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知识网

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通知公告 > 正文

2020年黔东南州庆放假时间安排通知

高考知识网 时间:2023-08-16 16:46:49 

黔东南州庆放假时间安排通知:待定!

为办好建州60周年活动,黔东南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以“团结进步、跨越发展”为主题,坚持“隆重热烈、务实节俭、安全圆梦”的原则,全面展示自治州6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努力把建州60周年的筹备过程转变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促进各族群众生活明显改善、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繁荣发展的过程。目前,《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建州60周年庆祝活动总体方案》确定的5大类17项活动,已完成3项。总投资1200亿元的164项惠民工程,目前已开工124个,累计完成投资162.9亿元。

黔东南州简介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立于1956年7月23日,总面积3.03万平方公里,辖1个县级市15个县,有17个民族乡。全州有苗、侗、汉等33个民族,户籍人口466.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79.9%,其中苗族人口占42.4%、侗族人口占29.8%,是全国苗族侗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

“大美黔东南”青山绿水养眼、蓝天净土养肺、传统饮食养颜、民族文化养心、田园生活养神,具有“七个大美”:一是大美生态。全州森林覆盖率达63%以上,是全国重点林区,州内有9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4个、省级森林公园5个,有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二是大美环境。全州年平均气温在14?18℃之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16个县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全年的99%以上。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2倍,是“天然氧吧”。全州2900多条河流,水质达到一、二类标准的超过95%。三是大美文化。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是“多彩贵州”的一颗文化明珠。侗族大歌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乡稻-鱼-鸭复合生态系统”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苗族服饰、古歌、银饰等53项72个保护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量排名全国市州级第一位,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原生态民族文化博物馆。四是大美饮食。黔东南以酸汤鱼等苗侗传统美食久负盛名,是蓝莓、油茶、茶叶、香猪、蔬菜等绿色有机食品的富集地。蓝莓果酒、苗侗养生米酒、花酒等养生食品广受青睐。五是大美医药。素有“苗药三千、单方八百,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之誉,全州苗药有2600多种,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促进可持续发展最佳文化实践奖”。中药种类2831种,占全国的25.4%,占全省的60%;野生大宗药材总藏量1080万吨,占全省的59.2%。六是大美村落。有276个中国传统村落,占全国的10.8%,占全省的65%。国家级生态村5个、省级生态村66个,获命名生态村数居全省之首。雷公山麓苗族村寨、六洞九洞侗族村寨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蓝天白云下的古村落与原始森林、千年梯田、高山溪流、农耕田园交相辉映、融为一体。七是大美旅游。黔东南具有旅游与健康休闲养生融于一体的组合优势,是世界乡土文化基金会确定的18个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有世界自然遗产云台山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有世界级乡村旅游村寨30个,有西江千户苗寨、镇远古城等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景区景点。

“十二五”以来,在*、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州坚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主基调主战略不动摇,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坚定信心、奋力拼搏,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经济发展持续向好,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民生和社会事业持续向好,干部精神状态持续向好,实现了历史性进步。

一是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人均主要指标实现翻番。初步预计,“十二五”全州生产总值由312.57亿元增加到840亿元左右,总量实现翻一番以上,年均增长15.4%。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4000元,实现翻一番以上,年均增长15.6%。全社会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从7798.6元增加到37351元、增幅翻两番以上,人均财政收入从751.2元增加到4033元、增幅翻两番以上,人均贷款余额从8348元增加到20752元、增幅翻一番以上,人均存款余额从13471元增加到30669元、增幅翻一番以上。从全省9个市州来看,“十二五”前四年,我州多项指标位次靠前。从全国30个自治州来看,“十二五”前四年,我州生产总值平均增速为15.9%,增速居第4位;经济总量位次由第13位前移至第10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8.3%,增速居第1位。

二是交通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现代交通体系基本形成。我州进入高铁时代,州内现有贵广高铁、沪昆高铁两条高铁,通车里程达280.8公里,占全省的48%。有黎平和凯里两个机场,已开通6条航线。今年底,全州将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高速通车里程达814公里,占全省的20%。全州公路总里程达到2.78万公里,公路密度为91.9公里/百平方公里。实施都柳江航电枢纽工程。全州已形成公路、水路、铁路、民航四位一体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

三是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大力实施城镇带州战略,以山水城市、绿色小镇、美丽乡村、和谐社区为构架、产城景融合发展的城乡体系加快形成。深入实施“十城百镇千村”计划,凯麻同城化写入国发2号文件。城镇建成区面积由142平方公里扩大到168平方公里。全州22个小城镇列入全国重点镇名单。大力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大幅改善。

四是产业建设实现历史性发展,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三次产业结构由24.6:30.1:45.3调整为18.4:28.9:52.6。全州工业增加值从2010年36.59亿元增加到150多亿元,翻了两番多。工业门类由2010年的21个增加到今年的28个,建成工业园区17个。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化、大农业、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全州接待游客数从1900万人次增加到46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152.24亿元增加到39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5%以上。

五是重点发展平台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可持续发展支撑性明显增强。建成一批重点工业园区、城市综合体、特色小城镇、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旅游景区和美丽乡村,成为我州加快发展的大平台。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建设加速推进。省政府主办的“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将于11月份在我州举行,中国民歌合唱节永久落户黔东南,贵州环雷公山超100公里跑国际挑战赛荣获中国马拉松金牌赛事称号。建成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50个。

六是社会事业实现历史性进步,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新增城镇就业人口28.4万人,减少84万贫困人口;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410元提高到24000元,年均增长10.8%,全省排名第2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949元提高到6800元,年均增长17.2%,全省排名第3位。大力实施教育“9+3”计划,寄宿制学校建设成为全省典型示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险等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实现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可喜目标。

相关文章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