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知识网

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新劳动法 > 正文

2020年重庆农村五保户待遇,最新重庆农村五保户政策

高考知识网 时间:2023-08-11 13:22:53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新修订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国务院令第456号,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0631日起施行。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请认真遵照执行。

一、提高认识,增强贯彻实施《条例》的责任感

《条例》的施行,标志着新型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基本确立,是新时期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崭新起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全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条例》的修订实施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是依法保障五保供养对象基本生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步骤,是加强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重大举措。要增强贯彻实施《条例》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始终把贯彻实施《条例》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抓好、抓实,推动我市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有新突破、新发展。

二、突出重点,依法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条例》实现了五保供养从农民集体内部互助共济体制向国家财政供养体制的历史性转变,成为我国第一部规范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行政法规。全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条例》,依法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一)开展五保普查认定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各区县(自治县、市)要在20066月底前对行政区域内的五保对象进行一次全面普查,按照“本人自愿申请、村委会民主评议、乡镇政府审核、区县(自治县、市)民政部门审批”的程序严格审核认定,将符合条件的人员全部纳入五保供养范围,核发《农村五保供养证》,建立供养对象数据库,切实做到“应保尽保”。

(二)制定五保对象供养标准,实行“按标施保”。根据我市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市政府将适时制定并公布五保对象最低供养标准。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要按照不低于市政府确定的最低供养标准,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并公布本行政区域内农村五保对象集中和分散供养的具体标准。五保供养经费要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实行财政直发制度,委托金融机构直接发放到敬老院和散居五保户个人账户,切实做到“按标施保”。市财政将对农村五保供养经费困难的地区给予适当补助,具体补助办法由市财政和市民政部门研究制定。

(三)加强供养服务设施建设,推进集中供养。各地要结合*建设,积极推进村级集中供养。全市力争用5年时间修建5000个五保家园,到2010年集中供养率达到70%,构建“以敬老院为依托,以五保家园为主体,以包户扶养为补充”的多层次、全覆盖的农村五保供养体系。同时,要加强敬老院和五保家园资产管理,不得随意撤销、变卖和改作他用。对房屋危旧的敬老院,要分批实施改造;要加强五保供养管理和服务工作,敬老院要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落实其工资报酬和待遇,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建立健全内部民主管理和服务管理制度,确保向五保对象提供符合要求的供养服务。村民委员会要做好五保家园的管理与服务工作,落实帮扶措施;要因地制宜发展院(园)办经济,以副补院(园),改善五保对象生活条件。

(四)解决五保对象医疗问题,提高“保医”水平。要充分发挥农村五保供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三项制度的作用,共同为五保供养对象排忧解难。农村医疗救助要优先资助五保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其享受合作医疗待遇。同时,对五保供养对象每年给予一定数额的基本医疗救助,使一般常见疾病能得到及时治疗。

(五)引导社会参与五保事业,营造良好氛围。要积极动员社会力量为五保对象和五保工作提供捐助和服务,制定鼓励政策,开展认助活动,引导、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个人认助敬老院和五保家园建设,认助五保对象生活供养,营造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领导,确保《条例》贯彻落到实处

农村五保对象是最困难的特殊群体,依法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益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全市各级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政府领导、民政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抓好《条例》的贯彻实施,进一步提升我市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水平。民政部门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完善管理办法,规范审批程序,加强供养服务设施建设与管理,强化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财政部门要落实五保供养资金,加强使用管理和监督,保证按时足额拨付,并落实必要的工作经费,确保正常运转;发展改革部门要将五保供养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逐年推进;新闻媒体要加强《条例》的宣传普及工作,为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基础;监察、审计部门要加强监督和审计,对违反资金管理使用的单位和人员要依法从严查处;其他部门要积极支持,密切配合,认真做好有关工作。从2006年起,对在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每3年进行一次表彰和奖励。


相关文章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