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知识网 时间:2023-08-15 13:19:54
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总方略学习心得体会10篇
“坚持和发展*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立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在新的历史起点,以*的新一届*续写这个伟大篇章,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新形势下加快推进*提供了行动指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一个层次分明、逻辑严密的有机统一体。以坚持和发展*为根本方向,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根本目的,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战略指向,以坚持和发展*为基本遵循,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支撑的结构体系,体现了*治国理政的宏观逻辑。
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看,不同历史阶段和发展时期的社会形态、资源配置方式和国家管制方式等呈现出不同形式,并经历着相应转型。整体来看,社会形态经历了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再向信息文明的转型;资源配置方式经历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向又好又快的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型;国家管制方式由命令方式转向民主法治。*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便是在这样的客观背景下提出的,为在新的发展阶段推进*提供了基础依据。
一、根本目的:“中国梦”
*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那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参照标准是什么呢?是与过去时代的中国相比么?当然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国防、外交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重新回到中国曾经有过的世界领先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追赶西方,超越西方的进程。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什么提出“中国梦”呢?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树立和坚持明确的理想信念,如果没有或丧失理想信念,就会迷失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就会像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就会失去精神支柱而自我瓦解。“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亿万中国人民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共同愿望和美好憧憬。
“中国梦”是历史的,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现实的,体现了当代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未来的,是在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前提下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梦。*将实现“中国梦”作为治国理政的根本目的。目的与目标不同,目的是希望实现的结果,目标是衡量结果实现与否的标准。“中国梦”中所蕴含的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是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目标。梦想只有变成现实才能够真正造福人民。如何按照*的要求,实现“中国梦”呢?一是,坚持并不断拓展中国道路,即坚持和发展*,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二是,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即*,坚守*。三是,持续凝聚中国力量,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扬人民主人翁精神,让人民实现人生出彩梦,努力将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在“中国梦”的旗帜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用实干成就梦想。
二、基本遵循:“中国道路”
*在新进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专题研讨会上指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什么是道路呢?道路是特指一般意义上的中国道路,既对坚持的事业、实现的目标和遵循的路径的科学选择。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的使命是解决如何实现民族复兴这一问题,坚持和发展*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基本遵循。*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围绕承载起在落后的中国实现民族复兴这一使命,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指向,在现代化目标和路径问题上的战略选择。按照*治国理政的宏观逻辑,*的实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科学发展之路。*所奉行的根本政策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科学发展之路。*的实质与完善和发展*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质相通。发展*制度便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便是以科学发展为遵循来实现*。
*的治国理政思想是基于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遵循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变迁的内在逻辑。市场经济带来利益多元化,利益多元化带来诉求多元化和价值多元化,导致社会分层出现,社会结构发生变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人民的需求会发生变化,这便推动党的政策的调整,政策要求不同,道路便也不同。在生存型阶段,人民的需求目标是实现温饱,需求内容主要是“将蛋糕做大”,满足需求的途径主要围绕经济增长(量的增加)做文章。由此,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了“党在*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国家而奋斗。*的实质便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经济增长之路。也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作为路径,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国家。在发展型阶段,人民的需求目标是提高生活质量,需求内容主要是“将蛋糕做好分好”,满足需求的途径便主要围绕科学发展做文章。由此,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的内容,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可见,新形势下,*发生了调整,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经济增长之路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的科学发展之路。在路径方面,新增“五位一体”;在发展目标方面,新增了“和谐”。
三、主要理念:“五大发展理念”
基于当代中国发展的客观基点和时代特征,*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他寄希望于“以发展理念变革确保如期建成全面小康”。作为实现“小康梦”和“中国梦”的依托和基点,“五大发展理念”是*治国理政新理念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理念具有统摄作用,“五大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发展的思路、方向和着力点。从党的理论创新的发展历程看,“五大发展理念”是关于发展理论的一次重大升华,引领发展行动,并对治国理政谋篇布局。作为升级版的科学发展观,“五大发展理念”分别承载不同使命。创新承载发展动力使命,实现发展动力转换,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协调承载平衡发展使命,加强薄弱领域发展,增强发展后劲,形成平衡发展新结构;绿色承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使命,解决资源环境和全球生态问题;开放承载发展内外联动的使命,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共享承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使命,实现共建共享。可以说,面对“三个没有变”和“三个前所未有”这样特殊的发展时期,“五大发展理念”为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明确发展目标,制定战略部署,提供了基本依据。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主体的结构体系,体现了*治国理政的价值导向。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发展与“五大发展理念”有机统一。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提出创新和协调发展诉求;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绿色发展诉求;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提出开放和共享发展诉求。“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创新发展是动力源泉,协调、绿色、开放发展是三大载体,共享发展是最终目标。
“理者,物之必然,事之所以然”。“五大发展理念”致力于破解发展难题,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怎么做”的问题。“创新”在发展中处于“牛鼻子”的位置,致力于破解发展动力难题。创新发展要求变革经济增长着力点,从变化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挥创新发展的引擎作用。“协调”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体现辩证的发展所遵循的普遍联系原则。协调发展致力于破解发展结构失衡问题,主要体现在“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支撑带”的国家战略和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绿色”是在严格遵守客观规律的前提下,破解我国环境资源约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产业结构的必然要求。绿色发展体现了与工业文明的“黑色”发展模式的彻底决裂。“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致力于破解发展的内外联动不畅问题。开放发展要求统筹协调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主动构建与国际社会的互利合作模式。“共享”是*的本质要求,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根本动力的唯物史观的内在本质。共享发展致力于破解发展不公平问题,实现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治国理政的创新理论和政治主张,追求辩证发展、整体发展与系统发展,致力于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领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大发展理念”也体现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三者相互统一、相互融合,共同把*全面推向前进。
四、总体战略:“四个全面”
“四个全面”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从坚持和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出发,逐步提出并形成的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战略布局,也是*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宏大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宏大目标。“红船精神”“红旗渠精神”和“北大荒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以实现民族复兴为己任的精神。新形势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应历史,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阐明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逻辑关系。他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质依旧是发展,在发展中又增添“五大发展理念”的新内容,更加重视发展的质量和发展模式的创新。按照*的论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我们的小康还是全国各民族的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他还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主体。“把党内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广泛团结起来,把国内外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汇合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此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
(二)根本动力:全面深化改革。历史已经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临新的复杂形势,通过不断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这将为实现全面发展的跨越打牢基础。
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中存在诸多改革的因子,“韶山精神”“小岗精神”和“特区精神”等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创造源泉。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全局性工程、协同性工程和利民性工程。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是建立*,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三)现实保障:全面依法治国。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便在法治道路上不断探索。十八大以来,*基于历史经验与现实任务,科学分析了*建设的基本理论,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依法治国的新思想和新论断。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这是坚持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指出,坚持*道路,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和*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整体,必须维护党的执政地位与领导地位。具体到每个党政组织或领导干部,便必须在法治轨道上造福人民。全面依法治国的“法”必须是良法,既体现全体人民意志的法律,其中蕴含着“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等精神。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法治体系,建设*。如何实现这个总目标呢?按照*的论述,第一,要切实增强宪法意识,推动全面贯彻宪法。“坚持依法治国,首先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第二,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通过全社会共同参与,依靠良好的环境,实现人人自觉维护法治权威。第三,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方面肩负重要责任,所有干部都要行动起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楷模。总之,*治国理政的战略主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法治之路。
(四)主要依托:全面从严治党。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治党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自身的高要求,是提高执政水平的基石。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遗传了从严治党的因子。“苏区干部好作风”、延安精神,以及“两个务必”和“赶考”的西柏坡精神等都体现了从严治党的光荣传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指出,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全党一定要增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自觉。按照*的论述,全面从严治党最根本是改进党的作风。作风建设是攻坚战,持久战。“追求崇高,上不封顶;堵住漏洞,下有底线”是打赢这场战争的基本遵循。改进作风的根本途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作风问题本质是党性问题,抓作风建设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思想教育要结合落实制度规定来进行”。按照以上逻辑,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是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有机结合。要使加强制度建设的过程与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相得益彰。面对新形势下诸多严峻挑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任务。*强调,要不断以反腐倡廉的新成效取信于民。此外,必须继续探索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特点和规律
党员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总方略发言稿8篇
2023-08-18 08:54:56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总方略的核心内容解析
2023-08-16 05:32:47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总方略四个全面心得体会10篇
2023-08-17 11:46:19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总方略党课讲稿ppt资料
2023-08-14 07:16:17山东大学在福建高考招生计划人数和专业代码(参考)
2024-06-08 08:59:56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在福建高考招生计划人数和专业代码(参考)
2024-06-08 08:56:34陕西高考610至620分左右理科可以上什么大学
2024-06-08 08:53:10湖南上东北师范大学多少分 分数线及排名
2024-06-08 08:49:38天津艺术职业学院对比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分数线排名
2024-06-08 08:46:04保定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怎么样?录取分数线多少分
2024-06-08 08:42:14两不愁三保障内容2020年最新
2023-08-11 00:31:232020年最新的精准扶贫“八个一批”是什么?
2023-08-18 03:12:132020年关于宁夏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精神
2023-08-12 02:04:28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开学时间入学指南及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查询
2023-08-23 15:36:20石家庄科技信息职业学院开学时间入学指南及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查询
2023-08-18 19:03:56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开学时间入学指南及录取通知书发放时间查询
2023-08-20 00: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