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知识网 时间:2023-08-27 21:06:45
摘要:在&
ldquo;为民三问”学习大讨论中,我和大家共同探讨如何以实际行动做一名合格党员这个问题。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为民三问心得体会,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这“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三问”的发出,指明了执政党对自身执政理念的升华与发展。
自古至今,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强调“民本”的作用,正所谓“问民何所意,为求世间暖”。从构成中华文明主题的儒家学说中“民为贵”的思想,到现代社会的民意与选举、监督,无不体现了这种精神内涵。
更可贵的是,“三问”凸显出的是*的精神,与这个时代的大背景相吻合。我们这个社会已经跨入了互动的时代,随着网络以及其他快捷传播方式的兴起,更便捷、更快速、成本更低的互动交流,已经变成现实。传播与采集民间意见,已经不再是高难度的工作。可以这么说,在传播成本越来越低廉的时候,充分征求民间意见的技术条件已经具备。所欠缺者,是如何利用这种技术手段,发扬更好的执政为民的精神和理念。
而“三问”所提出的思想,正是一种执政者与民间的良性互动。我们知道,有问有答、解决问题,才是这“三问”的精髓所在。在“三问”里,包含了“三答”的重要观念:其一,执政者要主动征求民间对政策的意见,在制订政策时,更多地考虑民意因素;其二,当执政者发出问题时,也就等于是承诺了对民意的回答必不可少。
不可否认,民意的采集与整理,在很多时代都有,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民意最终能在决策层面上起到多大作用。所以,问政于民的效果,要通过民意的回答来使其价值得到体现;民意的回应,则要通过执政者的发问来整理与归纳,两者缺一不可。只有这种互动的机制真正建立,才能使上下沟通的渠道畅通。
应该说,我们下采民意的工作从来没有中断过,不论是频频召开的各种级别与目的的听证会,还是各级政府的关于政策实施的意见征求,都是渐成规模、渐成习惯。但是,我们也从中不难发现一些不甚符合潮流的声音。比如听证会是汲取民意的渠道,但有些政府部门仅仅把听证会当成一种具文,结果民意不但没有真正进入决策的考量过程,反而成为政策背书的砝码。这显然不符合“三问”的精神。
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对民意的“问”流于表面,把这种流于表面的民意征集结果,当作政绩上报,只有问卷的调查而没有解决与回复的结果。如此一来,“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就成为粉饰其政绩的装饰品。这显然是违背了“三问”的精神。须知,没有结果的问,会削弱公众对政府征求民间意见诚意的信任。
所以,胡锦涛*在讲话中所说的“从人民中汲取智慧,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使党得到人民充分信赖和拥护,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为改革开放和*凝聚起强大力量、提供根本政治保证”,正是诠释了这“三问”的核心问题之所在。也就是说,在“三问”之后,一定要有相应的“三答”,才能真正从人民中汲取到智慧。
“三问”与“三答”的精神,是政府得到人民充分信赖与拥护的基础。从执政者主动“三问”到民意有效“三答”,这种良性的机制之建立,是改革开放继续深入的强大动力。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坚持问政于民是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中国共产党人民的政党,她是在替人民群众执政,她的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群众,各级领导干部执政必须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意愿,把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意愿反映到国家意志中来,反映到政府的决策中来,这是最起码的执政要求,也是最基本的执政要诀。同时,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民群众选出来的“执政代表”,不是人民群众的“包办人”,领导干部执政先必须征求群众的意见,按照人民群众的意志与意愿决策和做事,绝不能把自己当老爷,高高在上,不征求群众的意愿和意见,反而对人民群众指手
画脚,颐指气使。坚持问需要于民是执政的根本方向和目标。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努力建成共建共享“五有”社会。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践,多到群众中间走走,问问群众还有哪些生活和生产困难,问问群众还有哪些希望和想法,从而帮助人民群众解决生活和生产的实际困难,让人群众过上温暖舒适的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问计于民是每个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基本素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实践者,领导干部在人民群众面前要甘当小学生。这是我党所提出来的一个十分响亮的政治口号,也是每个领导干部必备的政治素养,而且,过来我们一直也是这样做的。现在更加不能丢掉。我们作决策、提方案都必须虚心向人民群众请教,真心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想法,通过问计于民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然后再交由人民群众去实践,确保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少走弯路。
坚持“三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专门提出坚持“三问”的执政要求,是针对当前某些地方存在的严重脱离人民群众的现象提出来的。2008年,接连发生了几起重大的“群众性事件”,一是贵州翁安事件,二是云南孟连事件,三是重庆的士罢运事件等等,这些事件
说明少数地方、少数部门的少数领导干部没有很好地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执政没有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忽视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才酿成了“群众性事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三问”,目的是希望领导干部多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努力把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落到实处,少发生骇人听闻的“群众性事件”,增加社会的和谐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根本而又十分具体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反复实践,把*的“三问”要求贯彻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极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度;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人民群众的生活热情和工作干劲;只有这样,经济社会才能获得源源不竭的发展动力;只有这样,才能持续地推动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们的政府永远是人民的政府,才能确保我们所做的一切不违背人民群众的意志,永远让人民群众满意。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
2023-08-13 03:45:29山东大学在福建高考招生计划人数和专业代码(参考)
2024-06-08 08:59:56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在福建高考招生计划人数和专业代码(参考)
2024-06-08 08:56:34陕西高考610至620分左右理科可以上什么大学
2024-06-08 08:53:10湖南上东北师范大学多少分 分数线及排名
2024-06-08 08:49:38天津艺术职业学院对比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分数线排名
2024-06-08 08:46:04保定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怎么样?录取分数线多少分
2024-06-08 08:42:14志愿者社区服务个人工作小结范文3篇
2023-08-24 23:30:56医院门诊个人工作小结(三篇)
2023-08-21 00:20:59银行主管个人工作小结3篇
2023-08-17 06:14:39数字人事心得体会(精选)
2023-08-19 11:56:31关于追赶超越心得体会
2023-08-21 12:52:20深化作风建设努力追赶超越心得体会
2023-08-20 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