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知识网 时间:2023-08-25 19:04:52
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
通知指出,地方党委制度是我们党执政治国的重要组织制度,完善这项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省市县三级地方党委作为本地区的领导核心,在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推动党的奋斗目标实现上居于关键位置、负有重大责任。地方党委工作必须进一步加
强,地方党委领导能力必须进一步提高。
1996年4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对加强和改善地方党委领导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该条例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决定予以修订。
通知强调,《条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和改革精神,突出地方党委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健全地方党委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制度基础,完善地方党委运行机制,是新形势下做好地方党委工作的基本遵循。《条例》的制定和实施,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地方党委工作,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知要求,地方各级党委要按照《条例》要求,坚持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创造性开展工作相结合,坚持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和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相结合,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坚持党委领导和支持保证国家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相结合,确保在本地区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党委要全力抓好《条例》的学习贯彻,中央组织部要会同中央党校等单位,通过举办专题研讨班、培训班等方式,深入抓好《条例》的学习培训;地方各级党委要对《条例》的学习贯彻工作作出专门安排,通过深入系统学习,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深刻理解《条例》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不断提高运用《条例》做好党委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强督促落实,确保《条例》各项规定要求落到实处。
下面就一起来和小编看看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专家亮点解读吧。
20年来《条例》首次修订
夯实执政治国和自身建设的制度基础
“郡县治,天下安。”地方党委工作制度是我们党执政治国的重要制度,地方党委强不强、领导作用发挥好不好,事关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提高,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
1996年4月中央曾印发《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对加强和改善地方党委领导发挥了重要作用,时至今日已经适用了20年。此次,经过修订,新版《条例》由原条例的7章40条调整为7章33条,新增了“组织和成员”一章,将原条例第5章“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一条”压缩为1条,并入“职责”一章。
新版《条例》在突出地方党委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健全地方党委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制度基础、规范地方党委组织架构和成员配备、强化全会的决策和监督作用、完善地方党委运行机制等五方面,均有新提法和修改。比如,原条例对全会决策监督事项与常委会职责规定不够明确,新条例对此进行了细化,并突出强化了全会的决策和监督作用,特别明确必须通过召开全会讨论和决定的9项重大事项,而原条例只提到了5项。
“党委本身具有极端重要性,地方党委在地方工作中起到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谢春涛向记者表示,“十八大以来,*强调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党章是原则性的,很多内容还需要建章立制、具体细化。此次地方党委工作条例修订也是落实《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夯实我们党执政和自身建设的制度基础的题中之义。”
“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证明,什么时候重视党委建设、发挥党委作用,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忽视党委建设、弱化党委作用,党的事业就会遇到困难甚至挫折。”谢春涛说。
两位专家一致表示,随着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原条例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如,对地方党委的组织构成和成员配备未作明确规定,对议事决策规定不够完善等。省市县3级地方党委作为本地区的领导核心,在贯彻落实*决策部署、推动党的奋斗目标实现上居于关键位置、负有重大责任。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地方党委工作条例的修订势在必行。
亮点1:
强化地方党委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制度机制
突出地方党委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
此次《条例》修订突出了地方党委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规定地方党委必须认真履行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记者发现,新版《条例》明确规定,地方党委必须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书记必须履行抓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专职副书记职责主要是协助书记抓党的建设工作,常委会其他委员履行分管领导从严治党责任。常委会应当定期研究党建工作,每年至少向全会和上一级党委专题报告一次抓党建工作情况。
新版《条例》在健全地方党委发挥核心领导作用的制度基础、完善地方党委运行机制等方面也作出了相关制度设计。例如强调了地方党委的重要性和职责,即在本地区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对本地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行全面领导,对本地区党建全面负责,即两个“全面”;明确了地方党委实施领导的边界,厘清了党委和政府的关系,规定地方党委主要实行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等。
针对实践中全会决策监督与常委会职责界限不够明确,常委会容易代替全会作出决定,从而造成全会作用弱化的问题,新版《条例》突出强化了全会的决策和监督作用,对全会和常委会决策事项作了细化,提法更加明确。
中央党校政法部肖立辉教授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新条例体现了三个强化:一是强化了地方党委常委会其他委员履行分管领域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二是强化了地方党委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制度机制;三是强化了全会的整体功能,更加重视发挥全会的决策和监督作用。新条例的运行,可以使得地方党委主要负责人、党委常委、委员三者权权力边界更清晰、权力运行更规范,有利于党内政治生活良性化、有利于党内政治生态的净化。
“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十八大以来,地市委书记落马40余位,县委书记100余位。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强世功认为,地方党委工作条例的修订,制度机制的完善,对地方党委一把手内设“高压线”、外念“紧箍咒”,既能够使他们发挥积极正面作用,又能够制衡他们手中过分膨胀的权力,避免一言堂、乱作为。
亮点2:
对常委会委员名额作了具体规定
创设地方党委委员、候补委员辞职和自动终止制度
《条例》新增“组织和成员”一章,规范了地方党委委员、候补委员配备,明确了配备要求和配备结构。规定委员、候补委员配备应当具有代表性,符合党龄、年龄、性别、专业等方面要求。
《条例》的一大亮点,是地方党委委员、候补委员辞职和自动终止制度的创设。新版《条例》规定,因调离本地区、辞去公职、退休等原因不适宜继续担任党委委员、候补委员的,因当辞去或由所在的党的地方委员会按程序免去其党委委员、候补委员职务。死亡、丧失国籍、被追究刑事责任、被停止党籍、受到留党察看以上党纪处分的,党委委员、候补委员职务自动终止。
常委会是党的地方委员会的核心决策层,常委会委员是地方党委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关键少数”。新版《条例》对地方党委常委会委员配备也作出了统一规定,明确了常委会委员配备的原则,规定常委会委员配备,由上级党委根据工作需要,按照有利于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提高议事决策水平的原则决定。同时,对常委会委员名额也作了具体规定,即省级11至13人,市县两级为9至11人。个别地方需要增减的,由*决定或省级党委根据中央精神审批。
新版《条例》还明确了地方党委委员、候补委员配备要求和结构做出了详细规定。《条例》规定,委员、候补委员应该具有代表性,符合党龄、年龄、性别、专业等方面的要求。除了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之外,一般还应当包括同级人大常委会、政协、法院、检察院主要负责人,工会、团委、妇联主要负责人,以及一定比例的基层党员。
在强世功教授看来,新版《条例》规范了地方党委组织架构和成员配备,更加重视构成的代表性和功能发挥。“过去党委人员组成可能党政干部较为集中,此次《条例》规定,除了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之外,一般还应当包括同级人大常委会、政协、法院、检察院主要负责人等,那么来自各方面、各界别、各阶层的意见都能够有所反映,能够有效提升党委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程度。”
亮点3:
明确副书记职数与职权范围
进一步健全地方党委领导集体职责分工
地方党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以前,地方党委一般配备3至4名副书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地方各级党委按照中央关于领导班子配备改革要求,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度,大幅减少副书记的职数,大部分地区实行了“一正两副”模式,即一名党委书记,两名党委副书记,其中一人兼任政府正职,另一人为专职副书记。但实践中,也有个别民族自治地方因工作需要仍保留3-4名副书记。
记者发现,新版《条例》对地方党委副书记的职数作出明确,规定设副书记2名,其中一人兼任政府正职,另一人为专职副书记。个别民族自治地方需要适当增加副书记职数的,由*决定或者省级党委根据中央精神审批。
针对不担任政府职务的专职副书记的职责,以往缺乏明确的成文规定,在实践中各地做法也不统一。记者发现,为了进一步厘清专职副书记的职责定位,健全地方党委领导集体职责分工,新版《条例》首次在“职责”一章中对专职副书记的岗位职责进行了具体规定,即主要协助书记抓党的建设工作,同时可以根据需要协调和负责其他方面工作。
专职副书记以前因为职责不明,处境尬尴,被民间戏称为“在重要的会议作不重要的主持,在不重要的会议作重要的讲话”。强世功教授认为,加强党的领导,同时意味着党承担的责任更为重大。对专职副书记职责做出明确的规定,对党委科学分工,有助于提高党委运行效率,这可谓也是一大亮点。
相关阅读:
经过修订,新《条例》内容由原来的7章40条调整为7章33条,新增了“组织和成员”一章,将原《条例》第5章“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压缩为1条,并入“职责”这一章。新修订的《条例》内容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第一,突出了地方党委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新修订的《条例》规定了地方党委必须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书记必须履行抓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专职副书记职责主要是协助书记抓党建,常委会其他委员履行分管领域从严治党责任;常委会应当定期研究党建工作,每年至少向全会和上一级党委专题报告1次抓党建工作情况。
第二,健全了地方党委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制度基础。新修订的《条例》强调了地方党委在本地区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规定地方党委主要实行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明确了实施领导的7个方面内容;完善了地方党委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机制;要求地方党委加强对同级人大、政府、政协等的领导。
第三,规范了地方党委组织架构和成员配备。新修订的《条例》对地方党委组成和党委委员、候补委员及常委会委员配备作出了明确规定,其中,省级常委会委员配备名额为11至13人,市、县两级为9至11人,并对个别地方需要适当增减的情况作出了规定。
第四,强化了全会的决策和监督作用。过去,对全会决策监督和常委会职责界限不够明确,常委会容易代替全会作出决定,从而造成全会作用弱化。这次修订对全会和常委会决策事项范围作了细化,特别是明确了必须通过召开全会讨论和决定的9项重大事项,并规定全会听取和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或专项工作报告。
第五,完善了地方党委运行机制。新修订的《条例》在总结一些地方实践经验基础上,确立了“书记专题会议”。专家表示,这一制度的创设在地方比较受欢迎,书记办公会议取消后,各地对拟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的重大事项酝酿环节做法不一。比如“五人小组”会议主要是酝酿干部问题,但还有很多其他议题缺乏有效酝酿机制,书记专题会议为此提供了平台,这也是对民主集中制的贯彻。
此外,新修订的《条例》还完善了地方党委决策程序,提出要健全地方党委决策咨询机制,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强调地方党委应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度,将有效防止书记“一言堂”现象。
新《条例》是提升运行效率“法宝”。它不仅保障了地方党委领导进一步健全集体职责分工,还力促地方党委提升整体运行效率的制度必然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
2023-08-13 03:45:29山东大学在福建高考招生计划人数和专业代码(参考)
2024-06-08 08:59:56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在福建高考招生计划人数和专业代码(参考)
2024-06-08 08:56:34陕西高考610至620分左右理科可以上什么大学
2024-06-08 08:53:10湖南上东北师范大学多少分 分数线及排名
2024-06-08 08:49:38天津艺术职业学院对比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分数线排名
2024-06-08 08:46:04保定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怎么样?录取分数线多少分
2024-06-08 08:42:14达州燃气阶梯收费标准燃气多少钱一立方
2023-08-21 22:57:56广安燃气阶梯收费标准燃气多少钱一立方
2023-08-25 11:34:06宜宾燃气阶梯收费标准燃气多少钱一立方
2023-08-19 17:07:322020年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全文
2023-08-23 11:48:592020年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看点解读
2023-08-21 02:50:0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问答解读
2023-08-11 22: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