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知识网

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动态新闻 > 正文

延安历史上有哪些名人和历史事迹

高考知识网 时间:2024-03-26 23:48:06 

延安历史上名人有刘光世、赵彦、高迎祥、刘志丹、谢子长、贺晋年、屈伸、韩起祥等,以下是具体介绍。

延安历史上有哪些名人和历史事迹

一、延安历史上有哪些名人和历史事迹

01

刘光世

刘光世(1089年—1142年),字平叔。保安军(今陕西延安志丹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兴四将”之一,镇海节度使刘延庆次子。宋徽宗时,刘光世奉命镇压河南叛军张迪,因功授承宣使,充任路马步军副总管。靖康初率部戍边,败夏兵于杏子堡。金兵大举南侵,与韩世忠等共守江南,屡立战功,升司检校太保、殿前都指挥使,封荣国公。后率部抗金,但其“御军姑息,无克复志”,饱受诟病。绍兴七年(1137年),引疾罢去兵权。绍兴十年(1140年),再为三京招抚处置使。次年,罢为太保、万寿观使,累封杨国公。绍兴十二年(1142年),刘光世去世,年五十四。追赠太师,谥号“武僖”。乾道八年(1172年),追封安城郡王。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追封鄜王,列七王之首。

02

赵 彦

赵 彦(?~1625年)明代大臣。延安人。明代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多次巡边出征,战功显赫。为人沉敏有智略,临大事不乱。一生戎马,多在边地谋事,巡抚山东,天启二年与登莱巡抚袁可立共同剿抚邹、藤一带的白莲教骚乱,主张只惩首者,随者从宽。出使广东,屯兵粤东。留有《筹边略》等著述。赵彦关心家乡教育,出资在延安北关瑞艺园兴建“赵公书院”,附建有义学坊、然利楼、会经堂,建筑规模宏大,对地方文化风气颇有影响。病故后葬于故里。

03

高迎祥

高迎祥(1591年~1636年),字如岳,陕西安塞(今陕西延安市安塞区)人。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也是明末农民起义的第一代闯王。崇祯九年(1636年),率军出汉中,谋攻西安。行至黑水峪(今陕西周至县黑河水库),遭到陕西巡抚孙传庭伏击,兵败受俘而死。善于骑射,过人。崇祯元年(1628年),率众起事,自称闯王。进入山西境内,成为王自用“三十六营”主要将领之一。王自用死后,各部渡过黄河,转战河南、湖北、陕西、四川等地。参加荥阳大会,成为十三家七十二营民变队伍之首。带领李自成、张献忠东征,攻破凤阳,毁掉明帝祖陵。

04

刘志丹

刘志丹(1903年10月4日一1936年4月14日),名景桂,字子丹、志丹。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1936年3月,率红28军参加东征战役,由罗峪口附近东渡黄河,挺进晋西北,敌军。4月14日在山西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牺牲,年仅33岁。1996年,被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05

谢子长

谢子长(1897年—1935年2月21日),原名世元,曾改名德元,号浩如,化名冬阳,陕西省安定县(今子长县)枣树坪人。陕北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之一,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1934年任陕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总指挥、红26军42师政治委员,1935年任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委员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负责人,指挥部队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北苏区的“围剿”,谢子长在长期征战中,多次负伤,1935年2月21日逝世;同年,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决定将安定县改名为子长县;1946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在瓦窑堡修建了子长烈士陵园 ,并举行了隆重的公葬仪式。

06

贺晋年

贺晋年(1910.10.1~2003.05.11),男,陕西省安定(今子长)县贺家湾人,陕北红军创建人之一,原军委装甲兵副司令员(正大军区职待遇)。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在党的第十二、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2003年5月11日7时35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07

屈伸

屈伸(1905.8—1950),字动之,陕西洛川城关镇人。国大代表,中将军衔。国民革命军第二绥靖区中将参谋长。南京解放后,屈伸应傅作义等国民党高级起义将领之约,准备到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但是由于母亲年迈,所以取消行程,回到家乡洛川。不久胃病发作,屈伸于1950年在延安去世,终年46岁。

08

韩起祥

韩起祥(1915~1989),中国陕北说书演员。男,汉族,陕西横山人。3岁失明,13岁学艺,30岁能说唱几十部书,会弹50多种民歌小调,是陕甘宁边区的盲演员。他自编自演了500多个新段子,热情讴歌新人新事新风尚。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代表作有《刘巧团圆》、《翻身记》、《宜川大胜利》、《我给毛主席去说书》等。

补充说明!延安市历史沿革(建国后):

1950年5月,延安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辖延安、延长、安塞、志丹、吴旗、甘泉、富县、洛川、宜川、黄陵、宜君、黄龙12县。1956年10月,延川、子长划归延安专区。1964年,鄜(fu富)县改称富县。1970年延安县析置延安城区(县级),1972年,延安城区改称延安市。全区辖1市14县。1975年8月,延安县并入延安市。1983年9月9日,国务院批复宜君县划归铜川市。1996年11月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延安地区,设立地级延安市。2005年10月17日民政部民函278号批复:延安市县更名为吴起县。2016年6月,《国务院关于同意陕西省调整延安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6〕104号):同意撤销安塞县,设立延安市安塞区。2019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子长县,设立县级子长市。

二、延安的历史

一、历史沿革

1、秦汉时,延安属上郡(郡治肤施,今榆林市南)。秦昭王时期,秦在延安一带置高奴县,县治在今延安城东尹家沟;

三国时,延安为羌胡所据;东晋义熙三年(407年),匈奴铁弗部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西魏,设东夏州和北华州。

2、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延安郡为延州总管府,改上郡为富州;宋代,属永兴军路,设延州、富州、丹州、坊州;宋元祐四年(1089年),升延州为延安府;金置彰武军部管府。 

3、明末陕北农民爆发大起义,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领袖纵横延安南北;清仍设延安府,顺治年间领三州(富州、绥德州、葭州)16县;雍正年间,三州归省直隶。

4、 1913年废府、州,地属榆林道。1920年榆林道移治肤施县。1928年废道直属省。1935—1948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5、1949年5月陕甘宁边区政府迁驻西安,撤销延属分区,设立陕北行署区;延安市撤销,并入延安县。1950年撤销陕北行署区,设延安专区。1969年改延安地区。1972年复设延安市。1975年延安县撤销,并入延安市。1996年撤销延安地区和县级延安市,改设地级延安市。

二、地名来历

延安之名始见于《隋书》。《地理志》云:“延安郡,后魏置东夏州,西魏改为延州,置总管府。” 延安”(延州)得名于“延河”, “绵延流淌”,之意。

隋朝时期因“延安”属于“边陲之郡、五路襟喉”故改“延州”为“延安”,意为“边陲久安”。

三、风景名胜

1、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为嘉岭山。又称为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海拔1135.5米,是名城延安的标志,是中国革命圣地的象征。

2、太和山。又名清凉山,位于延安城北的延河岸上,隔延河水与凤凰山、宝塔山相望。这里山势高耸,风景别致。

3、枣园革命旧址。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位于延安城西北8千米处的枣园村。这里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为中央社会部驻地,遂改名为“延园”,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至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

4、杨家岭革命旧址。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这期间,中共中央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

5、凤凰山麓革命旧址。中共中央驻地旧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凤凰山脚下,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月至民国三十七年(1938年)11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在此居住,是中共中央到延安后的第一个驻地。

6、王家坪革命旧址。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月至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3月,这里是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司令部(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部)的所在地。

三、延安历史遗迹和文化

首先就是黄帝陵,这个景区包括两个主要景点:轩辕庙和黄帝陵。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的起源和黄帝的伟大。轩辕庙是供奉和祭祀轩辕黄帝的地方,而黄帝陵则是黄帝的陵寝,周围环绕着古柏和历代祭祀碑文。

接下来是黄河壶口瀑布,这个地方真是令人叹为观止!黄河奔腾而过,与秦晋峡谷相交,河面突然从400多米宽收缩到50米,然后急速倾泻进落差50米的巨大石槽中,形如茶壶注水,因此得名壶口。这里的自然景观极为壮观,是黄河的一大奇观。

不可错过的还有延安宝塔山,它是延安的标志和象征。站在宝塔山上,你可以一览延安市区的美景,享受到高原的宁静和壮丽。宝塔山上有延安宝塔,这座古老的塔楼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宝塔山也是革命时期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的活动基地,充满了激情和历史的氛围。

不可错过的还有延安革命纪念馆,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领导革命斗争的纪念馆,陈列展示了丰富的革命文物和历史照片。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艰苦奋斗和伟大成就,感受到革命精神的力量。

最后一个必去打卡地是延安枣园革命旧址。这个地方曾经是中共中央和中央领导的居住地,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场所。在延安枣园,你可以亲身感受到中国革命的历史,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而付出的艰辛努力。

到了延安,这五个必去的打卡地一定不能错过。每个地方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让你亲历亲见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它们不仅是旅游景点,更是一座座生动的教育基地,给我们带来了宝贵的历史启示。

延安的历史和文化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让我们更加关注这座城市。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也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至今仍然保留着丰富的革命遗址和珍贵的文物。延安通过美丽的自然景观和瑰丽的人文景观,向世人诉说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并传承着延安精神。

延安的故事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所培育的革命精神和思想,不仅在当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对后来的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延安精神体现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发展而努力奋斗。

让我们对延安保持关注,通过了解延安的历史和文化,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延安,一座沉淀着革命历史的城市,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学习。让我们一起走进延安,感受延安的魅力,传承延安的精神!

相关文章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