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知识网

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观后感大全 > 正文

学习人民的好干部张鸣岐观后感精选

高考知识网 时间:2023-08-20 03:21:32 

张鸣岐(1945-1994),祖籍山东省昌邑县,1945年10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66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197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人民的好干部张鸣岐观后感(一)

辽宁卫视频道播出了专题片《人民的好干部?张鸣岐》,皇姑塔湾职工积极响应集团号召,带着无比怀念和崇敬之情观看了此专题片,观看过后大家心灵上受到了很大触动,同时更深深被这位人民的好干部、好公仆、好书记的精神所感动和激励。

专题片从忠诚、干净、担当三个方面为观众再现了一名优秀党员领导干部的光辉事迹,张鸣岐同志生前任辽宁省锦州市市委书记,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1994年7月14日,在锦州凌海市抗洪抢险一线指挥抗洪时不幸牺牲,时年49岁,省政府授予他"革命烈士"称号,省委做出向"党的优秀领导干部"学习的决定。时至今天,虽然张鸣岐同志离开我们已经21年了,但张鸣岐同志"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的优秀品质依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生前一个个生动真实的故事与现如今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相契合,是我们学习的楷模,高度体现了在当今和平年代一个人民公仆热爱祖国、心系百姓的情怀。

当前水务集团正是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作为水务人,我们要向张鸣岐同志学习,学习他一心为民的赤子热肠,学习他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学习他事不避难的担当精神,学习他廉洁自律的慎独境界,把"三严三实"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在思想和行动上与集团保持一致,为企业发展履职尽责,多做贡献。

人民的好干部张鸣岐观后感(二)

近日,辽宁省委书记、辽宁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希对学习张鸣岐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张鸣岐同志是辽宁大地上成长起来的先进典型,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与好干部标准和‘三严三实’要求是一致的,是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就要以张鸣岐为榜样,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不懈追求‘三严三实’境界,永远秉持共产党人真理的力量、人格的力量。

学习张鸣岐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把对党忠诚作为基本追求。张鸣岐信念坚定、守正修德,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都处处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对党忠诚是组工干部的履职之魂,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就要做到在党爱党,在党信党,在党为党,认真学,特别是熟读研讨*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读原文,悟原理,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认真学习党章党纪党规,强化党的意识、党员意识,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不断增强对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行动中,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在大是大非面前毫不动摇,在各种风浪面前定如磐石,始终与以*同志为*的*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坚决贯彻党的组织工作方针政策;坚决抵制违反党章要求的各种行为,坚决同一切有悖党的原则和纪律的行为作斗争,加强党性修养,强化组织观念,增强政治定力。

学习张鸣岐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把公道正派作要义。张鸣岐同志对人民群众具有深厚的感情,在20多年的工作中始终把人民群众装在心中,他下基层调研去的最多的就是特困企业职工和农村贫困户家庭。到锦州工作不久,就主持制定困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办法,设立生活保障周转基金和生活救济基金,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公道正派是组织工作的生命线,是组工干部的立身之本。做组织工作,不仅以群众的利益为标准,还要围绕群众的需求配班子、用干部、育人才,做到公道地对待干部、公平地评价干部、公正地使用干部。善于识别和考察干部,历史、全面地看干部;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使得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

学习张鸣岐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把严谨细致作为一贯要求。张鸣岐同志最讲认真,解决任何一件重要问题都事先调研,摸实情、出实招,从细处入手、向实处着力。组织部门素有严谨细致的优良传统,组织工作无小事,凡事皆需考虑周全、仔细操作。学习张鸣岐,就像他一样谋划推进工作要立足实际、分析实情、力求实效,考察评价干部坚持历史、全面、客观地分析研判,使组织工作更加务实高效。以极端负责的态度,用至严、至细、至精实现"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做到谨言慎行、沉着稳重,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做的不做,确保"在我这里不让工作延误、不让差错出现、不让形象受损".

学习张鸣岐开拓进取的担当精神,把敢于担当作为应有品质。张鸣岐同志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多次在危急关头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党赋予组织部门管干部、管党员、管人才之权,组工干部就要铁肩担重担,主动向中心聚焦,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公道正派选干部配班子,攻坚克难抓基层打基础,不拘一格聚人才促发展,不仅要保质保量完成好任务,更要努力打造亮点、创造特色。要攻坚克难、改革创新。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着力解决组织工作的重点


相关文章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