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知识网

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心得体会范文 > 正文

最新四个全面学习心得体会【党员干部篇】

高考知识网 时间:2023-08-25 08:58:07 

四个全面学习心得体会【党员干部篇】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xx同志为*的*从坚持和发展*全局出发,科学统筹新的伟大事业、新的伟大工程和新的伟大斗争,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这“四个全面”,作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伟大创造,进一步升华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运用,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无论对推进民族复兴还是对促进人类文明,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里程碑意义。

一、“四个全面”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是植根于社会实践的科学理论,它始终以实际问题为鲜明导向。以党的十八大为标志,我们党带领人民开启了治国理政的新征程。这个新征程充满着诸多艰险,其最大特点就是靠破解难题奋力前行。应当清醒地看到,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在迎来令人振奋的民族复兴跃升期的同时,也进入了令人忧虑的矛盾问题凸显期,这些矛盾和问题对我们党治国理政构成了极为严峻的挑战。“四个全面”正是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研究解决这类实际问题中形成的,它以坚持和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主线,创造性地回答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按什么样的目标治国理政、怎样治国理政的基本问题,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了*,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地提升到了新的更高境界。

“四个全面”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还在于它以当代中国实际问题为导向,创造性地贯彻和体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欲建非凡之功,必用非凡之器。以xx同志为*的*在治国理政过程中,非常重视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尤其是历史思维、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来研究解决世所罕见的各种难题,由此形成了“四个全面”这盘精妙无穷的战略棋局。“四个全面”作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在中国创造性运用的“当代版”,以中国特有的风格空前彰显和弘扬着其精髓要义。特别是“四个全面”所贯注的那种志存高远的使命担当,那种以民为本的执政情怀,那种敢于亮剑的政治胆略,那种统观全局的战略眼光,那种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那种接脉地气的务实作风,都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在中国的时代表达的升华。毫无疑问,随着“四个全面”的深入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必将在中国大地上愈益放射出造福苍生的真理之光、正义之光、智慧之光。

二、“四个全面”开拓了坚持和发展*的新境界

*,是科学*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植根于中国大地、为中国人民谋利造福的科学*。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坚持从*本质属性和人民利益出发,始终把*看成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形态,并为之进行不懈的探索和奋斗。“四个全面”作为我们党精心筹谋的战略布局,其最大亮点之一,就是以其全面性要求开拓了坚持和发展*的新境界。

一方面,“四个全面”扩展了*内在优势的增长空间。*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形态,理应具有无可比拟的内在优势。由于这一社会形态尚处于初始阶段,其内在优势方兴未艾,将会随着实践的深化而不断增长。以前,我们往往比较关注和强调*加快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经济优势、实行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优势、建设先进精神文明的文化优势以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如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确定为坚持和发展*的战略布局,这意味着我们党在自觉把握和增创*内在优势上,又向前迈进了历史性的一大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确立,表明我们党已公开宣示*本身就是以普惠人民为内在特性、以改革创新为内在特质、以倚重法治为内在特点、以强健领导核心为内在特征的社会形态,它应当而且也能够显著增长相应的内在优势。从实践角度来看,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力使涵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就会愈加显示出其价值优势;紧紧扭住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破除思想观念束缚、利益固化藩篱和陈旧体制障碍,*就会愈加显示出其活力优势;紧紧扭住全面依法治国,着力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就会愈加显示出其秩序优势;紧紧扭住全面从严治党,着力保持和增进我们这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会愈加显示出其领导力量优势。由此可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和推进,为*内在优势的延续增长打开了一个新天地。

另一方面,“四个全面”健全了*趋向美好愿景的演进机制。*如同其他新生事物一样,其成长需要经历一个由不够成熟到比较成熟、由不够完善到比较完善、由不够强健到比较强健的逐步演进过程。*趋向美好愿景的历史演进,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实现,而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其关键是要形成合理有效的演进机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历史性贡献之一,恰恰在于它确立起了这样的演进机制。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战略目标,还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三大战略举措,对*向着美好愿景演进都将起到决定性的推进作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建设内容上深刻体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全面性要求,在惠及对象上充分体现覆盖人群的全面性要求,这就必然要为*向着美好愿景演进提供目标引领。全面深化改革,注重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方方面面调整完善政策制度,以创新思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就必然要为*向着美好愿景演进提供动力源泉。全面依法治国,着眼建设*,致力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这就必然要为*向着美好愿景演进提供秩序保障。全面从严治党,立足于推进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全方位地管好治好,不断增强党在治国理政中的凝聚力、决策力、整合力和驾驭力,这就必然要为*向着美好愿景演进提供政治保证。显而易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将*趋向美好愿景的合理有效演进机制,寓于其功能作用之中。也正因如此,*前景必将越来越广阔。

三、“四个全面”开拓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境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各族人民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人,自登上历史舞台之日起,就相继适应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客观需要,不断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带领人民加快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进程中创造性确立起来的,其科学价值的突出之点,就在于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升华到新的境界。

“四个全面”空前提升了中华民族复兴所要达到的文明水准。中华民族复兴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历史过程,它所要达到的先进文明形态,既包含着对前人文明的合理传承,更体现着对前人文明的卓越超越。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融为一体,自觉根据*实践的发展要求,不断赋予中华民族复兴以超越前人的新的文明内涵和水准。新形势下,我们党将“四个全面”确立为举国一致遵从的战略布局和治国理政实践,这实际上就把中华民族复兴的文明水准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时代高度,并将日益增强亿万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个全面”空前拓展了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现实路径。实现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和民族复兴,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空前宏大、空前艰巨、空前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始终有赖于整个民族的自觉担当,特别是有赖于路径的合理选择和开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实践意义,就在于立足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根本道路有针对性地具体化了,从而使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有了更加系统、更加扎实、更加奏效的现实路径。比如,坚持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条路径,能够最大限度地回应和体现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最大限度地激发举国上下的创造热情,最大限度地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从而愈益集聚起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正能量;坚持走全面深化改革这条路径,能够及时有效破解建设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体制性障碍和政策性难题,使一切制度的优势充分彰显,一切资源的价值充分出彩,一切智慧的源泉充分涌流,从而愈益为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注入蓬勃生机和活力;坚持走全面依法治国这条路径,能够更好地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更好地化解错综复杂的社会利益矛盾,更好地保障国家和社会生活规范有序运行,从而愈益为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坚持走全面从严治党这条路径,能够不断增强我们党特有的以马克思主义为科学指南的理论优势、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精神支撑的政治优势、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原则的组织优势、以密切联系群众要义的作风优势等等,从而愈益为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有效发挥“主心骨”和“火车头”作用。可以坚信,沿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所拓展的现实路径阔步前进,中华民族复兴的远大前程将是不可限量的。

四、“四个全面”开拓了促进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新境界

人类社会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在当代历史条件下,中国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文明进步也离不开中国,中国和世界的关联性越来越强。植根于中国大地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定意义上是我们党科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产物,它在造福中国人民的同时,理所当然具有造福人类的世界性意义。

“四个全面”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立起具有广泛借鉴意义的新范式。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总体上呈现向上向好态势。不过,在全球范围,也存在着诸多对文明发展构成严重障碍的带全局性的危机和威胁因素。这当中,有着治国理政方面的沉痛教训。一个时期以来,世界上相当一些国家和执政党,或者因为忽视让广大民众合理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导致贫富两极分化、社会矛盾激化,甚至引发以颠覆国家政权为指向的所谓“颜色革命”;或者因为忽视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整改革,导致体制机制僵化、社会缺乏活力,甚至整个建设事业陷入停顿不前的困境;或者因为忽视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法治化,导致国家机器运行失序、社会生活陷入混乱,甚至完全被邪恶势力绑架;或者因为忽视执政党自身的严格治理,导致腐败问题积重难返、执政能力严重下降,甚至酿成党亡政息、事业中断的历史悲剧。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党确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和国际考量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新的时代条件下共产党执政规律、*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成果的集大成,既反映着当代中国的国情,又契合着当今时代的世情;既凝结着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政治智慧,又折射着其他国家和政党的经验教训;既遵循着科学*的基本原则,又体现着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的普遍要求,因而它具有穿越时空的威力和作用,必然要成为对当代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具有广泛借鉴意义的新范式。面对这种大道至简的新范式,无论是大国的文明发展,还是小国的文明发展;无论是发达国家的文明发展,还是发展中国家的文明发展;无论是*的文明发展,还是其他社会制度国家的文明发展,都能够从中获取相应的启迪和教益。

“四个全面”使中国样本愈益增添影响世界文明发展进程的新魅力。有必要指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拓促进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新境界,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通过它所优化的中国样本有效发挥世界性积极影响来加以展现的。当下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和作用,中国样本即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经验等等,正日益受到各国政要的关注和国际友人的赞赏。“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确立和推进,将历史性地润色和升华中国样本,使之大大增添影响世界文明发展进程的时代魅力。这突出体现于如下三点:一是将使中国形象在国际社会显得更加丰美可敬。形象就是声誉,形象就是最重要的影响力。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深入贯彻,中国的国际形象将会得到全方位提升,特别是“民生中国”形象、“改革中国”形象、“法治中国”形象、“廉政中国”形象会更加鲜亮地展示出来,而国际社会不仅会从中受到感染,同时还可能愈加以敬重之意来对待中国及其主张。二是将使中国制度在国际社会显得更加优越可信。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中国奇迹说到底是靠发挥制度优越性创造出来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协调推进,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实践的一场革命,它要求并不断促进*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之愈益显示出相对别种制度的根本优势。这将启发引导世界各国人民进行制度比较,并做出有利于文明发展的制度选择。三是将使中国话语在国际社会显得更加融通可意。中国话语是中国“走出去”的基本方式和手段之一。由于“四个全面”所触及的矛盾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在中国与世界有着诸多相通性,因而这一战略布局的贯彻实施,有利于我们本着中国特色与世界潮流深度互动的原则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既立足国情充分吸纳当今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又着眼世情合理强化具有世界普遍意义的中国元素,不断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价值“共鸣点”,从而形成在国际社会愈加具有融通八方魅力的中国话语体系。这对于中国在世界文明进程中更好发挥重大积极影响,将是非常有益的。

四个全面学习心得体会【党员干部篇】二

2017四个全面精神心得体会范文一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把严的意识立起来、严的规矩建起来、严的风气树起来,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才能推动从严治党不断取得新成效。

思想教育务必从严。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坚定政治立场,增强“三个自信”,为思想“补钙”,防止“软骨病”。加强党员党性修养,突出警示教育,拧紧“总开关”。加强法治教育,提高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法治、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培育和践行*,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做*道德的示范者、引领者、维护者。

管理干部务必从严。认真贯彻落实“好干部”标准和“三严三实”要求,树立良好用人导向。发挥党委在选人用人上的领导把关作用,把好动议提名、考察考核、程序步骤“三关”。抓好选人用人不正之风专项整治,完善干部选用问题责任倒查机制,坚决防止带病提拔、带病上岗。严格日常管理,完善经常性谈话、函询、诫勉、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使干部时时处处受到约束。

作风建设务必从严。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保持“四风”整治高压态势,强化正风肃纪氛围。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肃查处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政纪律和作风要求的行为,打出作风建设的“组合拳”。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坚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以法治思维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责任落实务必从严。党委书记务必将管党治党作为首要职责,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努力成为“从严治党的书记”。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形成党委抓、书记抓、班子成员抓、各有关部门共同抓的工作体系。深入开展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促进各级党委特别是党委书记落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抓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这个“牛鼻子”,层层传导示范,做全面从严治党的“领头雁”。

四个全面学习心得体会【党员干部篇】三

“四个全面”是党的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是党治国理政的总纲。

本文来源于百分网(http://www.oh100.com/),转载请保留此标记,谢谢!“四个全面”的具体内容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以前小康社会、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这四条都有,这次是加了个“全面”,变成一个体系。

“全面”这个概念很重要,“四者统一”也很重要。“全面”就是要考虑到事情的方方面面,比方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它意味着中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将横跨各个领域、各个阶层、各个地方,是一个全覆盖的目标,所以这是一个激动人心、伟大而又艰巨的目标。

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来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指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两手都要硬”,来保证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确保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四个全面”的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在*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四者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有其内部的逻辑关系,

“四个全面”是重大理论突破,属于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但它不是凭空想出来的、推导出来的,它有着十分庞大、深厚的实践根基。在我党历史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有三次。第一次“飞跃”发生在1949年中共建国前,我们党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产生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发生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通过改革开放开辟了*,产生了邓-小-平理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也被称为*。*提出“四个全面”,设定了我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和主攻目标,高度概括了*为*的中央领导集体执政后的所作所为,具备了成为*“理论标志”的条件,成为第三次飞跃。

我们都知道,小康社会、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都曾反复出现在十八大之前的党的文件里,但把它们都贯以“全面”二字,紧密结合在一起,是历史性的第一次。它既是继往开来,又是战略性飞跃。中国的事情既难在开头,更难在善始善终,全面推进到底。过去我们说“进一步”“大力推进”,但一说“全面”,就成了不留死角和退路的庄严承诺。

*提出“中国梦”、新常态等概念,它是在中国社会日益多元化、各种观点互相碰撞的的时候,提出中国人民的最大公约数,即一种能够包含整个国家的、社会的、个人的各种理想愿景的总汇,而“四个全面”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战略布局和关键举措。

“四个全面”的提出成为以*为*的*治国理政的全新布局,是“中国梦”的条理化、具体化。四个全面的理论很有新意,新就新在“全面”二字。一方面是一种延续性,是对以往方向、路线的一脉相承,表明新一届*领导集体没有另起炉灶,否定过去;另一方面,“全面”并非轻描淡写,可有可无。“全面”就是要覆盖面更广,不可能留有死角、达不到的地方,而且加强了力度深度广度。

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两年做的事情,恐怕比奥巴马上台六年多做的事情还要多10倍,奥巴马上台也是谈变革,结果变革了什么?一个医改都很难推行。这既有奥巴马个人能力比较弱的原因,也有美国政治体制的困境。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蓝图,涉及15个领域、330多项较大的改革举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这些改革大都有时间表,多数都将在今后5年中进行。

中国模式的特点是从宏观看,基本上是渐进主义,先试验,然后成熟一个推广一个,但一旦推广起来,速度相当快,效率相当高。上海自贸区成立的时候,谁也没想到改革试验的成果,这么快就推向全国。

报道说,台湾1996年决定建一条从桃园机场到台北市中心的“捷运”,才51公里,将近20年过去了还未建成,而在这期间,上海、北京都建了10来条地铁,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速公路网和高速铁路网,带来了中国今天方方面面的巨大进步。所以制度比较,孰优孰劣,岂不是一目了然吗?

我们还可以比较一下中美两国的民-主,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讨论的事情就是老百姓真正关心的事情。在今天这个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时代,要了解老百姓关心什么问题并不困难,中国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包括许多民调,来了解民众最关心的问题,然后人大政协就讨论这些问题,共商国策,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四个全面”的推进、落实有着很高可信度,不是一时的政治口号,它们是全体中国人都感同身受的历程和潮流。今天在很多贪腐官员落马之后谈依法治国和从严治党,与几年前这样说,是完全不一样的。

让全社会都能搞懂,并且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一致支持,这样的治国大纲最有生命力。“四个全面”既深邃、严整,又十分朴实,体现了*论述治国理政的一贯风格。没有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治国理政上的推进,没有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的铺垫,大概就不会有“四个全面”的面世。正因如此,中国普通人也能比较顺利地搞懂“四个全面”与中国现实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后三个全面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战略举措。这强化了全党全国人民一段时间以来对小康社会的新认识。以往人们对小康的理解主要是经济物质上的,而现在人们同时渴求公平、法治和廉洁等等。的“四个全面”肯定了小康社会新的定位,给执政党压了更多担子。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时不我待。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总方略的重大理论意义、实践意义,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四个全面”总方略上来,锐意改革、开拓创新,不断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接力奋斗实现宏伟目标的历史进程中绽放时代精彩,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为*谱写新篇章。让全社会都能搞懂,并且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一致支持,这样的治国大纲最有生命力。“四个全面”既深邃、严整,又十分朴实,体现了*论述治国理政的一贯风格。没有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治国理政上的推进,没有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的铺垫,大概就不会有“四个全面”的面世。正因如此,中国普通人也能比较顺利地搞懂“四个全面”与中国现实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后三个全面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战略举措。这强化了全党全国

人民一段时间以来对小康社会的新认识。以往人们对小康的理解主要是经济物质上的,而现在人们同时渴求公平、法治和廉洁等等。的“四个全面”肯定了小康社会新的定位,给执政党压了更多担子。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时不我待。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总方略的重大理论意义、实践意义,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四个全面”总方略上来,锐意改革、开拓创新,不断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接力奋斗实现宏伟目标的历史进程中绽放时代精彩,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为*谱写新篇章。

四个全面学习心得体会【党员干部篇】四

*在江苏调研时,明确提出“四个全面”的总体布局,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迈上新台阶”。“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为深刻把握“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本期思想版特邀请专家学者对“四个全面”进行深度解读,以系统梳理“四个全面”的内在逻辑、深刻意涵与现实意义。

“四个全面”是新形势下我国治国理政的新战略布局,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的发展新格局。“四个全面”的思想内涵丰富,逻辑严密,是新时期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思想指南和行动指引,呈现出丰厚的价值意蕴。

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则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共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顺利实现。这个过程中,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各项目标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四个全面”是新形势下我国治国理政的新战略布局,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的发展新格局。“四个全面”的思想内涵丰富,逻辑严密,是新时期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思想指南和行动指引,呈现出丰厚的价值意蕴。

以实现人民利益为要旨的人本价值追求

“四个全面”是我党的重要治国理政思想,它围绕党要为人民服务的立足点而展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曾旗帜鲜明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种坚定的价值信念,不仅是“四个全面”的价值标准,也是“四个全面”的价值灵魂。它继承并延续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在战略思想中展现为一种使命和一份责任。

其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现代社会,人民的根本利益可以分为生存利益和发展利益两大类别。由“全面建设小康”到“全面建成小康”,是*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标志着当人民的生存利益基本实现后,发展利益开始成为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路径。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小康社会的目标更加明确与切近,标准更严,要求也更高。这些都无一不与“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紧密呼应,必将有效地增进人民的根本利益。

其二,全面深化改革是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的意义在于给人民群众带去实实在在的利益。要更好地实现、维护与发展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确保全面深化改革能注重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增进人民福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为增进人民福

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但当下,社会上仍存在个别不公平、不正义的现象,这些问题不仅涉及经济领域,也涉及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要完善和发展*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就需要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全面部署,以更好地造福人民。

其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人民利益的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好、保障好、实现好人民的利益,法治是保障人民利益的最持久、最可靠途径。法治明确赋予了公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权利。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必须着力保障人民依法享有权利,承担应尽的义务。同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是培育公民法治意识的重要过程。当全体公民都能自觉学法、守法、用法,发自内心拥护-法律时,人民权益才能得到更好的实现与维护。

其四,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人民利益的关键。事业成败,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相统一,坚持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相统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面临的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从严治党,就是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重点是从严治吏、正风反腐、严明党纪,目标是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的坚强领导核心。

以直面问题为要旨的价值追求

“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坚持*建设中坚定信念、直面问题,勇于与现实对话,在继承已有中国特色*成果基础上的创新。“四个全面”展现出的,正是以直面问题为要旨的价值追求。

从“四个全面”的形成过程可以观之,“四个全面”的形成蕴含于发展之中,离不开与现实的对话。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投资增长乏力,稳增长难度加大,群众对医疗、养老、住房、交通、教育、收入分配、食品安全等方面,仍有不满意的地方。面对矛盾与困难,我们就需要展现自信,坚定信念,直面现实,通过新的发展战略来对现实问题予以观照,对矛盾与困难予以调适,以问题意识彰显与现实对话的时代精神。“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则是将时代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重要标识,是我党直面问题、对话现实的充分表现,其必将使社会朝着有利于全体人民的方向迈进。

以继承创新为要旨的理论价值追求

就“四个全面”的表述而言,它彰显的正是继承创新、开拓发展的理论品质。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就如同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一样,需要在不断继承和创新中来实现。“四个全面”的表述是不断对*的丰富与发展。作为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是在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在党的十八大以来逐步提出并形成的:从“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两个全面”,再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直到最终确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从“一个全面”到“四个全面”,不同的表述阶段既体现了我党战略布局的延续性,又彰显了发展创新的理论品质。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四个全面”丰富了马列主义理论宝库,开启了治国理政的新未来。

四个全面学习心得体会【党员干部篇】五

精神文明创建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蓬勃兴起,群众基础深、社会影响广,为改善城乡环境面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响亮品牌。当前,全党全国人民正沿着党的十八大确立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精神文明创建必须把握新的历史方位、适应新的战略布局,大力培育和弘扬*,为推进*伟大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着力提高认识,认清精神文明创建新形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的*从坚持和发展*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四个全面”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的新认识,体现了以*同志为*的*治国理政的新韬略,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新遵循。它要求我们从更高站位、以多-维视角审视精神文明创建,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从国际视野看。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际社会更加关注中国、借重中国。但西方敌对势力也始终把我国的发展壮大视为对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千方百计进行西化分化、干扰遏制,竭力抹黑我国*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大力推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大力培育和弘扬*,保持国家的精神独立性,凝聚起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

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看。我们确立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的奋斗目标。现在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短短6年时间,我们必须既推动经济健康增长、又促进文化繁荣发展,既使物质基础更加雄厚、又让精神定力更加牢固,实现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同步提高。

从战略要求看。在“四个全面”中,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关键期,精神文明创建要切实在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凝聚力量、提振信心上发挥更大作用,同时自身也要以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开展工作。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征程,需要大力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弘扬法治理念、法治精神,引导人们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入,必将营造党风政风清正廉明的“大气候”,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抓住党风政风好转的有利契机,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树立先进典型,弘扬新风正气,打击歪风邪气,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从群众期盼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关注和参与道德建设、文化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盼望生活得更有信仰、更有道德、更有文化、更有品位。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切实回应人民群众对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公共行为、网络净化、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新关切,把群众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上升为工作决策、转化成具体抓手,让人们更多地享有文明创建成果。

着力贯穿融入,汇聚推进“四个全面”新力量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精神文明创建必须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把培育和弘扬*贯穿融入其中,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提供有力道德支撑和精神动力。

补理想信念之“钙”。理想引领人生航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同志把理想信念比作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指出“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支柱,是对全体人民的普遍要求,是精神文明建设一以贯之的战略任务,必须深入持久地抓下去。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持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断加深对讲话精神的理性认同和实践自觉。把学习贯彻*同志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重点,列出专题学,结合工作学,引导文明办系统的同志从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上认清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作用和基本遵循,认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以理想信念的定力、改革创新的动力、实际工作的能力履职尽责、爱岗奉献。

铸价值引领之“魂”。主流价值导向是社会进步的灵魂。要把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作为弘扬*的主战场和排头兵,运用多种方式和渠道,推动*叫响做实、落地生根。广泛刊播“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和“图说我们的价值观”,面向广大干部群众开展诚信、孝敬、勤俭和礼仪教育,既利用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又利用好“七一”、“八一”、“十一”和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重要活动,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大力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优良美德,使*教育实践一年到头有声音、有气势。抓好实践养成,推动*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结合起来,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做到百姓日用而不觉。深入贯彻落实*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使文明创建与文化文艺结合起来,用文艺的形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生动形象地传播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

强道德建设之“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精神文明创建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宣传教育和主题实践,为“四个全面”提供强大道德力量。要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善于用讲故事的方式宣传他们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质,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用无数普通百姓的生动形象扮靓美丽中国。立足城乡社区,以学雷锋精神为魂、以志愿服务组织为体,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困难群众等志愿服务,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坚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文明城市评选的前置条件,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开展“争做美德少年”“童心向党”和创建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十三五”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规划,加大投入,扩大覆盖,为农村孩子搭建寓教于乐、学技学艺、立德树人的平台。

正社会文明之“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不正之风,是精神文明创建的当务之急。必须坚持专项教育治理,着力培育良好社会风尚。狠抓影响中国形象的旅游不文明问题,发挥好部际联席会议作用,把好护照关、组团关、出境关、交通关、落地关、行程关“六关”,努力使出境旅游的每一个游客都成为中国的“文化名片”和“文明使者”。狠抓影响百姓日常生

活的诚信问题,会同有关部门联手惩治失信“老赖”,发布偷漏税款、制售有毒有害食品药品等方面的“黑名单”,让百姓“吃得安全、用得放心”。

谋利民惠民之“实”。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四个全面”才有坚实的群众基础、社会基础。要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推动各地各部门多办作用大、影响大的好事实事,不断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和群众精神风貌。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理念,着力整治脏乱差现象,努力改变垃圾围城、雾霾遮天现象,保护绿水青山,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古村落古民居,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突出文化惠民,加快各类道德讲堂、文化礼堂等文化惠民项目建设,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文化进万家等活动,让人们享受到更加丰富、更有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突出服务惠民,深入开展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窗口等创建活动,创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安全、有序、健康、文明的现代生活。

着力改革创新,形成精神文明创建新优势

改革是不竭动力,创新是源头活水。精神文明创建服务“四个全面”,必须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社会转型时期新要求,积极创新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体制机制,使工作既体现连续性又富有创造性,做到老品牌有新亮点、新品牌有硬举措。

强化群众观点。精神文明创建最显著的特征和最大的优势,就是群众性、普惠性、公益性。“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要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按照群众意愿办事,群众期盼什么就努力做好什么,群众反对什么就着力解决什么。着眼基层、下移重心,开展群众乐于参与、普遍受惠的基层创建项目,推进小广场、小公园、小菜场、小诊所、小银行等便民设施建设,激活创建“细胞”,夯实工作“墙基”。把工作触角延伸到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延伸到北漂、海归、海待等特殊群体中,减少创建工作的空白点。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在考核测评中提高群众评价的权重,力戒以形式主义搞创建、伤民扰民搞创建;对于那些出现严重违纪违法和重大环境污染、安全生产事故的,严格执行“一票否决”,使创建工作真正通得过民心关、舆-论关、法纪关。

强化法治理念。法律是道德的保障。“老人跌倒不敢扶”等现象,表面上是道德问题,实质上是法律缺失。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强化规则意识,弘扬公序良俗。加快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和团体章程,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借鉴道德立法的好做法,推动中央和地方在志愿服务、诚信建设、文明旅游等方面立规立法,把精神文明建设载体性要求更多地转化为刚性的法律约束。

强化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我们工作的指向。发现问题是政治上的敏锐,分析问题是思想上的清醒,解决问题是实践上的自觉。要在“立”上下功夫,立行为规矩、立先进典型、立良好风气,把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鲜明地立起来。根据实际情况把握“立”与“破”的辩证关系,有“破”的胆识和担当,破思维定势、破陈规陋习、破“潜规则”,引导人们守牢思想底线、不踩道德红线,更不触犯法律高压线。

强化网上文明。目前,我国有网民近6.5亿、手机用户12.5亿、各类网站270多万个,很多基层社区、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建有自己的网站,上网真正成了生活常态。当下的

精神文明建设,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建设网上文明。要大力倡导文明建网、文明上网、文明用网,借力网络网站,传播主流价值。强化网络阵地意识,依托中国精神文明网,建设一大批联盟网站,把更多的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网站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牢固的文明网盟,推动网上评选“好人365”,推动精神文明网上传播。强化“微传播”意识,多运用微博、微信、微视频和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多运用微传播、快阅读的方式,增强传播的针对性、活动的互动性,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

强化统筹能力。精神文明创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作领域宽、涉及部门多、见效时间长,必须统起来抓、分开来做。要立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跳出文明办看精神文明创建,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谋划部署,实施分类指导,推动各地各部门文明委真正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要求落到实处。全国文明办系统的同志要改进思想作风,提升业务水平,着力提高宏观谋划能力、实际调查能力、改革创新能力、法治思维能力、探索规律能力“五个能力”。坚持求实务实、虚功实做,以骑车、步行的方式搞调研,用“钉钉子”精神抓落实,使精神文明创建更加贴近群众需求、富有生机活力。

相关文章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