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知识网 时间:2023-08-27 21:44:53
不见大雁阅读答案
不见大雁
(1)鸟的天性是飞翔。在高高的蓝天之上,在烟波浩淼的江河湖海之上,在曲线优美的山脊之上……鸟儿不远千里万里地自由飞翔着。
(2)同时,鸟儿是最具灵性的。“倦鸟而知返”,“笨鸟先飞”,“穷秋南去春北归”。
(3)被我称作第二故乡的天台山,有一片莽莽苍苍的大森林。山下,终年不断走着一道清澈的溪流。听不到水波的喧闹,也看不见壮观的水势,就那么悠悠闲闲不急不忙地流淌着。在地势低洼的山谷间,还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深潭,潭水下泄,汇入溪涧,然后流淌,流淌。
(4)一条清溪,优美地流了千年、百年。
(5)秋天的时候,溪流变得更加潺?。阔大的水面如同深碧的颜料一样透彻清澄,水波闪烁着点点光斑……
(6)这个时候,数以万计的大雁从山那边,从树林间,从遥远的天际,一只衔接一只,一群簇拥一群,掠过阔大的水面,铺天盖地似的飞过来了!大雁们扇动着翅膀,拍打着晚霞,激溅着水花,然后亦飞落于清溪,壮观的场面,真应得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我的记忆之中,还有那亦近亦远、亦断亦续的群雁飞鸣之声,犹如九天飘散的音乐,如慕如诉如歌,充斥于天地之间。这一切让人怦然而肃然。尽管时间好像流水一样地流过了三十年,可是那雁鸣的余音袅袅,至今不绝如缕于我的耳际。
(7)一条清溪,优美地流了千年、百年。现在,它还那样地流淌着吗?群雁飞落清溪的场面还那样地壮观吗?
(8)故乡相逢,又是在秋日西风夕阳送别的时候。
(9)可是。没有看见天边的几行雁字,也没有听到一声隐约的雁叫。还是儿子在上小学的时候,他一边朗诵着“秋天到,雁成行”的儿歌,一边奇怪地问我:“爸爸,大雁怎么还不飞来呢?”是啊!是啊!我们已经很久没有见到春去秋归的大雁了。“衡阳雁去无留意”,“言不到,书成谁与”等等一类的诗句,空留于发黄的书页间和我们无奈的叹息中。而对孩子来说,一生都在远离自然的环境中行进,听不见鸟鸣,而只在书本上隔膜地读到关于大雁的故事,他们的生命将会是一种多么孤独与贫瘠的情景呢?他们多么想看见那从天外飞来的雁阵,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又排成“人”字,扇动着优美的翅膀,从眼前飞过。然后,兴高采烈地吹着口哨,也像鸟儿一样飞进课堂……
(10)可是,对于同样有着记忆的大雁来说,同样有着自己的苦恼与孤寂。
(11)也许它们早已厌倦了这古老的村庄一变而为闹市的喧嚣,以及这喧嚣所裹挟着的孤寂?
(12)也许它们被猎人无情的子弹击中,跌落于芦苇丛中或陷身于沙滩沼泽?
(13)然而,生态学原理却揭示着另一个更为严酷的事实:溪岸两边茂密的阔叶林带几乎在一夜之间被砍伐殆尽,只有几株形影相吊的芦苇在萧瑟的秋风中低吟,再加上上游水源的枯竭,昔日阔大无比的溪流早已被乱石荒沙挤成一条细细的狭长的水痕。没有了那片树林的嫩叶、细根、果子,无异于断绝了它们的食粮。
(14)大雁是有灵性的,它只能选择适宜于它生存的环境;同时,大雁也是无法改变它的天性??飞翔,它们原是自由的鸟儿,为了生命的自由和自由的生命,远远地避开人群,飞走,远远地飞走,甚至不愿回来。
(15)自由的鸟儿选择自由的飞翔。从此,它在我们的视野中悄然消失了。
(16)不知道,是出于怀旧还是一种凭吊,在昔日清溪落雁的旧址上建了一座名曰“落雁公园”的建筑。在它的周围又星罗棋布着一座座高高的群楼。在群楼之上凭窗遥望清溪的居民们,在夕阳余晖之中,能够看见群雁与落霞齐飞的情景吗?
(17)蓝天空旷,没有大雁飞过。
(18)天空寂寞,人也寂寞。
14、第(6)段说“这一切让人怦然而肃然”。请指出“怦然而肃然”的原因是什么。
15、根据上下文回答下面问题
(1)文段(9)中画线短语“孤独与贫瘠的情景”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10)中画线短语“自己的苦恼与孤寂”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本文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17、“天空寂寞,人也寂寞”一句的含义是什么?以此结尾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14.我“怦然而肃然”是因为大雁飞过的场面非常壮观;同时由于群雁飞鸣之声犹如九天飘散的音乐充斥于天地之间。
15.(1)远离自然,只能从书本上而不是从身边感受到自然之美。(2)喧嚣的环境,枯竭溪流,树林的消失,甚至猎人的残害等生存困境所带来的种种感受。
16.文章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例如:①三十年前,溪流清澈,水面阔大,树林茂密,群雁齐飞;三十年后,溪流干涸,树林消失,大雁远离。②“我”惊叹过雁群飞过的壮观场面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佳美景,而儿子只能从书本上知道这些。
17.“天空寂寞”,是说大雁不再飞过;“人也寂寞”,是说人们虽然建立了“落雁公园”,却再也无法看见群雁与落霞齐飞的情景,孩子更只能从书本上认识雁阵。作者以此昭示我们:人类过度伤害自然,其实是在自残和自毁,我们只有学会珍惜大自然,才能与自然和谐共处。这样结尾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同时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引人深思。
中国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
2023-08-13 03:45:29山东大学在福建高考招生计划人数和专业代码(参考)
2024-06-08 08:59:56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在福建高考招生计划人数和专业代码(参考)
2024-06-08 08:56:34陕西高考610至620分左右理科可以上什么大学
2024-06-08 08:53:10湖南上东北师范大学多少分 分数线及排名
2024-06-08 08:49:38天津艺术职业学院对比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分数线排名
2024-06-08 08:46:04保定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怎么样?录取分数线多少分
2024-06-08 08:42:14河北纪念建党97周年党建知识有奖竞答活动试题答案
2023-08-18 04:10:27关于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培训试题库
2023-08-20 11:45:48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试题和答案
2023-08-24 13:16:28阅读题野菊花阅读答案
2023-08-13 19:22:34楚子发母阅读练习翻译及答案
2023-08-22 06:32:40六一居士传阅读练习翻译及答案
2023-08-23 01:5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