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知识网

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动态新闻 > 正文

新疆历史上有哪些名人和历史事迹

高考知识网 时间:2024-03-27 20:38:03 

新疆历史上名人有张骞、乌孙公主、郑吉、班超、鸠摩罗什、法显、左宗棠、阿曼尼莎汗等,以下是具体介绍。

新疆历史上有哪些名人和历史事迹

一、新疆历史上有哪些名人和历史事迹

一、张骞

张骞(前164年—前1),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人,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张骞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汉武帝之命,由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张骞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被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二、乌孙公主

乌孙公主刘细君(?—前1),西汉宗室,汉武帝刘彻侄子罪臣江都王刘建之女。元封六年(前1),汉武帝为抗击匈奴,派使者出使乌孙国,乌孙王猎骄靡愿与大汉通婚。汉武帝钦命刘细君为公主,和亲乌孙,为猎骄靡的右夫人,地位在匈奴公主左夫人之下,并令人为之做一乐器,以解遥途思念之情,此乐器便是“阮”,亦称“秦琵琶”。

三、郑吉

郑吉(?—前49年),会稽(今江苏吴县)人,西汉将领。以卒伍从军,数出西域。汉宣帝时,任侍郎,率士卒屯田渠犁,因发西域诸国兵攻车师有功,升卫司马,使护鄯善以西南道。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先贤惮率万余人归汉,郑吉发渠犁、龟兹诸国五万人将他迎降。匈奴僮仆都尉由此罢。郑吉因功为安远侯,汉置西域都护,治乌垒城,统领西域。郑吉被任命为西域第一任都护,故《汉书·郑吉传》说:“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

四、班超

班超(32年—1),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但内心孝敬恭谨,审察事理。他口齿辩给,博览群书。不甘于为官府抄写文书,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平定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回归、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官至西域都护,封定远侯,世称“班定远”。

五、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Kumārajīva,344-413),一译“鸠摩罗什(耆)婆”,略称“罗什”或“什”,意译“童寿”。祖籍天竺,混血,出生于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家世显赫,其祖上世代为相,倜傥不群,驰名遐迩。鸠摩罗什是世界著名思想家、佛学家、哲学家和翻译家,是中国佛教八宗之祖。其译经和佛学成就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著名弟子有道生、僧肇、道融、僧叡,合称“什门四圣”。

六、法显

法显(334年—4),东晋司州平阳郡武阳(今山西临汾地区)人,一说是并州上党郡襄垣(今山西襄垣)人。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早在3,法显等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游历20多个国家,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前后历时14年,于义熙九年归国。法显、玄奘将佛教文化引入中国,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七、额敏和卓

额敏和卓(1694年—1777年),清朝乾隆时期新疆吐鲁番的维吾尔贵族,世居鲁克沁地方。是清朝时期吐鲁番地区的统治者,维吾尔族的民族英雄。额敏和卓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者,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推动边疆地区的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八、左宗棠

左宗棠(18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首领。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叛陕甘同治**、收复新疆以及新疆建省等重要历史事件。著有《楚军营制》,其奏稿、文牍等辑为《左文襄公全集》。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九、阿曼尼莎汗

阿曼尼莎汗生于1526年,卒于1560年,阿不都热西提之妃。她天资聪颖、能歌善舞、能诗能文,是位才华出众的奇女子,是十五世纪杰出的维吾尔族女诗人,维吾尔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的搜集、整理者。《十二木卡姆》驰名中外,是维吾尔乐舞艺术的稀世瑰宝。今天新疆维吾尔族表演的十二木卡姆,便是经过她整理、规范后的音乐。

十、阿凡提

阿凡提,又译阿方提,是一位活跃在西起摩洛哥、东到中国新疆伊斯兰诸民族中的人物,他普渡穷苦人民、阻止权贵剥削穷苦人民、阻止蒙古继续西进。在中亚西亚和新疆的传说中,他被称作叫做阿凡提;西亚地带为纳西尔丁或纳塞尔丁。在不同地区的传说中往往以智者或者导师的头衔来称呼他,如霍加、毛拉、阿凡提等。

二、新疆的历史

新疆地区历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民族分裂分子大肆篡改新疆地区历史,夸大文化差异,煽动民族隔阂和仇恨,企图割断新疆与祖国大家庭的联系,把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这是典型的唯心史观,与历史事实完全背离。

新疆地区同中原等地区相互联系、融为一体,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远古时期,黄河流域气候湿润,水源丰富,土地肥沃,是中国经济文化发展最早的一个地区,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几个王朝夏、商、周先后在这里兴起。新疆地区自古就同中原等地区保持着密切联系,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县境内)设立西域都护府,统辖整个西域地区军政事务,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汉朝以后,历代中原王朝都把西域视为故土,行使着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权。历史上新疆地区多次出现地方割据的情况,形成多种形态的政权形式,但这些都是中国疆域内的地方政权,从来不是独立国家。即便是地方割据政权,都有浓厚的中国一体意识,或认为自己是中原政权的分支,或臣属于中原政权。而且,不论割据时间多长、局面多复杂,最终都会重新走向统一管辖,这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新疆地区各民族与国内其他地区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一道构筑了中华民族共同体。5000多年中华文明发展史,就是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每一次民族大互动、大迁徙、大融合,都推动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和中国历史进步。从古代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开始至夏商周,从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从五代十国至辽宋夏金元时期,从明清时期至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每个历史时期,都是一个不断由多元到一体、由交往交流到交融、由松散到紧密的整合过程。包括新疆各民族在内的中华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分布上交错杂居,经济上相互依存,文化上兼收并蓄,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华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都为开发、建设、保卫新疆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疆地区文化同中原等地区文化血脉相连、历史交融,形成了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中华文明植根于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因环境多样性而呈现丰富多元状态。历史上,华夏族群和周边民族不断通过迁徙、聚合、战争、和亲、互市等,进行不同类型经济文化的交流交融,最终形成气象恢宏的中华文化。秦汉雄风、盛唐气象、康乾盛世,是各民族共同铸就的辉煌。新疆地区历史上就是中华文明向西开放的门户和中介,新疆各民族文化从开始就打上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印记。西汉统一新疆地区后,汉语成为西域官府文书中的通用语之一,中原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礼仪制度、书籍、音乐舞蹈等在西域广泛传播。今天新疆各民族所用的犁、锄、耧等,其形制都是战国发明、汉代普及、唐代改良并推广的。而与此同时,琵琶、羌笛等乐器也由西域或者通过西域传入中原。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迁徙大融合,出自今新疆库车的龟兹乐享誉中原,成为隋唐至宋代宫廷燕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唐朝十部乐中,就有西凉乐、龟兹乐、天竺乐、安国乐、疏勒乐、高昌乐、康国乐七部来自西域,胡旋舞、胡腾舞、狮子舞等风靡宫廷,长安城一时流行“西域风”。边塞诗人岑参的诗句“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是当时新疆地区民汉语言并用、文化繁荣景象的写照。1884年在新疆地区建省后,各地兴办教育、开设学堂,重建和恢复社会文化设施,各民族文化从国家统一中获得新的力量,重新汇聚到中华文化潮流中。此后,在辛亥革命、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影响下,新疆各民族文化向现代转型。抗日战争时期,新疆地区新文化运动蓬勃开展,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各民族与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形成了以爱国主义的抗战文化。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抢救、搜集、整理、翻译、出版了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锡伯和乌孜别克等民族大量民间文学遗产,推动各民族文化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时期。历史证明,中华文化始终是新疆各民族的情感依托、心灵归宿和精神家园,也是新疆各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

三、新疆历史遗迹和文化

西域

带着点失落古城的神秘,染着些玄奘取经的传闻,静默地横亘在古丝绸之路上。

这里繁华不再,残存的遗骸在风沙中沉默;

这里人去楼空,依稀的城郭在茫茫尘土间无声;

这里谜团丛生,只剩渐隐的古城在风沙中昭告世人。

楼兰故城|参不透的沙漠“庞贝”

在古代这里曾是一个水草丰茂、地势平坦的地方,公元前后曾有过一个繁华的楼兰国,它是当时闻名遐迩的丝路重镇。

可是到公元4世纪前后,这个曾经名噪一时的国家却突然神秘消失了,只留给人们无数未解之谜:曾经繁华一时的楼兰为什么会变得这般荒凉?

一个王国为何会一夜之间消失?楼兰文明究竟发展到什么程度?时至今日,这个震惊世界的历史遗迹带给人们的仍是一个个未解之谜。

北庭故城|六百年的繁华旧梦

北庭故城遗址是在汉代金满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现在只留存残垣断壁,但官署和街市依稀可见。北庭曾雄峙于天山北麓六百年,14世纪中期开始衰落,毁灭于15世纪前期的战火之中。

西大寺是其附属建筑之一,是迄今北疆地区硕果仅存的一处历经唐、宋、元时期的佛教文化艺术宝库,105号配殿的《王者出行图》和供养人壁画不得不看。

米兰古城|2000年前的“丝路明珠”

古代米兰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面的一个绿洲城市,如今再来寻访当时的古老城市,只能找着些“土包子”的痕迹。

一个个残缺的土墙、土堆点缀于大漠之中,数千年的岁月让这隆起的黄土与大漠融为一体,带着一缕远古气息的孤寂和苍凉,勾勒出大漠孤烟的画卷。

米兰古城遗址最著名的三个标志是飞翼天使壁画、中国最早的佛塔、汉代完整的水利灌溉系统。

高昌故城|西域最大的故城遗址

高昌古城维吾尔语称亦都护城,即“王城”之意,曾是高昌王国的都城。始建于公元前1世纪,分外城、内城、宫城三部分,全城有九个城门,西面北边的城门保存最好。

故城在13世纪末的战乱中废弃,大部分建筑物消失无存,目前保留较好的是外城西南和东南角的两处寺院遗址。

塔什库尔干石头城|一眼万年望穿时光

一座建在高台上的古城遗迹,是丝绸之路经过葱岭——帕米尔高原的最大驿站。虽然石头城也只剩下了残垣断壁,周围的雪峰、草滩、河流,配上浓郁的塔吉克民族风情,甚有几分粗犷豪放之美。

当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整座石头城会反射出丰富的光线,开始整座城只是灰黑色,接着就会还有砖红和赭石。

站在这乱石堆上,看着眼下的草原,远方的裸山,似乎会忘了时间的存在。

龟兹故城|第二个敦煌莫高窟

古龟兹国曾被誉为“西域佛都”、“西域乐都”,孕育出的龟兹石窟艺术、龟兹乐舞曾广泛影响了中原和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其中龟兹石窟被誉为“中国四大佛教”石窟之一。

早在公元三世纪时,佛教就经丝绸之路传至丝路重镇龟兹,僧俗造寺、开窟、塑像、绘画、供佛等活动已很频繁,鸠摩罗什、玄奘等大僧都曾云游于此。

苏巴什古城|玄奘讲过经的地方

苏巴什故城建于魏晋,鼎盛于隋唐。唐玄奘西行取经经过龟兹时,曾在这里开坛讲经两个月;7世纪中叶,安西都护府移设龟兹后,这里更是高僧云集,佛事兴隆;9世纪后佛教在龟兹开始衰落;13世纪后苏巴什寺被废弃。

东寺三座佛塔有着波斯式的穹顶,西寺遗址较多,其中一座十多米高的方形佛殿是苏巴什故城的标志性建筑。通过一条台阶登上塔顶,可以眺望故城的全貌。

且末古城|车尔臣河浇灌的世外桃园

历史上昆仑和阿尔金山系中的最大河流——车尔臣河将且末浇灌成了一个世外桃园,这里曾有沃野千里,良田万顷,丰茂的牧场无边无际,河水两岸花草繁茂、绿树成荫、芦苇成片。

自古汉人、匈奴人、羌人、吐蕃人以及回、维等民族曾在这里杂居。如今,再来到这片土地,连当年随处可见的陶片、铁块、炼铁渣、磨盘石残块、玻璃片、料珠等也无处可寻了,唯有茫茫的稀疏黄土。

尼雅古城|汉代“精绝国”故地

这里便是《鬼吹灯》中的精绝古国,经历了一千六七百年的岁月流失后,重现人世。

尼雅遗址是丝绸之路南道、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现存规模最大的聚落遗址群,是《汉书·西域传》记载的"精绝国"故地。

尼雅遗址地处丝绸之路南道的交通要冲,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融汇之地,汉文化、古代印度文化、贵霜文化、腊罗马文化和早期波斯文化曾在此交汇。遗址保存状况之好,文化内涵之富蕴,规模之宏伟,为世界罕见。

交河故城|藏在地下的城市

交河故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得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我国保存两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遗迹,唐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早就设在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在历经数千年的风雨沧桑之后,这座城市建筑布局的主体结构依然奇迹般的保存下来。这些都得益于吐鲁番得天独厚的干燥少雨气候。

置身故城中,寸草不生的黄土堆,已经完全看不出当年的容貌,只剩下残根断崖,但仍会给你前所未有的震撼,以及荒凉沧桑的感觉。

相关文章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