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知识网

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两会心得体会 > 正文

建党95周年教师党员学习党史心得体会

高考知识网 时间:2023-08-10 23:22:04 

(1)建党95周年教师党员学习党史心得体会2016

什么是历史?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和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是集前人各种知识、经验、智慧的总汇。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自己的历史,有治史、用史、学史的传统。中国共产党在95年的历史中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一贯重视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借鉴、学习和运用。一个民族如果不了解自己的过去,就不可能深刻地把握现在,也就不能正确地走向未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党的根,也是党的魂。我们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知道党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们的过去是什么?现在是什么?将来又会是什么?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什么说必须始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什么说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学习党史国史,到党的历史中寻找答案。

近年来在全党全社会开展的党的历史学习宣传和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形势和任务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据有关调查显示,在全国8700多万党员和8800多万团员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对党的历史基本知识缺乏了解。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学校的党员教育、干部教育以及国民教育中,也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对党的历史教育重视不够的问题。另外,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图谋,境内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总拿党的历史说事,散布历史虚无主义,抹黑历史英雄,丑化党的领袖,歪曲党的历史。从新疆的情况看,党在新疆的历史始终是与反分裂斗争的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前新疆稳定正面临着“三期叠加”的特殊严峻时期。而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很多方面是一唱一和的,它们散布的反动观点很多也是相似的。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和蔓延,很大程度上“刺激”和助长了民族分裂主义反动宣传的嚣张气焰。因此,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在大方向上是一致的。

清代思想家龚自珍曾说过:“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因此,加强党史国史学习,坚持“党史姓党”根本原则,积极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挑战,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还历史本来面目,就显得十分紧迫。

党的十八大以来,*就学习党史国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党的历史和党史工作地位作用作了重要论述,内容丰富,思想深刻,重点强调了党史是必修课,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等。这里摘录几段*的重要论述:

“各级领导干部还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3年3月1日),《人民日报》2013年3月3日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的合格答卷。”??《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年6月25日),《人民日报》2013年6月27日

“西柏坡我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对我们来讲,每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每来一次,都能受到一次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生动教育,就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再访西柏坡侧记》,《人民日报》2013年7月14日

“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不论发生过什么波折和曲折,不论出现过什么苦难和困难,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3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7日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3月28日),《人民日报》3月31日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7月7日),《人民日报》7月8日

“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中国的今天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10月13日),《人民日报》10月14日

以上这些重要论述清晰透彻、意蕴深刻,体现了*对历史经验的倍加珍惜和对党的历史的高度自信,体现了*强烈的历史意识、深远的历史眼光、深厚的历史智慧和深邃的历史思维,体现了*深刻把握历史规律,在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联系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正确立场和科学态度。

认真学习领会*关于党的历史和党史工作地位作用的重要论述,就要进一步坚定对党的历史伟业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做好党史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更好地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

(2)建党95周年教师党员学习党史心得体会2016

尊重历史、牢记历史、以史资政,一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沉渣泛起,甚至一度有蔓延之势。这股思潮不仅在理论上十分荒谬,而且在现实中危害极大。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坚持和发展*,必须高度警惕和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能任由历史虚无主义虚无我们的历史根基。

一、当前历史虚无主义的新表现

历史虚无主义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它在本质上不是一种学术思潮,而是一股反动政治思潮。它把西方的政治思想、政治制度、价值观念作为“普世价值”,作为研究历史的“标准”,以“还原历史”或“重新评价”为幌子,恣意歪曲历史的本来面目,企图通过否定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新中国历史,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进而动摇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根基。历史虚无主义的沉渣泛起,受多重复杂因素的影响。如果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电视政论片《河殇》的出笼算起,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的暗流涌动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历史虚无主义主要下手的领域,集中在“三史”,即党史、国史、中国近现代史,它所惯用的是主观臆测、断章取义、无中生有、抹黑虚构等手法。当前,这一思潮的扩散又有新的表现。

从历史虚无主义表现的内容上来看,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否定和虚无中国优秀历史文化,如丑化中华民族、抹黑爱国人物、否定中国历史创造与发明、中国历史上对人类的贡献等;二是否定和虚无中国近现代发展史,如否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否定中国对*的选择、否定中国改革开放的*性质与方向等;三是否定和虚无中国主流正能量价值观,如否定进步与高尚、否定团结与集体、否定利他与奉献、否定公平与正义,对我党我军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蓄意进行抹黑和贬损等;四是否定和虚无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与领导地位,如否定和抹黑毛泽东*等国家领袖、否定和虚无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选择、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等,把党史抹黑成“阴谋史”“整人史”,把新中国的历史污蔑成“苦难史”等。

历史虚无主义并不是对历史完全虚无,而是有所虚无,有所不虚无。它虚无的是马克思主义,虚无的是中国革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制度。但对叛徒、汉奸、反动统治者则不虚无,而是通过编造事实、混淆是非来加以美化,歌功颂德,以此达到蛊惑人心、搞乱思想的不良图谋。

二、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新手段和特点

历史虚无主义能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蔓延泛滥,必有其缘由。批判历史虚无主义,首先就要研究历史虚无主义,尤其是研究其最新手段和表现特点,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批判针对性强,靶向性强,切实提高理论斗争的成效。近些年来,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新手段和特点主要有:

一是从传播场域看,历史虚无主义已从传统媒体主要转移到网络空间。以前的历史虚无主义错误言论,大多是通过图书报刊(包括影视)等传统媒体进行扩散的。但近些年来,历史虚无主义的大量错误言论重点转移到了网络新媒体,通过网站、论坛尤其是博客、微博、微信等移动终端撒播。据统计,中国现有6.7亿网民,413万多家网站,网络已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之中。因此,历史虚无主义的“贩售点”重点在网络新媒体,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主战场也在网络新媒体。

二是从传播手法看,历史虚无主义特别善于制造“带毒”的历史知识碎片。近几年来历史虚无主义言论往往以碎片化的形式出现,抓住一点,大做文章。为何如此?这是因为历史虚无主义者很狡猾,抓住现时代很多民众往往只有碎片化阅读时间,注重“浅阅读”,以及移动终端日益普及的特点,大量提供“带毒”的信息碎片,让这些“毒素”密集侵占人们的碎片化阅读时间,并通过移动终端到处传播。“带毒”的历史知识碎片多了,就会拼成历史虚无主义的完整政治诉求,虚构、篡改党和国家的历史。而这种“带毒”的信息碎片,经过网民的转发、网络大V的转载,就会逾越社会底线,造成思想混乱,即使最后信息被更正,其先入为主的消极影响也是难以在短期内消除的。

三是从传播主体看,宣扬历史虚无主义的学者与其他阶层的代表性人物相互唱和,在很大程度上形成共谋关系。前些年,宣扬历史虚无主义的人物,有的是“学者”或所谓的“知名人士”,主要集中在学界、知识界。但近几年来,这一人群急剧地向其他社会阶层、群体扩散,个别的记者、主持人、演艺明星、民营企业家、自由职业者等加入进来,成为网络大V,与这些“学者”“知名人士”相互唱和,他们不少人居于公共舆论的金字塔尖,享受着信息社会和开明政治环境赋予的发声便利,但没有生产出优质公共舆论产品,反而屡屡发表曲解主流价值观、误导社会舆论的偏激言论,对历史虚无主义言论转发转帖,造成公众的思想困惑和社会负面影响。

四是从影响对象看,历史虚无主义以具有迷惑性的言论,加紧抢夺网民特别是青少年。当前,广大青少年已成为新媒体工具的重要使用群体。而青少年正处于思想不稳定、价值观念不成熟的成长发育期,他们的思想发展具有起伏性大、可塑性强的特征。历史虚无主义的主攻对象非常明确,即广大青少年。历史虚无主义的炮制者和传播者,利用青少年对新媒体工具的喜爱,抓住青少年关心的、亟待解决的切身利益问题,打扮成替青少年说话的“正义化身”,攻击历史和现行制度,制造思想意识上的混乱。

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6月,我国网民以10-39岁年龄段为主要群体,比例达到78.4%。其中,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31.4%,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最大。同时,互联网继续向低龄群体渗透。可见,青少年群体已成为网民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手机几乎已成为每个人的生活必需品,随着手机功能的不断丰富,青少年群体通过手机网络接触外部世界的空间越来越大,各种信息扑面而来,网络世界传递的信息和思想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仍将随着网络技术的拓展与创新持续扩大。在这种状况下,一旦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想和观点通过新媒体网络途径广泛传播,其形成的舆论阵势必将对广大青少年的思想造成强烈冲击。

三、坚决同历史虚无主义作斗争

历史虚无主义要虚无的是党和*中国的历史根基,要否定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事关根本,必须从政治高度引起重视。*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他指出“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制度。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了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就分崩离析了。这是前车之鉴啊!”??《关于坚持和发展*的几个问题》(2013年1月5日)。*这一重要论述,站在维护党和国家根本安全的高度,无比鲜明、深刻地揭示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和危害。

面对当前形势,我们必须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要继续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开展唯物史观的学习教育,加强对党史、国史的研究与普及,使广大党员和群众牢牢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掌握观察分析历史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正确看待历史。在此基础上,还要注重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思想要清醒,态度要鲜明。当前泛起的这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有着明确的政治诉求和现实指向。国内外敌对势力之所以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制度。所以,我们与历史虚无主义之间的斗争,绝不是什么学术之争,而是激烈的意识形态斗争,是关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着什么目标前进”等根本性问题上的斗争。对此,我们的思想必须始终清醒,决不能放松警惕,更不能掉以轻心。挺身而出捍卫真理是共产党员应有的高贵品质,勇于同错误倾向、错误思潮作斗争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有信心有底气的表现。在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这一大是大非问题上,党的理论工作者、党史工作者以及各级领导干部,态度必须特别鲜明,不能含糊其辞,不能退避三舍,不挂“免战牌”,不扮演“开明绅士”,不搞“爱惜羽毛”那一套,坚决抵制、批判错误思潮,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二是坚持用唯物史观研究、记述历史,还原历史真相。面对种种错误思潮,我们光靠互联网的管控和疏堵,靠思想教育,靠舆论引导,靠法律惩处来维护历史,还是不够的。要标本兼治,最根本的就是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之上。历史虚无主义的核心是唯心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之间具有天然敌对性。要坚持历史研究中的客观性、规律性、全面性原则。以丰富的史料、充实的论据、严密的逻辑、科学的方法,对历史虚无主义予以驳斥,用理论精准之箭去射谎言之靶。比如,可以分门别类地列出历史虚无主义的种种倾向、本质、危害,剖析其根源,铲除其土壤。要瞄准社会关注度高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研究,以富有说服力的成果武装人们的头脑,占领思想舆论阵地制高点,达到廓清历史真相、以正视听的目的。同时,要按照“一突出、两跟进”(突出开创和发展*时间段历史研究,即时跟进十八大以来*的决策部署、即时跟进以*同志为*的*的理论发展)的要求,做到党史研究与时代同步,把即时记载、现实研究与精编细研结合起来,编写高质量的党史教材和读物,书写好党史的新篇章。

三是善于运用新媒体,掌握话语权。党的理论工作者和党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新媒体作为舆论阵地的重要性,主动在新媒体发声,及时发现问题并主动作出正确回应,追踪一些新的热点问题加以解疑释惑,增强正面舆论影响力。把新媒体作为传播正史、社会正能量,反驳错误历史言论的新阵地。信息时代,人人手里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广播电台,信息一出现即达国内外,影响面很广。要强化阵地意识,敢于同时间赛跑,及时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好声音,凝聚共识,扩大话语权。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新媒体管理。要看到,有的社会网站和新媒体平台并没有成为我们的舆论阵地,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消解着主流舆论和主流价值。要把党管媒体的原则贯彻到新媒体领域,明确新媒体管理者和工作者主体责任,强化行业自律,提高“把关”能力。注重网络舆论监管,严格依法治网。任何人都没有法纪的豁免权。要对微博、微信上涉及党史、国史等各类信息进行系统清理,对于蓄意编造和传播历史谣言、诋毁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言行,对破坏民族团结、宣扬宗教极端思想和暴力恐怖信息等,要及时澄清、依法惩处,确保新媒体不为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提供空间和渠道。

四是关注民生谋发展,全力做好当前的事。历史虚无主义之所以拥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既源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所导致的社会意识领域的变化,也折射出改革开放和*中存在的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部分民众在认识上的困惑和矛盾,在客观上会助长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毫无疑问,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展现*的优越性,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才是铲除历史虚无主义土壤的治本之策。面对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面对种种躲不开、绕不过的矛盾和问题,我们要聚焦民生建设,关注群众呼声,解决实际问题,聚精会神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谐,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从而坚定*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样,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就会不攻自破,它的影响就会逐渐被控制在最小程度

相关文章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