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知识网

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话题作文 > 正文

高考语文作文热点押题预测

高考知识网 时间:2023-08-23 13:48:16 

高考语文作文热点押题预测1篇

主题1:青春 使命

湖北省襄阳市四中2021-2022学年高一2月月考语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携手同行,互联互通。一个人可以激励一群人,一群人也可以影响一个人。对个体、群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们有很多的感受与认知。

按照材料,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高考语文作文热点押题预测

【答案】例文:

与子同袍,与子偕行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当今时代的“互联互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人与人互相联结沟通,携手同行谋求更好的未来。

上古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淳朴村貌,正是世代村民友好往来、和谐聚居,互相高度信任以至不必设防的结果。现今则不同,茫茫洪流之中,高速运转的时代陀螺将社会划为一个个网格,把人们分成一个个原子。城市景观里座座摩天大楼都是小型“陌生人社会”,人人封闭斗室,邻处不知名姓的情形司空见惯。然而,“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抛却一切他者只求“自全”的主张终究是臆想,人人走出网格,彼此守望才是正道。小到日常点头打招呼,大到疫情防控关头递药送医,正是人与人看似微不足道的彼此关照,构筑起现代精神生活日益稀缺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人与人如此,群与群亦然。“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春天,写在援助中国抗疫物资上的寄言,表达了他国人民对中国的支持。“山与山不相逢,人与人要相遇。”“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中国合作共赢的信念随着诗句与抗疫物资一同漂洋过海,传达了我国对他国的感恩与关切。疫情肆虐之际,世界各国责任共担,互相分享抗疫经验、支援抗疫物资,使一场波及全球的灾祸得以缓解,即令人间之事生机不灭,纵遭重创,暂被阻抑,终有抬头的日子。

鲁迅先生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一个人可以激励一群人,一群人也可以影响一个人。着眼时局,从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到区域协调、戮力发展,个体奋斗为群体事业添砖加瓦,群体建制也正护卫个体利益及生存价值。放眼全球,丝绸之路共创共生,国际贸易指数增长,繁荣的造就何曾离得了各国主动请缨、躬身入局?个人离不开家国,家国离不开世界,因而深知我们所拥有的、所肩负着的、所要实现的一切。

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这正是“一起”的意义所在。“一起”表达的也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个体之间、群体之间、个群之间互联互通、休戚与共,构建起我们携手同行的时代。纵观当下科技发展,带来许多全球性问题:温室效应、洪灾频发、地震连连……灾害是人类自身造成的,也需要全人类共同解决。由此更切身体会:人类命运的联系何其紧密!

吾辈青年,要主动思考个体与国家、与世界的关系,心中怀有“国家意识”“世界格局”,努力将自我融入社会发展、世界潮流之中。世界向好,你我必受益其中;世界黑暗,你我都将坠入漫长的黑夜。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尽倾江海里,赠饮天下人。愿天下英杰携全球眼光,凭百纳胸怀,奉献个人命运,共圆大同理想!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本则材料共三句话。首句由并列四字句构成,“携手同行”指手拉手一起行路,“互联互通”指互相联结沟通。此为全球化、网络化时代的大背景,强调交往合作、开放融合。主体可以是个人之间,如朋友互助;也可以是群体之间,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第二句谈个人与群体的的辩证关系,“一个人可以激励一群人”是说个人作为榜样、楷模,可以在群体中起带头示范作用,激励周围人奋发向上;“一群人也可以影响一个人”是说群体的行为模式、成功经验,可以潜移默化影响个人,使个体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成功体验,好的群体氛围促进个人进步自强。因此个人与群体的良性互动可以达成共赢局面。

第三句概括启发,是本文的写作重点,即个人、群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三者数量关系由小到大递进,结合前文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主旋律大话题: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个人与群体的关系,构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

写作时可以从结构上递进,内容上围绕各种“关系”,来展开行文。还需放眼当今时代,联系国际国内大事件,如抗疫、扶贫等。结尾落脚到青年人作者身份,强调开放意识,抒发与他人联结的真实感受,尽量避免没有事实依据的泛泛而谈。本题思辨色彩较重,建议写成议论文。

立意:

1.融于人,融于世。

2.与子同袍,与子偕行。

3.个群相融,命运共同。

高考语文作文热点押题预测2篇

主题2:梦想追求

江苏省海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家磨坊里,马和驴是一对好朋友。

磨坊主人要外出做生意,驴选择在家磨豆子,马则自告奋勇陪主人上路。

一年后,马回到磨坊,骄傲地跟驴讲起这次旅途的所见所闻:“这样的生命才精彩。”

驴淡淡地回应道:“不,我每天拉磨磨粉,也很充实。”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涓滴细流,亦成不凡

对向往远方驰骋奔腾的马儿来说,走过刺激而精彩的旅途才算不枉此生;而对坚守在磨坊的驴来说,即使日复一日地重复拉磨磨粉,只要未曾停下,便如涓滴溪流终汇聚成汪洋大海一般,也是充实的一生。诚然,“苔花如米小”,从不起眼,但我们能否认,那些在幽暗潮湿处静静坚守、默默绽放的小花小草就没有价值?

平凡如驴,从不好高骛远,却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成就不凡之海。

驴儿自知自己无法像骏马一样一日千里,于是在拉磨磨粉中过上充实生活。蓝色岛礁的守候者——王继才与其妻子王仕花,数十年如一日,在面积仅有两个足球场大小的黄海前哨——江苏灌云县开山岛坚守了将近三十年。(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对他们来说,似乎从没有惊心动魄的英雄史诗,亦无征战疆场的铁血长歌,而只有孤独与之相伴。他们,就像那头驴,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坚守,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终于谱写了“浪的执着,礁的顽强,民的本分,兵的责任”。所以,对我们而言,纵然生而平凡,但只要尽心尽力,善于坚持,无愧自己和社会,就同样流向伟大的汪洋。

平凡如驴,虽未奋勇当先,却在默默奉献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驴儿虽不能骐骥一跃,但若没有驴儿磨出口粮供商人与骏马享用,他们怎能见识到千里之途上的万千风光。就像浩瀚宇宙中的芸芸众生,何其渺小、何其脆弱。可再小的个子,也能给沙漠留下长长的身影;再小的人物,也能让历史吐出重重的叹息。著名作家史光柱曾言:“我常把自己比作小草,小草能生在高山、峡谷,河溪旁,峭壁上,它以不同的方式,为大地献出自己的翠绿。”再平凡的我们,也会在一次又一次的默默付出中成就不凡。就像南水北调、一带一路等重大项目中的无名建设者们,三年疫情攻坚战中那一个个无名的医护人员、志愿者,正是他们的默默奉献、无问西东,才有了如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高歌。平凡如我们,终能在奉献中以平凡之躯著不凡之书,共筑时代的不凡。

人各有志,有人会说“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任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却也有人认同“有一份热,发一分光”的涓滴细流。所以,纵使生而平凡,我们亦能在坚守与奉献中找到人生之道。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借一则寓言故事,展现了以马和驴为代表的不同的人生选择。马选择了出走远方,一路上虽有风雨磋磨,却也有丰富的见闻。这就像那些不甘平凡、敢想敢干、敢闯敢拼的人会有的人生追求。他们无惧风雨,向往远方。而驴在马远行的这一年,甚至终其一生,都只是在磨坊这一方狭窄天地,围绕着磨粉这一个单一而永恒的目标,一生就围着磨盘打转。这就像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坚守与付出的平凡人。虽平凡,但却很充实。而材料中对马和驴并没有进行褒贬,这说明这两种人生选择都是值得肯定与赞扬的。

写作时,可以对寓言中马和驴的不同选择进行分析,最终归纳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和选择。如马一般,对于追求不凡的人来说,正是每一个在自己的位置上奋发的他们,将旺盛的生命力焕发为光与热,以平凡铸就伟大,才成就了世界之不凡。在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不屈的意志和高远的格局,能看到敢为人先的“拓荒牛”精神和矢志不渝的创新精神。如驴一般,甘于平凡的人来说,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而他们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低劳任怨、奋斗至生命最后阶段的“老黄牛”精神,以及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写作时,可以对这两种选择各自展开论辩,也可以选择一种自己赞同的人生选择着重分析。

立意:

1.不甘于平凡,终成就不凡。

2.以平凡之躯,淬坚守之志。

3.安于平凡,亦可获得充实人生。

高考语文作文热点押题预测3篇

专题3:价值理念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以为至巧。子墨子谓公输子曰:“子之为鹊也,不若翟①之为车辖②,须臾刘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③。”故所谓巧,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

(选自《墨子·鲁问》)

【注】①翟:墨子,名翟,时人又称子墨子。②车辖:插在车轴端孔内的车键,使车轮不脱落。③刘:刀斧之类,此处动词,用刀斧砍削。任:承载。该句意思为:我片刻间砍削三寸的木料(做成车辖),却能承载五十石的重物。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利于人方谓之“巧”

公输子以竹木为鹊,能飞“三日不下”,其技艺不可谓不巧,而子墨子却以为“不若翟之为车辖”。何故?因为在子墨子看来,“车辖”能够“利于人”,而“竹鹊”却无实用价值。

故所谓巧,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可见,判断巧与拙的标准就在于是否利于人。

利于人,就是要有实际的功用,能方便人们的生产或生活;不利于人,即不具备实用价值,就如公输子的竹鹊,虽然能飞三日不下,但除了能娱人眼目,又有何实在的意义?形式上的繁复精巧,成了“花架子”,成了“绣花枕头”;要知道,不论是从人的自然属性,还是从人的社会属性上来看,人的生存是第一位的,不同于自然中那些牙尖嘴利、反应机敏,且适应性强的猛禽野兽。(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若是没有工具的辅助,人只会沦落到大自然食物链的最底层。工具加速了人类物种的进化,提升、丰富了与恶劣自然环境相对抗的技能,并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形成与文明的发展。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以实用为审美标准的“大巧”或“至巧”自然有了无可撼动亦毋庸置疑的地位。

当然,肯定有人会认为公输子的竹鹊可以悦目,可以怡情,这不是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吗?怎么能说是不利于人呢?的确,从娱乐的角度上来讲,此言不无道理,因为人毕竟不同于低等动物,人有思想和精神方面的需求,而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基本的口腹之欲。但我想强调的一点是,不管人类社会发展到何种阶段,不管物质财富丰富到何种程度,脱离实用价值的纯粹的形式上的审美是行而不远的,终将被历史所淘汰;因为从根本上来看,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的不是“屠龙技”,而是实实在在的生存技能。这是在自然法则之下理智的人类必然做出的抉择。

任何时代,沉溺于一些不利于人的细巧之物,片面追求形式上的浮华巧艳的行为,均为本末倒置,既不利于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也不利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作为时代青年,作为现代公民,持何种“拙巧观”,直接决定了我们的人生轻重几何,未来的路能走多远。在浮华之风盛行的当下,我们青年人面临着种种诱惑和干扰,求实笃行,锤炼修身,自觉摒弃浮华与虚名,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地学习生活,掌握扎扎实实的立身处世与建设国家的本领,为百姓造福,为人民谋利,是为“大巧”,方为“至巧”!

大巧若拙,大拙若巧,巧与拙之间,需要我们心怀利国利民之心。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在这则寓言里,公输子和墨子对于“巧”有不同的看法,公输眼中的“巧”是具有美感和创造力;墨子眼中的“巧”是要有实用性,对人有利。墨子把对人类社会有利,作为判断技艺巧妙的标准。他看重功用性,看重最终效果,肯定实用价值,可以作为立意的一个角度。同时,墨子否定公输子精心制作的喜鹊,也反映了他的目光的局限性。鲁班所做的喜鹊,是他精湛技艺的成果,在当时看来未免不实用,但他大胆的设计却对后人有所启发。不能用急功近利的眼光来看待艺术作品的美以及科学技术上的创造。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反面立意。

当我们超越了功利的要求,从整个人类历史长河的发展来考察,墨子对公输班的否定与批判就显得过于简单与粗糙了一些。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有它萌芽的阶段,都有一个发展完备的过程。只有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才有可能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而且任何人都不能硬性规定人们只能向一个方向发展,而不能向其它的方向迈进。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他们不仅需要物质的满足,而且还需要精神的享受。一切能使人愉快、休息、赏心悦目的事物,都应该有其存在的空间。这样才能推动社会全面,健康地发展。

另外,对同一个事物的评价,往往会因不同的具体情形而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公输班削竹木为鹊,在天上飞行三天不落,在二千多年前能造出这样复杂的机械,确实是件了不起的壮举。但是,公输班毕竟是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兵荒马乱、诸侯纷争的特定形势,决定了这时一切科学技术的发明都必须要带来切实有用的功利价值,能够迅速转化成劳动生产力,或者成为诸侯交战中的有用武器。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墨子批评了公输班的做法,斥之为玩物丧志,没有实际意义的玩意儿。由此可见,“巧”与“拙”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甚至可以互相转化。

写作时考生应当从故事出发,得出自己的论点,然后围绕“巧”与“拙”进行论证。比如可以先看的“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然后分析对于“巧”的定义不要过于狭隘,应当站在更高远的角度审视“巧”,既看到功利之“巧”,也要肯定纯艺术的“巧”;还可以思考如何协调二者关系,让我们的社会发展更加多元和多彩。

立意:

1.“利人”不是判断“巧”“拙”的唯一条件。

2.鼓励多元之“巧”,社会健康发展。

3.超脱功利,鼓励创新。

相关文章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