活动等情况看,教师和家长的儿童观、教育观有了较明显的改变,幼儿园教育活动日益丰富多样,“小学化”现象得到了一定的遏制。当然,当前的教育质量还有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小学化”现象还没有真正消除,还必须通过深入贯彻《指南》入手,从提升教师的地位待遇进而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出发,进一步建立有利于学前教育发展的质量保障体系。总之,政府加大投入,质量就有保障。

进一步实现公益普惠,要靠对各类园投入到位

记者:您觉得未来5年学前教育将迎来怎样的挑战,在发展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虞永平:未来5年学前教育面临的挑战有很多,我想核心的是三个。一是如何进一步扩大资源,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入园需求。尤其是人口生育政策调整后,二孩将在未来5年内入园,这是新增的刚性需求,必须有资源增量加以保障。因此,如何未雨绸缪,提前行动,防止新的入园难将是一个重要的挑战。二是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实现政府投入长效机制的新突破,实现政府投入的新跨越。政府的制度性稳定投入是学前教育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幼儿园有质量运行的根本保证。三是教师地位待遇的有效提高,包括编制、工资、社保、职称评定等。全社会一定要深刻认识到,教师的地位待遇问题是影响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要努力让教师感受到专业人员应有的尊严感、荣誉感。

记者:当前,对幼儿园投入的体制机制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县级财政压力过大,还有一些公办园尤其是企事业单位、集体办幼儿园缺乏必要的财政支持,您觉得未来如何破解这一长期存在的难题?

虞永平:其实,5年来,我国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还是有成效的,中央财政对中西部的倾斜政策得到了落实,各地也注重了向困难地区和向农村的倾斜性投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县级财政的负担。公共财政除了进入公办及公办性质的幼儿园,还能进入民办幼儿园;甚至一些地方公办教师除了进入公办及公办性质的幼儿园,还能进入民办幼儿园。各地创造了很多优化投入机制的有益经验。尤其是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建设,充分体现了政府向各类幼儿园投入的力度,这种投入确保了幼儿园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当然,要进一步实现学前教育的公益和普惠,一方面,政府对公办幼儿园的投入要到位,编制要到位,让公办幼儿园真正姓“公”,让公办园做公益普惠的表率。另一方面,加强对各类公办性质幼儿园的投入,解决它们发展和运行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并通过公共财政引导和保障普惠性的民办幼儿园,努力更好地解决“入园贵”的问题。

从资源供给和发展保障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记者:2010年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后,乡村幼儿园数量大幅度增加,在2011-新增了13899所。新增学前教育资源和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都在向农村大力倾斜,您觉得未来农村学前教育将迎来怎样的发展格局和前景?

虞永平:教育规划纲要实施过程中,重视了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政策倾斜,基本实现了城乡协同发展的目标。由于我国农村人口还是相对较大,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基础依然相对薄弱,未来几年对农村学前教育的倾斜政策还应该得到延续,农村学前教育投入长效机制的建立、农村幼儿园基本建设、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以及农村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还应该是整个学前教育发展中的重点工作。应结合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建设的推进,进一步研究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新制度和新措施,从资源供给和发展保障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要研究和落实如何吸引更多专业能力强的教师加入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如何加强农村幼儿园教研工作,不断提升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更有效地消除“小学化”现象。

记者:提高保教质量,更多的是依靠建立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目前各地普遍面临着教师数量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流动性大等问题,就各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来看,有哪些好的机制或政策可以借鉴?

虞永平:教师队伍建设是有质量的学前教育的基本保证。很多地方政府已经关注到了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的核心是加强投入,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5年来,很多地方都增加了幼儿园教师的编制,有些地方5年内增编的数量超过了过去20年的增编数。还有很多地方设法解决了非在编教师的保险金,提高了他们的薪酬,并努力向同工同酬的目标迈进。有些地方出台了县聘乡用的政策,有些地方给予在岗教师考编的机会,还有一些地方为了鼓励教师到农村工作,采用了激励性的薪酬制度,等等。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对教师的培训和引导,需要激发教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更好地采取措施满足教师的基本需要和给予合理收入,使教师具有职业荣誉感,并愿意为学前教育事业而不懈努力。(记者纪秀君)

相关文章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