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知识网

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通知公告 > 正文

中国老年人口统计图,中国老年人口比例图表

高考知识网 时间:2023-08-12 07:54:24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作为世界经济火车头的中国,现在越来越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通常,65岁以上的人口比率超过总人口的7%,就被称为“老龄化社会”,而超过了14%就被称为“老龄社会”。中国在2005年达到了7.6%。实际上中国在2001年就已开始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从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法国用了115年,英国用了47年,德国经过了40年,而日本只用了24年,速度之快非常惊人。根据联合国的人口统计数据,中国将在2024年至2026年前后进入老龄社会,速度与日本大体相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是中国实行了独生子女政策,导致了出生率的下降。当然,出生率下降不会马上与人口老龄化联系在一起。目前能够参与经济活动的15至65岁的“生产年龄人口”仍在增加。这一人口比率较高的国家,往往具有增长潜力。这就是所谓的“人口红利”。从普遍经验来看,如果对人口结构问题应对得当,充分利用人口红利就可以赶上发达国家,为此就需要建立一个能够吸纳年轻人的劳动力市场。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几乎实现了完全就业,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人口红利的作用。那么,中国会怎样呢?从人口构成来看,人口红利期始于1965年至1970年。当时中国正处于*高潮,由于生产效率低下,1965年至1978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只有3.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但劳动力人口将在转为减少。日本的人口红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结束,而中国也像韩国和台湾一样,预计在左右结束。韩国和台湾的收入已经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尚不足4000美元。换言之,在中国成为发达国家之前,人口红利就将结束。中国农村有很多的农民,他们实际上处于失业状态。他们作为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寻找工作。中国只要充分发挥农民工的作用,就可以延长和长期享受人口红利。上海和北京等城市的发展就归功于此。但另一方面,人口红利期也有可能缩短。流入城市的多数是年轻人,大量老年人留在农村反而加速了农村的老龄化。此外,年轻人一般学历较高,而留在农村的老年人往往不具备农业以外的经验、知识和技术。今后,他们不可能像年轻的农民工一样寻找工作。如果那样的话,人口红利期又有可能缩短。网:
中国老龄化现状最新:
首先,我国老年人口规模较大,老龄化速度有所加快。
2012年,我国大陆总人口达到135404万人,其中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为100403万人,占全部人口的74.1%,较2011年下降0.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为12714万人,占当年全部人口的9.4%,比重较2011年上升0.3个百分点。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增多。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从1982年的62517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100403万人,年均增加1262.9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从1982年的61.5%增加到2012年的74.1%,年均增加0.4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也在稳步增长,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从1982年的4991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12714万人,年均增加257.4万人;老年人口占比从4.9%增加到9.4%,年均增加0.15个百分点。
从国际比较情况来看,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198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总量为4980.6万人,占全部人口比重为5.1%,低于世界0.9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总量相当于美国、日本和俄罗斯三个国家之和;2012年,我国老年人口总量为1.17亿人,占全部人口比重为8.7%,高于世界0.9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总量超过美国、日本和俄罗斯三个国家之和的近30%。我国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老龄化速度有所加快。1982-2002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年均增长219.3万人,而2002-2012年年均增长333.7万人,近十年年均增量较之前二十年多增114.4万人;从占比来看,1982-2002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年均增加0.12个百分点,而2002-2012年占比年均增长0.21个百分点,近十年年均增量较之前二十年多增0.09个百分点。
从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人口年龄结构的抚养比指标来看,我国人口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总抚养比显示,1982-2010年,整体呈下降趋势,从62.6%下降至34.2%。但是,总抚养比近两年持续增长,2011年和2012年分别为34.4%和34.9%,显示出全社会的人口抚养负担正在加重。细分抚养比显示,我国少儿抚养比从1982年的54.6%大幅下降至2012年的22.2%,而同时老年抚养比从8.0%上升至12.7%。

上述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呈现总量扩张、增量提速的发展态势,人口抚养负担正逐步加强。
其次,老年人口分布不均,老龄化呈现转移趋势。
众所周知,我国人口众多,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发展形势也表现出明显的区域不平衡性。从地区分布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人口老龄化形势相对严峻,西部地区的人口压力相对较小。从时间走势来看,东部地区人口老龄化正逐渐向中部和西部地区转移。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31个省、区、市中,有北京、天津、上海和浙江4个省市的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这些省市全部属于东部地区。2012年,有天津、江苏、安徽、山东、湖北、湖南、重庆和四川8个省市的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其中属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各有3个,属于西部地区的有2个。老年人口占比高的地区增多,一方面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愈发严峻,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人口老龄化呈现转移趋势。
此外,未富先老迹象显现,经济发展压力增强。
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来看,大部分国家都是在物质财富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进入到人口老龄化阶段,相应地这些国家有足够的财力来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而本世纪初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时,物质财富积累则相对不足。2001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到7.1%,按照联合国标准正式进入到老龄化社会,而当年人均GDP仅为1041.6美元,不及德国、英国和加拿大的1/20,仅为美国和日本的3%左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2012年,我国人均GDP虽然大幅增长至6188.2美元,但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多数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经济发展压力依然较强。:
中国老龄化人口预测图: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人口老龄化的巨大压力,考验着政府规划养老的能力。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中国有各类老年福利机构37623个,养老床位245万张,仅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1.5%,不仅低于发达国家5%?7%的比例,而且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2%?3%的水平。
此外,养老除了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之外,还需要大量的适合老年人心理、医学等诸多方面的专业护理服务。未来养老的发展应该是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逐渐走向社会化,变家庭养老为社会养老,由政府承担是大趋势。尽管机构养老在中国老年福利服务体系中处于补充地位,但其作用却是相当大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特别是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农村城市化,人民群众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现有的养老设施总量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不仅如此,由于养老服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建设滞后,中国现有养老服务队伍远远不能适应养老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2009年),中国城市老年人失能和半失能的达到14.6%,农村已经超过20%,这部分老人需要专业的护理和照顾,按照老年人与护理员比例3:1推算,全国最少需要1000万名养老护理员。
全国老年福利机构的职工只有22万人,取得养老护理职业资格的也不过2万多人,不仅与中国几千万失能老人的潜在需求相差甚远,而且由于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其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服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养老机构、床位和专业人员的严重匮乏,已经成为许多城市养老服务的瓶颈问题。

网:

中国人口老龄化表图:




话说亚当?斯密 普林斯顿大学 经济学讲座教授 邹至庄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象是很明显的。以年龄分组的人口变化,可以从附图中看出。
在1980年,年龄50岁及以上的人口与20~49岁人口的比例是148/400=0.37。而到2010年,已增加到350/670=0.52。到2025年,该比例预期会增加到526/600=0.88。原因是1980年以后,4岁及以下的儿童人数的下降。我们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来补充社会的生产力。
请注意人口学专家现在可以预测2030年20岁及其以上的人口数目。原因是这些人已经出生,而且他们以后的死亡率是可以准确预测的。到2030年时,20岁以下的人口比较难预测,因为这些人现在还没有出生。但是由于可生育年龄段的女性已经出生,人口学专家可以使用她们的人数和中国的人口政策来较好地进行预测。

这个图表的数据来源于10年以前。但是图表可以显示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象。如果读者不同意图表的数据,可以用自己的代替。这不会影响本文关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主题,而且可以检验联合国人口司的预测是否准确。
我们1980年制定的人口政策,使得今天老年人的比例相比于30年前产生了大量增加。老龄化的进程还将在未来20年继续。由于篇幅限制,本文不能讨论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影响。众所周知,人口老龄化会给中国带来严重的问题,唯一的解决办法是提高人口出生率,以提高总人口中年轻人的比例。
2014年我国老龄化人口
中国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昨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截至目前,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超过2个亿,占总人口的14.9%。这一比例明显高于10%的联合国传统老龄社会标准。去年全国老龄委预计,未来20年中国将进入老龄化高峰。“未富先老”成为中国越来越突出的问题。
截至2012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1.9亿,占总人口的14%。去年中国老龄委办公室发布消息称,去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就将突破2亿,未来20年平均每年增1000万老年人,到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
目前全球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只有中国一个。2亿老年人口数相当于印尼的总人口数,已超过了巴西、俄罗斯、日本各自的总人口数。如果作为一个国家的总人口数,也能排世界第四位。
去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说:
从“少年中国”到“银发中国”,中国仅用不到20年时间就走过西方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变老”之路。
翟振武介绍,中国人口老龄化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将贯穿整个21世纪。目前老年人口年均增长800万人,到2050年将达到4.3亿人。
“跑步前进”的人口老龄化使中国面临几大问题:

1、人口年龄结构迅速转变,劳动力人口逐渐减少。
2011年,中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2013年将降至9.36亿人。
2、“空巢老人”现象突出。
去年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中国“空巢老人”占老年人口比例接近50%,去年将突破1亿人。
而且,农村的空巢留守老人规模庞大,无子女老人和失去独子的老年人开始增多,其中许多人存在孤独、苦闷、抑郁甚至厌世等心理问题。
3、高龄化趋势明显。
80岁以上高龄老人以每年100万人的速度递增,去年将达到2300万人。
而且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继续增加,从2012年的3600万人增长到2013年的3750万人。
《人民日报》报道认为,面对“未富先老”的巨大考验和压力,如果不加快健全“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的制度和服务体系,人口结构迅速老化将使未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活力“窒息”。
新华社报道,窦玉沛昨天称,在落实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政策过程中,有三个比较突出的难题,一是融资难,二是用地难,三是护理人员招聘难,制约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网:

下图数据来自《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


9月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突破了2亿
现行男性60岁退休、女干部和科技人员55岁退休,以及女工人50岁退休的政策,是从1951年起开始实行的。在过去多年,为配合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提前退休政策,最低标准是女性40岁便可以办理提前退休。
人社部门的数据显示,中国居民的实际退休年龄比法定年龄还要低不少。由于现实中实行了一些提前退休政策,中国居民领取养老金的平均年龄仅有53岁,其中男性大约为56岁,女性还不到50岁。
退休年龄过低并不意味着给年轻人腾出了更多就业岗位。在目前的退休人员中,继续在岗从业的超过了20%。

2030年中国企业养老保险的隐含债务,相当于当年GDP(国内生产总值)的38%左右,2050年这一比例将提高至60%左右。
与国际比较显示,上述缺口属于较低水平。目前,几乎所有经合组织成员国的隐含债务都不低于GDP,有的甚至达到GDP的2-3倍。
9月的某一天,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数量,悄然突破了2亿。
按照近几年中国每年新增超过60岁人口的数字来计算,每一天都有接近25000人进入到60岁以上老年人的行列。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在快速发展。到本世纪30年代中国将进入老龄化的高峰期,并持续近40年时间。根据测算,2050年,中国职工的抚养比将从现在的3个职工养一个退休人员,变成1.5个职工养一个退休人员。
未来,我们该如何养老?
这一问题不仅是中国面临的难题。包括丹麦、芬兰、新加坡、美国等多个国家,都面临老龄化加剧背景下,养老金支付压力沉重的困境。尤其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这一问题更加迫切。
在中国,近两年来,延迟退休、以房养老等话题,之所以在全社会引起轩然大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在人们的观念中,居民养老完全属于政府职责,因此质疑政府是否在推脱责任
相关文章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