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知识网

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职业生涯规划 > 正文

大学生应重视职业生涯规划

高考知识网 时间:2023-08-13 11:30:28 

  十月中旬,正是高校毕业生大量参加招聘会的时节。日前,由黑龙江省教育厅主办,哈尔滨工程大学承办的全省第三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鸣金开场,共有来自32所高校的五万余名大学生参加了预赛。一次普通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为何在紧张的就业时节受到大学生和各高校的青睐?

“通过规划比赛,我们想要的效果初步达到了”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价值观、能力、性格、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发展方向,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行动计划。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升学与就业指导(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而且已经形成较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体系。而国内大规模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则起步于2000年。

  “我们是在全国较早在高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省份之一。”大赛组织者、黑龙江省教育厅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张立波告诉记者,“2006年以来,该省教育厅就先后举办了三届比赛。无论是参赛选手的数量还是参赛高校的数量都直线上升,尤其令人高兴的是,参赛选手的质量越来越高。”在比赛现场,记者采访了来自黑龙江大学的参赛选手、大二学生刘哲,他说比赛前自己只有一个朦胧的关于未来的设想;而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他在正确匹配自己和职业的同时,细化了自己实现目标的过程,因而对未来的怀疑减少了,信心增加了,为今后五年甚至十年找到了动力;带队老师刘昶则告诉记者:“通过比赛,我明显感觉到学校的就业工作正在由过去的办理毕业手续向就业指导再到就业服务、职业生涯规划一步一步地转化;而且这种转变日益迅速。”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每年以20%左右的比例增长,屡创历史新高,今年达到559万人。而今年全社会预计新增就业机会仅为800万个,比计划提供的就业机会少200万个。这一升一降之间,更为本已被专家称为结构性就业难的就业市场增添了几分逼人的寒气。对于高校而言,承担着教育部加大就业状况在高校教学评估中的权重,量化就业率考核的巨大压力;对学生而言,大部分学生是在对自己未来职业并不清晰的情况下上的大学,如何合理规划自己,敲碎就业市场的坚冰,是很多在校学生最期盼的。

  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以就业为导向,发展高等教育,实施“促进毕业生就业工程”,健全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面向就业需求,深化教育系统内外的各项改革。2007年,教育部发文要求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逐步由选修课过渡到全校公共必修课,将其与传统公共必修课等置于同地位。面对压力,黑龙江省不等不靠主动出击。他们在全省各高校实施“一把手”工程,党委书记、校长直接抓就业,保证高校就业工作实现“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和“经费到位、机构到位、人员到位”。记者了解到,在黑龙江省的68所高校中,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达到100%。前不久,记者参加了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团委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讲座,一家国际知名企业的人力总监的讲演,吸引了数以百计的学生参加。

  省教育厅就业指导中心培训部部长刘鸿宇告诉记者:“通过规划比赛,一方面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另一方面督促和引导学校进行就业工作思路的转变。从目前情况来看,我们想要的效果初步达到了。”

推广职业规划难在何处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高校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在加强,可实际的规划实践却呈现出滞后的态势。哈尔滨市某高校金融专业大四学生黄艳坦率地告诉记者:“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我们宿舍的同学平时也会做一些职业测评之类的事情。”但是当问及是否有完成了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时,记者看到的却是一连串摇头。

  究其原因,哈尔滨某高校的一位大四编辑出版专业学生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挺有用的,而且会越来越重要;但是很多同学包括我自己在内,都没有做。因为我们觉得,学校只是在讲座中泛泛地谈一谈,缺乏针对性,又没有那么多老师指导我们,如果我们自己做的话,无从下手,不会做也不敢做,而且将来存在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即使现在做了,将来也不一定能够实现。”在职业规划大赛现场,记者看到,前来观看比赛的学生数量有限,而在这有限的观众中,中途退场的并不少见。

  面对此种情况,比赛的评委,东北林业大学杨素华博士说,对高校成千上万的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各种各样工作经验丰富且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专业人才。目前,许多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还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师,一般都是由做学生工作的老师或者思想政治辅导员来指导,这些老师即便是有职业规划师资质往往也是在工作之余通过短期培训获得的,缺乏对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导致老师们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专家据此认为,师资基础薄弱,大量专业职业生涯教育人才的缺乏成了这一问题的瓶颈。从另一角度看,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与实践过程中缺少企业的参与、协作与支持,缺少针对性与连续性,没有形成良性循环,让学生在历时四年的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真正发展自己,享受规划过程,从中受益。

  此外,还有专家认为,影响职业规划推广的另一个不利因素是,目前多数高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招生、轻就业现象。此次参加大赛的高校32所,仅占全省68所高校的47%,参与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科学的职业规划能帮助大学生实现职业目标

  赛场访谈和赛后调查表明,呼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声音不仅来自大学生群体,企业和社会也对此呼声不断。有着10余年的世界500强企业工作经历、同时是全球职业规划师的评委戴岩告诉记者:“大学生就业难,其实企业招工也难。刚毕业的大学生们,很多缺少明确的职业目标和清晰的自我定位,不了解自己到底适合什么样的企业,有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与岗位匹配,用什么样的心态与企业文化相融;有时候企业辛辛苦苦招到的员工频繁跳槽,损害了企业的良好运转,结果迫使企业用工谨慎、抬高招聘门槛。企业需要的是招之能用的人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搭起了学校教育向社会转化的桥梁,培养了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企业更倾向于招那些有过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

  做了十多年职业生涯规划的哈尔滨师范大学就业指导处张旭东教授说:“对职业生涯规划真正要较起真儿来,我们现在底气还是有些不足。因为职业生涯规划是牵涉个人、学校、组织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个人做得再好如果得不到企业组织对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个体最后迫于生存压力难免要改变自己的职业路径。能够到培训体系完善的单位工作的幸运儿也毕竟是少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路还有很远,它需要企业、社会、政府建立起一系列相关的体系。”就此,职业规划大赛的评委张英卓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据他在多所高校访谈和问卷调查显示,成立第三方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公司,通过社会的力量以公司的形式聚集起大批有着各行各业工作背景的人员为大学生提供各种咨询指导,充当职业辅导教练,探索出一条把校园和社会、学生和职场有机连接,兼具实践性、深入性、个性化的辅导模式。这不失为一种解决的办法。不过目前,社会上这样的公司可谓凤毛麟角。

  黑龙江省教育厅厅长张永州认为,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新时期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系统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为学生找到适合个体发展的职业目标,而且通过细化过程分解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另外,良好的目标意识促使学生充分利用时间资源进行有益的活动,从而可以减少他们接触不良信息的机会,这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尤为重要。同时,职业生涯规划针对不同学生个体,提出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内容,从而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学习的主动性和个体潜能;另外,科学系统的职业规划需要学生本人了解职业环境、职业需求,这些必须由学生从社会实践中获得,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树立实践精神。

相关文章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