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知识网

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发言稿 > 正文

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实践中建功立业发言稿多篇

高考知识网 时间:2023-08-27 16:06:45 

 【1】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实践中建功立业发言稿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中国进出口银行作为以促进对外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合作为主要职责的政策性银行,深入学用*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意义重大。尤其在当前进出口银行改革方案步入实施阶段,业务发展迎来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大背景下,以*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开创自身发展新局面,是中国进出口银行当前重要的任务。

一、抓统筹兼顾,促进改革协调发展

*指出,要清醒认识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把难点和复杂性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各种风险想得更深入一些,把各方面情况考虑得更周全一些,搞好统筹兼顾。只有做到全面统筹、兼顾多方,才能使改革平稳推进,使发展协调平衡,真正实现进出口银行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政策使命与自身发展统筹兼顾。作为一家国有政策性银行,进出口银行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特别是在经济下行时期,更要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全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最大限度地支持稳增长,调结构。进出口银行经营发展的目标与股份制商业银行不同,绝不是单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但不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也不意味着不考虑经济利益,而是要在盈亏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在保持适当利润、维持独立发展、不给财政增加负担的前提下,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要在资金来源和信贷规模等条件约束下,统筹兼顾政策性和效益性,就必须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同时对政策性业务的认识要更全面一些、更深入一些。那些国家发展急需支持而商业银行不愿意涉及、尚未涉及或介入不足的领域,即使不是低利率,也是政策性业务,但政策性不等于以低利率作为竞争条件去拓展业务。

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统筹兼顾。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抓好党建最核心的是要坚持服务中心、建设队伍这一根本要求,坚持在“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同时“聚精会神抓党建”,使从严治党新常态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为完成全面深化改革这个中心任务提供动力和保证。对于进出口银行这样一个经营性单位而言,业务工作是党建工作最大的亮点、最响的品牌,要以业务工作承载党建工作,以党建工作为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改革方案的全面贯彻实施提供坚强保证。进出口银行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主动承担责任,切实把党建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要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坚决防止“一手硬、一手软”。要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把每个条线、每个领域、每个环节的党建工作抓深入、抓具体。要坚持围绕中心主动思考、积极作为。要针对党建的重点难点问题,一个一个研究,一个一个解决,切实做到工作认真到位、工作谋划到位、工作指导到位、工作保障到位。

发展规模与发展质量统筹兼顾。经过二十多年快速发展,进出口银行业务规模大幅增长,表内外资产总额已突破2.6万亿元人民币,在国际同类机构中位居前列,在国内金融同业中也达到中型银行的水平,这意味着进出口银行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阶段,我们不仅要注重业务发展,更要注重管理提升、风险防范,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保持资产质量良好态势,促进规模、质量与效益的协调均衡和全面腾飞。要认识到,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风险则是硬约束,是银行的生命线。要正确处理业务发展和风险防范的辩证关系,实现风险管控与业务发展同步提高,既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又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规模是前提,质量是基础。没有规模,就体现不出我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没有质量,就是不控制风险的乱发展,等同于不发展。规模必须做大,风险必须控制,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可偏废。要坚持规模增长与效益提升并重,提高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抓作风建设,保障改革平稳推进

*指出,推动改革发展事业,关键在党,关键在广大党员干部要有优良的工作作风。作风建设是改革发展顺利推进的根本动力和保障,必须时时抓、处处抓、人人抓。

大兴勇于担当之风。作为政策性银行,进出口银行担负着执行国家政策、维护国家利益、促进企业发展的责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进出口银行全体干部员工,都必须认清自己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对经济金融领域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都为进出口银行改革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但同时这也是党和国家对进出口银行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进出口银行处在外交的前沿,在配合政治外交、境外资源开发、海外投资并购、改善国际舆论环境等方面,做更多的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提供的优惠贷款、进出口融资、“走出去”信贷等政策性金融业务已被实践证明是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开展经济外交、与发达国家进行抗衡斗争的重要手段。在当前更加错综复杂的外部新形势下,我国的发展更加需要进出口银行这个解决矛盾、克服困难、化解压力的重要工具。可以说,进出口银行所肩负的使命和担子很重。我们的工作做好了,将在经济、市场和政治、外交等多方面为我国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我们必须站在这个高度,树立全局观念、战略思维和全球视角,主动出击、不等不靠,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我行政策性金融职能作用,综合运用信贷业务、基金业务、中间业务、资金业务、咨询业务等,大力支持事关我国对外战略大局、涉及国家利益的项目。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难题,只有通过实干才能破解;一切机遇,只有通过实干才能抓住;一切方法,只有通过实干才能见效。我们要摆脱错误的传统认识和教条式的理解认知的束缚,摆脱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在改革发展过程中绝不能一招一式都去引经据典,用条条框框去套实践,更不能被其他国家、其他单位的理论和经验束缚住。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适用一切企业的改革模式。进出口银行必须按照现代化银行的标准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去实施改革,要借鉴却绝不能照搬其他金融机构的改革经验,通过不断的实践,摸索出一条可以把自身优势和特色充分发挥出来的、具有进出口银行特色的改革之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实干,再宏伟的梦想也是空想,不落实,再好的部署也只是纸上谈兵。要把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钉钉子精神贯彻到进出口银行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甩开膀子干,鼓足劲头干,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解决业务发展的重大问题上,放到解决改革创新的突出问题上,放到解决经营管理的紧迫问题上,将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切实落到实处。

大兴开拓创新之风。*强调,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创*。谁不创新,谁就跟不上历史前进的脚步,谁就会被激烈的竞争淘汰出局。开拓创新是进出口银行发展的内在需求。当前,进出口银行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既面临有利条件和难得机遇,也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固守传统做法、传统业务,是没有出路的,要发展只能依靠不断的开拓创新。如何开拓创新呢?高高在上、呆在办公室里,与实际脱节,是不会有开拓创新的成果的。只有立足实际,坚持需求导向,主动深入基层、深入企业,了解经济的形态特点,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才能真正了解企业转型升级需要什么样的金融服务,化解产能需要什么样的金融服务,“走出去”和国际化需要什么样的金融服务,才能设计出符合需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在开拓创新的过程中,要敢闯敢试,不能有畏难情绪和思想。紧紧围绕国家发展、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大胆地闯,大胆地试,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敢于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允许试点,通过实践,发现问题,进而改进我们的工作和规章制度。

三、抓领导班子,引领改革快速前行

*指出,领导干部只有带头走正路、干正事、扬正气,才能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起到上行下效的正向带动效应。领导班子作为“关键少数”,在进出口银行改革发展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示范带头作用。只有自身过硬才能真正做到上行下效,带动引领全行干部员工共同为进出口银行的改革发展事业奋斗。

过好忠诚奉献关。作为国务院直属的政策性银行,进出口银行的各级领导班子都必须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和发展*的高度去履行“忠诚奉献”之责。在当前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考验面前,要保持足够的政治定力,做到旗帜鲜明不摇摆、立场坚定不动摇、态度坚决不犹豫,不为困难风险所惧,不为杂音噪音所扰,不为传闻谣言所惑,自觉在思想上划出红线、行为上明确界限,始终与党同心同德,为党不懈奋斗。作为领导干部,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是最基本的政治素质,无论接触到的人员和信息多么庞杂,在这一点上绝不能含糊,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保持高度一致,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绝不散布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或违背中央决定的言论,绝不制造传播政治谣言及丑化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并且要担负起帮助分管部门和单位的干部员工抵制西方错误思潮影响的责任。要强化党的意识,提升党性修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和人民工作,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对党组织坦诚、向党组织负责,牢记*指出的“七个有之”,坚决不做“两面人”,坚决不搞团团伙伙。要自觉接受监督,自觉锤炼党性,带头参加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积极开展经常性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自觉以先进典型为镜,深学细照笃行,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绝不做党组织中间的“特殊人”。

过好团结合作关。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生产力,团结出战斗力。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团结对于一个单位而言至关重要,进出口银行一定要把各级领导班子都建设成团结合作、具有强大凝聚力的集体。具体而言,一是要从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入手,努力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不断修炼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驾驭全局的能力。领导班子成员的品行对于一个单位是无声的榜样和号召,要带出一支好的队伍,首先自己就要做一个好的领导。二是要发挥团队的作用。要搞好一个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的个人能力和素质固然十分重要,但是个人的能力和智慧总是有限的,发挥团队的作用更加重要。领导班子成员间要互相尊重,要善于与不同性格和能力的其他班子成员合作,充分调动彼此的积极性、碰撞出火花,展示和发挥彼此最大才能和作用。三是要充分发挥“一把手”的协调引领作用。在与班子成员相处中,“一把手”既要善于当好主角,又要善于当好配角。在大事上多思考多把关,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该民主的时候民主,该集中的时候集中。要落实好分工负责制,放手让班子其他成员去干,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及时补台,既要放得开,又要补得上、补得好。

过好纪律规矩关。*和*反复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我们党的硬性约束、刚性限制和行为底线,不能做到严明纪律、严守规矩,党组织将成为一盘散沙,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将无从谈起。一是要严格组织生活。班子成员要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和更高的政治觉悟,高质量落实党内组织生活,切实防止出现组织生活不经常、不规范、不严肃等现象。不论党龄长短、职务高低,都必须严格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真正在组织生活的洗礼中得到锻炼,绝不能当组织生活的“局外人”和“特殊人”。二是要从严管理监督。对班子成员要从严管理、关口前移、注重预防,对于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做到抓早抓小抓细,早提醒、早发现、早纠正。对于各种渠道反映上来的、涉及班子成员的问题,党组织要及时采取措施,该诫勉谈话的就要诫勉谈话,该批评教育的就要批评教育,该严肃处理的就要严肃处理,切实解决失之以察、失之以宽、失之以软的问题,切实防止“小病拖大,大病拖死”。三是要践行群众路线。班子成员要抛开面子,放下架子,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了解群众的迫切需求,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接受群众的各种监督,切实与群众打成一片,防止脱离群众。

过好廉洁自律关。领导班子是一个单位的“火车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班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代表着单位的形象,影响十分重大。在廉政建设方面,领导班子成员能不能带头严格自律、廉洁从政,起着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率先垂范;禁止别人的去做的,自己绝不能越线,以身作则。首先,领导班子成员要时刻自重,注意维持自身良好形象。自重是一个人处事的最基本准绳,更是领导干部的安身立命之本。自重就是要守住做人的底线,要始终保持思想上健康向上、道德上诚实善良、行为上遵纪守法。第二,领导班子成员要勤于自省,注意保持自我清晰认知。自省就是通过检查自己的言行,反省自己的缺点,不断修正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任何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有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或错误。自省是领导干部认识不足、改进错误,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方法。勤于自省,就是要在出了问题时,在面对批评和责难时,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只有勤于自省,才能将他律变为自律,真正做到廉洁自律。第三,领导班子成员要严格自警,强化自我约束。自警是一个人修身养性、自我约束、自我保护的重要方式。自警可以帮助领导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少犯错误乃至不犯错误。要经常提醒自己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做事、用权,绝不触碰“高压线”。第四,领导班子成员要坚持自励,砥砺意志品质。自励就是要用远大的理想信念和先进榜样人物来时刻鞭策自己、激励自己,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和饱满的精神状态。进出口银行的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挑战,这更要求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砥砺意志,始终保持警醒,始终保持清正廉洁。

  【2】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实践中建功立业发言稿

党的十八大以来,*对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丰富发展了*教育理论,是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的重要论述,是教育系统的重大政治任务。

一、坚持科教兴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2013年9月,*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贺词,指出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强调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把“更好的教育”摆在人民“十大期盼”的首位,并强调指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顺利实现。这些重要论述,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属性,阐明了教育在实现中国梦伟大征程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我们要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未来的理念,推动落实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要形成大力推动优先发展教育的合力,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二、推进立德树人,培育践行*

*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他强调,培育践行*,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少年儿童从小就要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培养*和接班人提供了重要遵循。我们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引导学生从小树立“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追求,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断完善大中小学有机衔接、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生学业质量标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筑牢广大青少年践行*的思想文化根基。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完善“青少年志愿服务制度”,引导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的认识。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形成良好校园文化环境。

三、把握正确方向,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指出,要秉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兼收并蓄,吸取国际先进经验,推进教育改革,并特别强调要把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为方向明、见效快的改革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改革是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集中反映了以改革推动发展、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增强活力的深谋远虑。我们要把完善和发展*教育制度、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总目标,以推进管办评分离为基本要求,以转变政府职能为突破口,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新格局。把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探索建立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把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作为着力点,探索形成教育教学内容更新机制、协同育人机制、社会评价机制,构建小学、中学、大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合作的育人格局。

四、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一再强调,要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要努力让每个适龄儿童都能享受良好的教育,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都能实现个人的梦想和追求。义务教育一定要搞好,让孩子们从小受到好的教育。*还强调,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治贫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重视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是新时期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指导方针。我们要以改善农村教育为重点,完善农村中小学布局,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继续加大力度实施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和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比例。以保障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为底线,积极推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进一步做好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政策衔接,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状况,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使更多的学生接受优质教育,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五、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

*指出,中国这么多人,教育上去了,将来人才就会像井喷一样涌现出来。他强调,要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要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既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又及时更新知识,既刻苦钻研理论又积极掌握技能,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这些重要论述,强调了教育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中的重要作用,对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的教育发展观,坚持规模和质量相统一,推动教育内涵发展;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认真制定中小学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开展教育质量监测,推动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类型层次结构和区域布局结构。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改革创新高等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实行督学责任制,建立教育督导部门归口管理、专业机构提供服务、社会组织多方参与的专业化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体系。

六、加强队伍建设,支持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支持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敬的职业。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他强调,广大教师要牢固树立*理想信念、终身学习理念和改革创新意识。这些重要论述,阐明了教师队伍建设的地位作用、工作方针和根本任务,为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我们要把“三个牢固树立”作为根本要求,引导广大教师带头践行*,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切实关心教师成长进步,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特别要对农村基层、边远艰苦地区工作的教师和青年教师给予更多关心关爱。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努力提升教师素质,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学科领军人才和教育家。

七、推动综合施策,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多次强调,要切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落实已有的政策和措施,努力创造就业岗位,尽力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就业创业,并研究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长远措施。这些重要论述,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民生福祉改善的高度,强调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对做好这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高等教育的重点工作,加强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健全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扩大基层就业项目规模和范围,引导毕业生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主动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和领域建功立业。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力扶持更多毕业生自主创业。

八、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同世界各国的教育交流

*指出,中国将加强同世界各国的教育交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推动人类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留学人员的方针政策,更大规模、更有成效地培养我国改革开放和*急需的各级各类人才。广大留学人员要找准专业优势和社会发展的结合点,找准先进知识和我国实际的结合点,真正使创新创造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内引外联、牵线搭桥,当好促进中外友好交流的民间大使。这些重要论述,阐明了教育对外开放对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不断提高教育对外开放对国家外交大局、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切合度和贡献度,努力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支持国内高水平教育机构走出去办学,优化中外合作办学类别、学科结构和地区布局,建立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落实好留学中国计划,不断提升来华留学教育水平。充分发挥孔子学院综合文化交流平台作用,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健全工作机制,为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为国服务、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创造良好环境。

  【3】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实践中建功立业发言稿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科学分析文化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坚持*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文化强国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党的中央全会专题研究和部署文化建设问题,体现了*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文化建设承载历史使命的科学把握,反映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决定》强调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决定》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阐述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历史宣言和行动纲领。我们要深刻领会推进文化改革发展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奋力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为加快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一、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永葆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战略举措

一个政党的先进性首先表现在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只有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才能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结合时代条件,围绕党的宗旨和中心任务,提出自己的文化纲领、文化目标、文化政策,发挥文化工作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党的事业无论处于艰难探索阶段还是蓬勃发展时期,对文化建设的重视都坚定不移、从未动摇。

在上世纪40年代中国抗战最困难的时期,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至今仍闪烁着时代光芒。他在一开篇就鲜明指出,要“求得革命文艺对其他革命工作的更好的协助,借以打倒我们民族的敌人,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务”,深刻揭示了文化建设对于我们党实现自身宗旨、完成历史使命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对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和文化发展规律性的把握不断深化、日益自觉,推动文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为*注入强大动力。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江泽民同志把“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上升到我们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高度,强调指出:“*的优越性不仅表现在经济政治方面,表现在能够创造出高度的物质文明上,而且表现在思想文化方面,表现在能够创造出高度的精神文明上。”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发展*先进文化,是*的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显著标志。”进入21世纪,党的十七大号召全党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出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实践证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在风云变幻中立于不败之地,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重视和发挥文化建设在坚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中的基础性作用。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我们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发展*先进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对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至关重要。正如《决定》所强调的,必须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我们要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建设反映时代进步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的先进文化,进一步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始终发挥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作用,始终成为*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发展*的内在要求

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幅度增强,一个生机盎然的*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的成功探索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的伟大成就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赞誉。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开拓*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总体布局,就是要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实现*的宏伟目标,我们必须同步推进*、*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建设,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4个方面达到相互协调的更高境界。

文化建设是*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渗透在各个领域,与其他建设相辅相成、相互支撑、互为条件。文化建设不仅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越来越大,而且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日益突出。在经济发展为文化发展创造物质条件的同时,文化建设也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形成经济的文化含量不断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逐步增强的良性互动局面。文化建设是推进政治建设、发挥政治制度优势的深厚土壤。文化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文化建设与政治建设息息相关。扩大*民主、建设*,需要在全社会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营造有利于政治建设的文化氛围。文化建设既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必须持之以恒地发挥文化在振奋民族精神、引导教育人民、纾解社会情绪、营造稳定和谐局面中的独特作用。可以说,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相互交融程度正在不断加深。文化自觉的程度、文化建设的水平,深刻影响着其他建设的内涵和进程。我们必须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正如《决定》所明确指出的,“物质贫乏不是*,精神空虚也不是*。没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这是我们党对*文化与*关系所作的精辟论述,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必将推动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迎来一个新的高潮。

三、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要矛盾。党的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决定》进一步指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这充分表明了文化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特殊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深度拓展。

文化改革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人民越富足,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就越高;国家越富强,对国民精神境界提升的要求就越高。回顾世纪之交,当我国城乡居民生活从温饱步入总体小康,社会的精神文化需求明显增加。总结国际经验,当一个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或超过3000美元,国民的文化消费需求将呈现快速增长甚至是井喷的态势。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提升,我国进入消费结构提升、文化消费活跃的阶段,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前所未有地强烈,呈现出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日益迫切,而我们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还远远不能满足城乡居民需要,既有总量严重不足的短缺,也存在供需之间的结构性缺口。展望未来10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之日,十几亿中国人对实现自身文化权益的要求、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必然更高、更加多样化,而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标志之一,也将成为衡量民生改善程度及社会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必然要求全面提升国民文明素质。这是党和国家事业代代相传、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当前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人文素养与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进程还不相适应,公平与正义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民主与法治意识等仍有待提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公民的文明素质已成为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短板,迫切要求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进一步发挥文化建设在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中的作用,以*引领社会思潮、弘扬社会正气、培育文明风尚,塑造崇高人格和民族精神品格,培育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全党全社会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共同意志。只有这样,我们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才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同步提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共同增长的小康社会。

四、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课题

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应有之义。我国经济连续30多年保持了近10%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但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传统发展方式越来越难以为继。进入“十二五”时期,中央明确提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这就要求我们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的附加值,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提升文化产业的比重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选择方向。文化产业以创意为源头,是一种科技含量高、资源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知识密集的绿色产业,在增加就业、扩大消费、拉动内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文化产业逆势上扬,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电影产业出现井喷式增长,2010年票房过百亿元,连续6年增幅超过30%,进入全球电影市场前十名,扭转了国内电影票房前五名都是进口大片的局面。出版行业整合资源、改革体制,组建了若干个跨地区跨行业、资产和产值双双过百亿的大型企业集团,整个行业年产值突破1万亿元。网络游戏产业的规模达349亿元,动漫游戏、数字音乐、数字电影、网络视频、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公共视听载体、数字出版、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等新兴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迅速崛起。文化产业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科技结合所产生的创新创造优势正在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可以预见,未来现代信息技术更加广泛的应用,不仅将深刻改变社会生产方式和人们生活方式,而且将极大改变产业业态和文化产品生产、传播与消费方式。能否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我们坚持统筹城乡、区域文化发展,推动文化惠民工程等重大文化建设项目重心下移,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和中西部倾斜,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向城乡基层延伸,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丰富了贫困地区、边远山区和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城乡、区域文化建设差距大、发展不平衡,农村、中西部地区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农民及城镇低收入居民、农民工等群体文化生活还很匮乏。必须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这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把这项任务完成好,才能真正实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总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直接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决定》强调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充分体现了中央通过文化改革发展促进实现主题主线的战略思路,这是极富远见卓识的重大举措。

五、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解决当前文化领域突出问题、实现文化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伴随着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我国文化建设空前发展和繁荣,取得了辉煌成就,呈现出活力迸发、硕果累累、英才辈出的崭新面貌,走出了*文化发展道路。我国文化发展进入了历史上最好时期。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伴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我国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既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我国文化发展整体水平还不高,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相比,与急剧变化的国际形势提出的要求相比,还不完全适应。《决定》深入分析了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从8个方面指出了当前文化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文化在推动全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中的作用亟待加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任务繁重;舆论引导能力需要提高,网络建设和管理亟待加强和改进;有影响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力度需要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文化走出去较为薄弱,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需要进一步增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

文化领域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对我们提出了严峻而紧迫的现实课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就难以落到实处。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忧患意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冷静审视,进一步提高对新的形势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重大意义的认识,抓住机遇,积极谋划,在改革创新中破解难题,在科学发展中提升水平,努力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

六、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要保证

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正如《决定》所指出的,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离开了文化支撑,即使有繁荣的经济,强国地位也难以确立,更不易巩固。综观全球,许多发达国家均拥有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和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加快文化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日益呈现出相互依托、相互支撑的态势。

当前,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优势充分显现,得到许多国家的关注和认同。与此同时,我们积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对外文化交流格局,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崭新形象和我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在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提升我国文化影响力和感召力方面作了一些新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我国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建立了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机制,与145个国家签订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签署了近800个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划,与近千个国际文化组织和机构开展文化交往。构建了中美、中俄两大人文交流合作机制并提升到战略层面,与欧盟、东盟、非盟、阿拉伯联盟、上海合作组织和东北亚加强了人文交流合作。人文交流对增进国际理解和政治互信、促进文化相互借鉴、维护文化多样性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树立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文化大国,但丰富的文化资源还没有转化为较强的文化软实力。我国文化国际影响力与经济国际影响力很不相称,文化产品输入国角色与物质产品输出国地位很不匹配,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特别是我国国力的显著上升,引起了一些国家的疑虑和不适应,如何增加国际社会对我国和平发展、和谐世界理念的理解和认同,使我国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是我国软实力建设面临的新课题。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决定》指出,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再次强调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文化强国,对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广泛开展人文交流,坚持政府与民间并举、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并重,推动优秀文化产品走向世界、造福人类,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让各国人民全面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民族情感和发展进程,深切感受中国开放包容的博大胸怀和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真诚愿望,为我国*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新贡献。

七、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寄托着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梦想和追求。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凝聚着中华民族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撑。没有文化强国就没有现代化强国。正如《决定》所强调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

在世界文明史中,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延绵至今而生生不息,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古代中国曾有领跑世界数百年的经济盛世,更创造出熠熠生辉的灿烂文明,即使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优秀传统文化饱受风雨磨难,却依然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在*制度下,中华文化经过改革开放伟大时代的锻造更加成熟,在与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相互交流中更加充实,呈现出与时俱进、开放包容的恢弘气度,彰显出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的时代追求,展现出民族的魅力、时代的光芒、国际的视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今天,我们这个底蕴深厚的文明古国已经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展现出光明前景。在这样一个历史时刻,《决定》第一次把建设*文化强国作为奋斗目标,作出重要战略部署,系统阐释了基本内涵和整体要求,发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动员令。这就要求我们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破除障碍,吐故纳新,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奋力开拓创新,创造出文化的新辉煌,永葆中华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展望未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前景坚信不移,对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光明未来矢志不渝。*中国必将跻身世界经济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行列,也一定能够成为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文化强国。

伟大的时代呼唤着繁荣的文化,我们肩负着前所未有的历史重任。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周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走*文化发展道路,为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相关文章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