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知识网

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党课心得体会 > 正文

基层党员讲规矩有纪律心得体会

高考知识网 时间:2023-08-11 22:46:34 

(1)基层党员讲规矩有纪律心得体会


党有党纪,国有国法,行有行规。作为教师除了要严守党纪国法外,还要严格遵守师德规范。一段时间以来,作为神圣的人民教师这个称号不断贬值,除了待遇低工作辛苦这些客观因素外,主要还是个别教师没有遵守师德规范,忘记了自身的神圣使命而导致的。比如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一切向钱看,搞有赏补课、工作严重不负责任得过且过、挖苦讽刺学生、不尊重家长,甚至向学生及家长索贿受贿等,这些作贱自己的行为怎么可能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尊重,教师这个称号不被玷污才怪呢。所以说在强调守纪律讲规矩的今天,在全面坚持从严治党、依法治国的当下,教师只有严守师德规范才能无愧于“天地君亲师”这个神圣称号,才能重拾学生、家长、社会的信任。

严守师德规范应涵盖教师工作、生活、日常言行的方方面面。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教学、对待学生、对待家长、对待社会尤其能够反映一个教师的师德修养。

一、一个有良好师德修养的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常态,自觉与新一届的*保持高度的一致。

学校不是世外桃源,教师也不是吃斋念佛的和尚。社会发展到今天,教育无凝已进入“新常态”,主要表现在社会对教育期望的提高和学生个体的讯猛变化。社会的发展,要求有更高水平的教育质量,以满足家长对子女成长的预期目标、满足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同时学生的生活环境的变化,无论从学生思想认知到行为表现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在这样的新常态下,国家教育体制、学校办学思路、教师教育方法,家庭的引导技巧都必须作出适时的调整,与时俱进。下面从教师的角度谈谈如何适应这一教育新常态。

一是要自觉学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主动关心党和国家的大事,关注国家的发展,守纪律,讲规矩,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廉洁从教,做一个有政治头脑的教师,而不是只埋头教书而不抬头看路的糊里糊涂的教书匠。

二是教师应具有备受社会质疑的强大抗压力。随着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人人都享有话语权,各方声音都可发表,大有百家争鸣之势。而面对教育,社会各种媒体更乐于报道负面的新闻,这些负面新闻的传播,往往引来无数网民的围观和质疑甚至漫骂,构成对教育从业人员的巨大心理压力,让教师的社会地位日趋下降,教师的威信受到损害,从而加大了教育学生的难度。在这种状态下,教师只有从自身做起,用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坚守自己的教育理念,用理性乐观的精神状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相信“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共筑教育自信。只有我们社会舆论导向得当,才会迎来文化教育的百花齐放。也只有在这种社会的氛围中,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二、一个有良好师德修养的教师对待教学工作肯定是严谨的、科学的,也是一丝不苟的。

教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是师德的核心,敬业意味着乐业和乐教。教育本来是使人幸福的事业,应该让人充满幸福感。有了幸福感,教师才能享受事业,享受生活。同时才能让学生享受学习,享受生活。

第一,乐业精神。乐业意味着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喜”、“爱”的情感。“优秀者”、“能手”、“骨干”都不是“逼”出来的,而是因为他们对所干的工作有乐趣,或者能找到工作的乐趣而产生对工作的极大的热情干出来的。正如“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一样,乐趣之于工作犹如爱情之于婚姻,一旦一个老师到了仅仅是靠毅力工作而感觉不到教育工作的乐趣的时候,那他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生涯也就结束了。真正的教育是发自内心的、充满激情的,是享受着工作的乐趣和幸福感的。这种乐趣和幸福感是职业道德的源泉,是教师工作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教师善待学生的根本支撑。

实际生活中,面对自己的职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一些人在疲于奔命,一些人则在应付差事,在这样的状态下,很难想象如何去投入工作,如何去不懈进取,如何能不辞辛苦,如何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力。缺乏“喜”和“爱”的情感,从现实层面的表现来说就是不敬业,从精神和心灵的层面来说则是感觉空虚,没有寄托,得过且过混日子。这无论对于个人还是事业的发展都是消极无益的。

第二,创业精神。教师应该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但绝不能因此把学生成才与教师成长对立起来。实际上,学生成才与教师成才是双向的,相辅相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成才是学生成才的基础和前提,正所谓名师出高徒。我们认为,教师职业是充满创造性和智慧挑战的职业,教师职业是可以让学生成长成才的职业,也是可以让教师自己有所作为、“成名成家”的职业。翻开古今中外教育家的履历,我们发现他们大多数都曾是普通教师,但他们是教师却又不是一般的教师,他们除了拥有爱心、责任感、扎实的学科知识和过硬的教育技能之外,他们还有一些突出于众人的特点:他们有超于世俗的高远追求,具有崇高的理想和敬业精神,对事业有着永无缺憾的钟爱,对自己钟爱的事业有着不遗余力的投入,以身相许,至死不渝,能够做到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对教育事业有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献身精神,有着“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雄心壮志,因而他们不愿做“教书匠”,而要做“教育家”。

当然,成为知名教育家的教师毕竟是少数,有了“成名成家”的意识也未必就能“成名成家”,但你的工作会因此变得更主动、更积极、更投入,而主动、积极与投入这绝对是通向成功之门的必要条件。有了“成名成家”的意识,你就有了抢抓机遇的准备,你的眼光会更敏锐,你的思维会更活跃,你的热情会更充沛,你能从寻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获得不寻常的发现,你会从社会的发展趋势中洞见教育发展的方向,你会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抓住机遇而迅速成为带头人。

总之,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找到了兴趣和热爱,他们的工作才能做得很出色,永远进取,不言放弃,并真正拥有着为人做事的尊严,教育事业需要这样的教师,他们是教育事业的脊梁,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老师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迟到、早退、旷课是常有的事,工作不安心,这山望到那山高,所任教的课质量始终上不去。这样的教师不仅自身的价值得不到体现,而且还耽误了学生的成长。

三、一个有良好师德修养的教师对待学生是公平的,是关爱的。

教师对待学生无论是学习、思想品德,还是日常生活,除要关心爱护外,还要客观公正、尊重鼓励、平等相待。如果你是一个受学生关注的老师,学生会很在意你的一言一行,对你对待某件事某个人的态度会很敏感。如果你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就会尊重你,如果你有失公允地对待某件事或某个人,就会改变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伤害他们的心灵。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是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教师以什么样的精神对待工作,决定着工作的成败;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学生,决定着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态度决定着学生的成长,这就是教育工作之所以神圣的原因,也是表现我们教师职业道德的所在。我们每天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我们的学生,这应该是师德水平的重要体现。

有一位教育心理学家说过:“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育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

讲到这里我要用我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我们当老师的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学生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

刚教书那时,我是大队学校的一个民办老师。初中毕业去教书谈不上有多高的文化水平,更是没有什么教学经验。一天,正在给学校修理课桌的木匠师傅对我说他的卷尺不见了,让我问一下我班的学生,是不是拿了他的卷尺。我便兴师动众地把学生召集拢来,煞有介事地说:”是谁拿了师傅的卷尺,赶快交出来,否则有你们好看的!''.学生们面面相觑,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过了好一会儿,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是哪个拿的,是xx“。我问:“你怎么知道是他?”“因为他平常就有偷东西的习惯”。我便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你是不是拿了师傅的卷尺?如果拿了就主动地交出来,我会原谅你的。”他摇摇头说:“我没拿。”“到底拿没拿?”“没拿”。当时我认为他不老实,便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他家长。后来听说为这事他爸打了他一顿,?不送他读书了。我想不能让他就这样失学了,就去找过他几次,可他总是躲着不见我。时间一久这件事情也就淡淡的忘了。若干年后已是成年的他遇到我后说:“老师,当年你冤枉我了,我真的没拿师傅的卷尺。”听了这话我顿觉得羞愧难当,无地自容,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后来每次遇到他我都觉得脸红。

再就是我到这个学校来工作后发生的一件事。一天,一位高一新生找到我说他的钱不见了,并说是xx拿的。我问他有什么根据,他说他的钱是装在一个绿色的小盒子里的,早上起来看见xx在往垃圾道里扔一个绿色的小盒子,出于好奇,捡起来一看跟我的一模一样,再看我的,才知道不见了,所以怀疑是他拿的。我便和班主任一起叫来了那个同学,没几过回合下来,那个同学便承认是他拿的。我在给他大道理小道理讲了一遍之后说:“这件事情到此为止,知晓的范围也仅限于我们几个,不得到处乱说。”果然事后风平浪静,寝室里、教室里都没有谁知道这事。只是之后这位同学每次遇见我都脸红红的,一副羞愧的样子。我就找他谈话说:“你不要有思想负担,犯了错误改正就好了,以后要好好学习,争取考上个好大学。”从那以后听班主任说他学习真的很努力,也很懂事了。三年后他真的考上了大学。

教师的态度为什么能够影响甚至决定学生的成长?因为,学生具有区别于“非学生”的一个最重要的心理特点属性――向师性。学生就好像花草树木之趋向于阳光一样,趋向于教师。学生不论学习哪一门课程,都希望有个好教师;不论在哪一个班学习,都希望有个好班主任。学生的这种希望表明,教师,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也许可以说,教师是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物。学生每天的大部分时间,或者说每天生活的主要部分,是同教师在一起或在教师的影响或支配下度过的。在一定的意义上说,学生的生活和命运,是掌握在教师的手里。他们是不是能生活得很有趣味,是不是能学得很好,是不是能健康成长,是不是幸福欢乐,都和教师有极大的关系。所以,他们都殷切希望能遇到好教师,他们对每个教师都抱着很大的希望,每天都希望从教师那里得到一些美好的东西。

对学生负责任绝不意味着学生是可以任由教师捏造的泥塑,教师既不可以“包办替代”,也不可以“高高在上”。在教师角色定位上,一要强调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既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又重视人生方向的引领。二要强调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既能理解学生成长的苦恼与抗争,具有同理心,又能带动、帮助学生,具有影响力;乐于做学生的伙伴,在平等中感受升华,在成长中享受收获。唯其如此,教师的责任心才能成为学生进步和发展的真正动力。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教师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过于偏爱,有时达到无原则的迁就,而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关注不够,有时甚至挖苦讽刺,不给予起码的尊重,这样就容易在学生心中形成你这个老师待人不公平,对事不客观的映像,从而失去对你的尊重。有的教师由于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某件事或某个人简单地下结论从而引起学生的反感,失去学生的信任。

四、一个有良好师德修养的教师对待家长是尊重的,是平等的。

人生的成长,学校教育是主体,家庭教育是基础,社会教育是补充。学生的健康成长,家校结合是必不可少的。那么这里就有个老师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家长的问题。老师要尊重家长,无论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家长,还是学习成绩不怎么好的学生家长;无论是思想品德好的学生家长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学生家长;无论是富有的家长还是贫穷的家长,我们都应该用一颗尊重他们的心理去对待他们,都应该用平等的心态对待他们。因为作为家长对待孩子的心情是一样的,都心疼自家的孩子,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在老师的心理,他们都是家长,没有什么区别。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的教师却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人,甚至很势利地对待不同的家长。对待有权有势的家长与对待农村孩子的家长,对待学习成绩优异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家长的态度大相径庭,这是一个教师不应该有的。与家长接触、沟通、交流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应带有其他目的。

我们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所以我们当老师的,尤其是党员教师,必须要常怀一颗蜡烛之心,去努力实践着照亮他人之志。严守师德规范是一个党员教师守纪律讲规矩的重要表现。

(2)基层党员讲规矩有纪律心得体会

06月15日,热能系党支部召开教育实践活动的专题学习二,本次专题依旧采取领导讲党课的形式进行,由杜明星副院长主持并讲解个人学习心得体会,引导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讲规矩有纪律”这六字言简意赅的指出了新时期新阶段下我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新的方向与目标,是广大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是坚定不移的走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

“有纪律”是基本准则。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强化纪律意识,只有这样才不会走错路,走弯路、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教书育人的职责;“讲规矩”是基础要求。讲规矩,就是要熟知规矩,守住规矩,要使得党员教师在遵守党的基本规章制度,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坚持自主创新,坚持联系实际、求真务实、脚踏实地为学生解决问题,采用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工作,创新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法,真真切切的为学生服务。

要实现上述目标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把“讲规矩有纪律”的要求落到实处。杜明星副院长强调,要坚持发挥党员教师的带头作用,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党员教师要做“守纪律”的表率,那么就要做到三个“忠诚守信”:对党忠诚守信,对人民忠诚守信,以及对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忠诚守信。

二、党员教师要切实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把党性教育作为学习、培训、教育的重要内容,把“讲规矩有纪律”作为学习重点,纳入到生活与工作之中。

三、党员教师要切实把教书育人的作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党员教师主动形成“讲规矩有纪律”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

支部党员们一致表示,通过此次学习,更加深刻理解了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会遵守党规党纪,服从组织决定,履行党员义务,时刻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纪律合格的明白人!

相关文章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