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知识网

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政策改革 > 正文

青海未来发展规划条例,青海未来重点发展城市名单

高考知识网 时间:2023-08-24 02:22:31 

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绿色发展样板城市”新动能,增强“幸福西宁”内生动力。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实施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两个倍增”工程及科技“小巨人”培育计划,培育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创新型产业技能人才,扶持组建重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国家工程实验室等重大创新载体建设。建好用好“科技创新飞地”。

着力培育“点、极、带”增长格局。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旅游业等方面培育若干经济增长点;打造高新技术产业等3个经济增长极,在西宁?大通沿北川河等区域拓展形成3条千亿元经济增长带。力争到2020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00亿元以上。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主动减量、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三管齐下”,拓展“1+N”工作格局,稳妥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工作,积极消化商品住房库存。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补齐补强县域经济、生态建设、等领域短板。

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建成“网上审批大厅”和“掌上审批系统”。建立市、县、区审批服务协同联动机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市、县、乡、村四级紧密型一体化医疗联合体,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和司法体制改革,完成湟源县农村宅基地等3项制度改革试点。

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强化“绿色发展样板城市”新支撑,夯实“幸福西宁”发展基础。

优化产业布局。打造以主城区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发展川水现代都市农业等三条生态农业带,建设南川千亿锂电新能源等六个先进制造业组团,形成建国路?大什字?商业巷综合商贸等八大板块,构建“一心、三带、六组团、八板块”产业空间新格局。

坚持新型工业化,推进转型升级。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百项创新攻坚工程,构建循环型现代工业体系,打造全国重要的光伏制造业基地、千亿元锂电产业基地、有色金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聚集区、青藏高原原产地特色产业聚集园和特色毛纺织产业集群式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全力打造高原旅游、现代金融、科技服务等十大现代服务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申报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建设“1+7+N”三级养老服务体系。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打造“一线四川”设施农业、“一带三区”特色生态畜牧业,打造畜禽养殖、粮油种植、果蔬生产三个全省百亿元产业重要生产基地。构建具有西宁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加快推动城市转型升级,构建“绿色发展样板城市”新格局,拓展“幸福西宁”空间载体。

构筑绿色发展空间格局。坚持绿色为芯、双城联动、生态环抱、组团发展,构建“一芯双城、环状组团发展”的生态山水城市,打造“一核两极、三大功能区、八个重点特色镇”的城镇空间新格局。

促进县域城区联动发展。按照“十三五”规划对各县区的定位,做好县域、城区联动发展的顶层设计,统筹优化县区产业布局,构建市区县域合理分工、相互耦合的产业纽带体系,发挥城区经济核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县域经济和城区经济协同发展。

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全面完成“畅通西宁”工程,构建“一环、四横、五纵”的国省道干线网络,建设城市停车场和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全面推广雨水自然蓄积、渗透、净化的低影响开发模式,建成西宁云计算和城市大数据中心,有序发展城镇管道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压缩天然气等清洁能源。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塑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新优势,彰显“幸福西宁”生态本底。

加强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构建“一芯两屏三廊道”城市生态屏障格局,启动园博园规划建设,继续实施“三北”防护林五期等生态工程,打造国家级环城生态公园,加快“引大济湟”西干渠工程,推进湟水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建成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

全力推进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建设大气环境“地空一体化”颗粒物监测系统,实施湟水流域西宁段水污染防治和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实施农村饮水安全达标全覆盖工程,提高固体废物处置和利用水平。

集约循环发展。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坚持最严格的集约节约用地制度,建设节水型城市,创建绿色交通都市,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构建循环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体系。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绿色发展样板城市”新福祉,增强“幸福西宁”获得感。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实施“八个一批”和十个行业脱贫攻坚计划,加快贫困地区设施建设,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方案。建立贫困户、贫困村退出机制和第三方评估机制,确保到2018年实现三县建档立卡2.1万户、7.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抓好学前教育普及,普及十五年免费教育,免费开放大型体育场馆,打造城区10分钟健身圈,开展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试点,做强富有西宁特色的地方文化品牌。

切实筑牢民生保障底线。五年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40万人次,扩大国有平价菜店和直销车覆盖面,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完善老旧小区配套设施,持续提升物业管理水平。

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加快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市创建步伐,坚决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全面落实城管体制改革方案,巩固深化“美丽夏都?清洁西宁”品牌建设,加强对不文明行为的严管重罚,确保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展示“绿色发展样板城市”新形象,提升“幸福西宁”发展活力。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光伏光热、锂电及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领域引进一批大项目,扶持培育一批高端制造、精深加工和补链企业。继续办好绿色发展论坛和城洽会,促进项目落地见效。

积极构建开放合作平台。构建陆上丝绸之路,形成通向南亚、西亚、中亚的国际航运大通道,加快建立“扩出口”与“促消费”相结合、外贸企业扩内需等政策机制,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外向型产业基地和中国(西宁)国际绿色产业园,推行“保税仓储+保税展销”模式。

扩大对外人文交流。扩大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城市的交流合作,发挥世界凉爽城市的品牌效应,建立国际生态文化交流基地。吸引境外科研机构与西宁共建国际化创新载体。

同时,西宁市将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强化责任担当,严格监督管理,深化行政改革,建设法治、高效、服务、廉洁的政府。

根据西宁市“十三五”规划纲要,西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到202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57%,城镇化率75%,森林覆盖率35%,空气质量优良率85%以上,单位GDP能耗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

相关文章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