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知识网

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观后感大全 > 正文

关于朗读者第七期告别观后感300字

高考知识网 时间:2023-08-17 20:42:38 

篇一:朗读者第七期告别观后感300字

4月2日,带着家乡味道的曹文轩走上了央视第七期《朗读者》的舞台。在主题为“离别”的这期节目中,曹文轩以一篇《草房子》向我们娓娓道来,他和故乡和父亲的种种告别。

“虚拟告别”让他理解了爱

当主持人董卿在介绍完曹文轩后问道:“《草房子》中的小男孩桑桑和校长桑乔这两个人物,是你和你父亲的原型吗?”曹文轩回答说:“您完全可以把里头的桑桑,看成是一个叫曹文轩的男孩,也可以把那个小学校长桑乔看成是我的父亲。”

曹文轩14岁那年生了一种“怪病”,脖子上有一块肿块,城里医院诊断为不治之症。

“我记得回到家的时候,邻居二妈问我爸,宝宝的病没事吧?”曹文轩说,父亲本来是个非常强大的人,可是就在那一刻他崩溃了,眼泪“唰”地就流下来,哽咽着说:“二妈,我没福气!”从那个时候,曹文轩就以为自己要离开这个世界,此后很长时间,他一直在想象着到时和家人会怎样告别。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父亲背着他到处求医。当人们看到父亲不停地把他背出去,又不停地背回来的时候,“他们想到了,在我父亲心中,有比他个人荣誉更重要的一样东西,就是他儿子的生命。”曹文轩说。

最后父子两人去了上海,一个老大夫确诊这只是淋巴结核,会好起来的,“父亲再一次泪流满面”。这一次的“虚拟告别”,让曹文轩更深刻地理解了生死,理解了告别,理解了爱。

为求学与父亲第一次告别

作为第四代儿童文学作家的代表人物,曹文轩这位带着水乡童年记忆的北大教授,有着作家与学者双重身份,谈起家庭对他的影响,他说:“对我一生来讲,父亲给我打了灵魂的底子,让我喜欢写作,让我能够写作的,是我父亲。”

曹文轩认为,如果不是父亲,大概他也不能到北大读书。上了北大之后,曹文轩面临着和故乡和父亲的第一次告别。

“那个时候家里非常穷,穷到一个随行的箱子都没有,然后父亲用一块珍藏了很多年的木材给我做个箱子。”曹文轩在节目说,至今他也不太明白,父亲留着这块木材究竟是干什么用的,“我当时就是觉得,父亲好像有一种预感,他的儿子有一天会求学上路,他的儿子得有一只箱子。”

父亲后来就请一个木匠,把这块木材给做了一只非常非常漂亮的箱子。曹文轩能够去北大上学,对他的父亲来讲也是一生的荣耀。“他那个时候唯一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怎么让他的儿子非常体面地上路去远方。”曹文轩说。箱子做成后,父亲亲自刷的油漆,刷了好几遍油漆。那箱子装了他的书本,也装了一段难以忘怀的人生。

后来,曹文轩离开家乡去外地求学,那时候他坐在船上,看着父亲在岸上对他挥手道别,他的视线渐渐模糊……曹文轩知道,告别无处不在,也不必难过,该难过的只怕是无处告别。

诀别是最让人无法接受的告别

然而,曹文轩与父亲真正的告别,就那样突然就来了……

1997年11月17日,曹文轩正在家里看书,他的大妹夫从家乡盐城打去一个电话,他在电话里说,“爸爸心脏病发了,爸爸要跟你说话!”

“我父亲就在电话的那一头,声音听上去并不是很痛苦,但是比较微弱。他说自己会好起来了,劝我不要急着往家赶,继续写我的东西。”曹文轩说,父亲留给他的最后一句话是:人家都说你家文轩是个大孝子!

当曹文轩收拾完东西正要拉开门出发的时候,电话铃又响了,他拿起电话,那端是一片哭声,父亲已经走了。

曹文轩至今想不起来自己是乘什么交通工具回的家。他只记得从盐城到家乡的公路已经修得非常平坦了。“这不是分别,是诀别,是分别里头最让人无法接受的告别。其实,这个大自然,在这片天空下,不是山,也不是水,而是满满的各种各样的告别。”曹文轩说,作为一个作家他知道,文学写了上百年上千年,其实做的就是一篇文章??生离死别。

在得知自己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的第一时间,曹文轩打电话给盐城的妹妹,让他们去乡下父亲的墓前告知一声。

在节目的最后,曹文轩为远在天堂的父亲朗读《草房子》片段。他说,小说《草房子》就是在父亲去世之后写的,而且父亲就是这部小说里的主角。

篇二:朗读者第七期告别观后感300字

节目中,姚晨谈起了在自己生命中短暂出现却时常浮现于脑海的一些人。说到求学时的难忘岁月,她提到了在自己无处可去时,收留自己的“胖姑娘”。那时候,两人挤在一张极小的木板床上,“基本她就占了三分之二,然后我占了三分之一”,姚晨还开玩笑说自己“像个蝙蝠似的趴在墙上睡了一个月”。那种“异乡人收留异乡人”的温暖让她十分感激,谈及最后一次遇见,她难掩遗憾,“生命中好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默默地不见了”。另外,姚晨还与观众分享了自己与月嫂魏姐的故事。在第一次当妈妈的手足无措中,魏姐就像是她的战友,陪她度过了人生中最特殊的一个时期。“我发现她真的很爱孩子,她永远比我们更早发现孩子哪长了红疹,哪哪不太好”,关于魏姐细致的情感付出姚晨记忆犹新。她还特地给魏姐写了一篇文章,记录下这段时光,“希望自己也能记住她,包括将来土豆长大后看到文章也能知道有这样的一个人疼过他”。

带着自己对那些陌生人的感念,姚晨把所有的情感都倾注在朗读当中。她用真挚的声音,不徐不疾地把《阿长与<山海经>》中的每一个片段娓娓道来。有趣的生活细节,惊喜的《山海经》,在姚晨的朗读中显得十分生动。温情的讲述之下感情却并不平淡,结尾“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更是把所有积攒的感情瞬间喷发,把鲁迅对阿长的那份深厚情谊和哀思展现得淋漓尽致。听完姚晨的朗读,观众们纷纷表示“太感动了”“听得都入迷了”“从中听到了鲁迅对长妈妈的情感”。

“每一次遇见,就像是一场告别”,“遇见”与“告别”是人生必经之路。继首期以“遇见”作为主题词之后,央视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本期以“告别”作主题,嘉宾在感念过去的同时,也勾起了观众深藏于心底的情愫。

篇三:朗读者第七期告别观后感300字

在“朗读者”节目当中,曹文轩先生说“文学写了上百年上千年,其实做的就是一篇文章,生死离别。”

这让清明节回家的我不禁陷入沉思,的确是啊。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的告别,我们阻止不了,我们意料不到,我们能做的就是每次的告别,都要,好好告别!昨天去给姥姥姥爷上坟,今天去山上看了奶奶,说也奇怪,却有两种感觉,在姥姥姥爷的坟头,舅舅们、二姨、妈妈他们就好像一次和他们的母亲父亲的聚会一样,悲伤的好像并没有显露出来,更多的是兄弟姐妹之间互相调侃,然后告诉姥姥姥爷一些事情,希望姥姥姥爷在天之灵保佑一些自己的话语,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下完成了这样的仪式。

去给奶奶上坟时,睡了一路的我不知道为什么马上上山时顿时非常清醒,就好像以前马上到爷爷奶奶家,该找具体熟悉的房子,准备下车了。在奶奶的坟头上,我和爸爸、二姑跪着烧钱的时候哭成泪人,爷爷也在一旁流眼泪,擦鼻涕,对于奶奶的离去,我们在家尽量避而不谈,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太伤感的话题了,就如跪在那里,我们三个叫着奶奶,每个人都在心里想着关于奶奶的不同的事,我当时才明白,真正的思念是有很多幻想的,那时的我相信有另外一个世界,相信奶奶在那个所谓的阴间生活着,我们这些烧的钱,奶奶会拿走,并且这是生活所需要的,看到奶奶旁边的那些坟地,应该就是她在那边的邻居吧,奶奶对性格那么要强,在那边一个人是不是生活还是那么节俭,那么井井有条。我多么希望那些都是真实存在的,我虽然见不到奶奶,可奶奶是以另外一种方式活着,并且她可以看到我,我只希望奶奶在那边不要亏待自己,好好生活。

对于奶奶的遗憾太多了,我为什么不能再早懂事一些,再早一点去关心到奶奶,唉,一切都能只是懊悔.…我那些失去亲人,我们作为子孙后代,会以不同方式去怀念你们,一代接着一代,还有好多的离别,甚至是诀别,爱还在的亲人,注重每一次告别。

相关文章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