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知识网

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观后感大全 > 正文

动画片追梦观后感作文

高考知识网 时间:2023-08-26 00:58:04 

动画片《追梦》以绍兴市优秀残疾人轮椅上的巨人骆润法、无臂书画家陈伟强、无臂才子丁京华、残疾人企业家王志丽、残奥冠军娄小仙等五人为原型创作,根据他们的真人真事改编,通过残疾人自强不息、乐观向上和回报社会的事迹,去激励青年人尚德守礼、忠诚勇敢的品格和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

《追梦》观后感

“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这是对现代战争空中力量的生动阐释。尽管孙武写下这句话时,世界上还没有空军。

国产大飞机研制项目,是中航工业西飞“铸长空重器”的壮举,从研制立项到一飞冲天,中间发生了无数动人的故事。

以此为背景的话剧《追梦》,就是在展现西飞职工为“鲲鹏”项目所做的巨大奉献。这部话剧此前在企业多次演出,引起了职工极大的共鸣。此次再度引人注目,是因为不久前进京连演了3天,在更大范围内引起了巨大反响。每一场都能听到观众席间的饮泣之声,似乎在诠释着什么是可歌可泣。

这部戏的主旨并不标新立异,就是耳熟能详的职工敬业奉献精神;甚至其表现形式也不免有些落俗套:一个记者的采访、多年分离的父女、有些斧凿痕迹的误会……但是,它为什么能引起观众如此强烈的共鸣?在我看来,很大程度上在于一个“真”字。

这部话剧的参演人员,除两位男女主角来自专业团体外,其他都是西飞的职工,有技术员、试飞站工人、工会干部、幼儿园保育员等。他们演的,也都是在大飞机项目中自己的经历、身边发生的事。职工演、演职工,成为本剧最大的“戏眼”。

这部话剧最大的成功,在于求真。它反映的是实实在在发生在企业的事,而那些演员,则是这项事业的参与者。剧中那些动人的情节??不眠不休的加班,人手一碗的方便面,为了工艺冲突的争吵,以及因长途奔波而流产的技术员,坚守生产现场而与父亲永别的总工程师……这些,都是他们的亲身经历。他们在剧中的表演,则是不折不扣的真情流露。纵观全剧,就像是欣赏一首长篇叙事诗,没有高调的抒情,没有高深的宏论,在不疾不徐之间,平缓地叙事,却别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我们经常听到有人夸奖某位演员的演技,说演得像极了,就跟真的一样。而他们,这些“演员”,本来就是真的。如同武功的至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一样,从艺术上讲,他们的这种“不演之演”,当是表演艺术的境界。

一个好的演员、好的作家,在创作艺术形象之前,都少不了体验生活这一关。作家赵树理,长年生活在农村,才能写出栩栩如生的小二黑、李有才形象。巩俐为了拍《秋菊打官司》也曾深入陕西农村住了很多天,甚至学会了一口地道的陕西话。我见过一些演技高超的演员,能够说哭就哭,说笑就笑,片刻之间就转换自如。但其演技高则高矣,不过很多作品没有真情,总能看出表演的痕迹。很多时候,看着很容易就“出戏”了。而在《追梦》中,由于演员们的本真,观众不自觉就“入戏”了,与他们同喜同悲,同歌同泣。本剧的最后是一场实景,大飞机“鲲鹏”在发动机轰鸣声中拔地而起,一飞冲天,剧中人热情拥抱,剧场中掌声响起,此时,已分不清是戏里戏外。

《追梦》的成功之处,还在于“求精”和“求新”。启用大量群众演员,在艺术上是一种创新。别看他们都是平时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职工,但演技绝不输于专业团体。这些群众演员没有因为话剧的业余性而降低了专业水准与艺术追求,反倒因他们对角色(其实就是他们自己)的熟稔,表现出一种“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境界,对观众来说,则达到一种“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效果。

说到底,表演只是一种艺术形式,从最深处打动人心的,无疑是“铸长空重器,挺大国脊梁”的强国梦想,可以说,是大飞机项目所寄托的“强国梦”首先感染了这些干部职工,又通过他们的艺术表现,感染到全体观众。其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及它所凝聚起的精神与力量,何尝不是同样的道理?


相关文章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