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知识网

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职业生涯规划 > 正文

职业生涯规划如何与大学生的需求对接

高考知识网 时间:2023-08-15 06:46:15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举措。教育部已明确要求,各高校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逐步由选修课过渡到全校公共必修课,一时间职业生涯规划成了大学生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

  《职业生涯规划》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能为大学生解决什么样的问题?高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生对此是如何认识的?目前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存在哪些困惑?带着这些问题,在一个春光明媚的午后,记者走进首都师范大学,与该校师生畅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走出迷茫明确目标

  记者:近年来,高校纷纷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很多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还是不够了解。能不能谈谈你们在上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之后,对这门课程有什么认识?

  冯丹:只有对自己各方面能力进行摸底,真正了解自己能力的大小,明确了优势和劣势,才能解决“我能干什么”、“我适合干什么”等问题。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我对自身个人特征和职业规划等都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我是生物专业研二的学生,在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之前,我一直都挺迷茫的——对专业兴趣不大,对将来也没有过多的考虑。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让我对自己有了深刻了解,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这样就可以在学习期间更好、更有针对性地夯实基础,增强学习和就业的自信心。

  徐?:我是这样度过四周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第一周,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一直以为很了解自己,上了职业生涯规划课才知道原来对自己的了解仅止于感性层面,也是第一次听说不一样的性格适合不同的工作。第一周课程结束才惊觉:哦,原来我的性格更适合选择与人打交道的工作。第二周和第三周是继续深化对自我的认知和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过程。到了第四周,知道自己已经知道。课程的最后一天,我已经不再原地打转满是迷茫了,像重新找到了支点一样,我整个人生动了起来,对未来充满希望,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该怎么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李星秀:由于学校生活与社会实践的脱节,学生对外面的世界了解得太少。面对着求职的巨大压力时,大学生最大的困惑往往不是找不到就业的机会,而是不知道自己该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对未来充满迷茫。很多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并非自己所想所愿,甚至从事的行业和自己专业毫无关联,跳槽现象屡见不鲜。这些现象的发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许多高校毕业生在告别校园时并不了解自己真正适合怎样的职业。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要普及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转变就业态度,引导学生去不停地照镜子,不停地校正和深化对自己的认知,进而能正确评价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个性特点、天赋能力、缺陷、性格、气质、兴趣等,最终找到理想的职业。

  生涯规划应从何时抓起

  记者:在许多国家,职业设计往往从娃娃抓起,美国的孩子从6岁开始就有了职业意识的开发,职业生涯发展指导更是贯穿小学、中学和大学。然而,国人的职业设计还只是在找工作的前夕才被提上认识和了解的日程。对此,你们怎么看?

  李星秀:中考、高考、考研都是人生的转折点,我觉得应当从小就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或许小学、中学还没有面临就业的问题,提升不到职业规划这个层面上,但应当给予同样性质的指导,重视其个人兴趣、某些天赋的发现,挖掘个人潜能,让学生一方面认识到自己的天赋兴趣所在,另一方面引导其意识到如何更好地发展个人兴趣与天赋。

  冯丹:我同意李星秀的观点。如果高中就能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我可能就不会选择生物专业。当时只是觉得生物是热门专业就盲目报考了,但热门专业并不一定是自己热爱的专业。

  徐?:我觉得一个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因为在职业发展上对规划职业生涯的总结是“只要起步,永远不晚”!

  李春雨:职业生涯规划是着眼人的长远和全面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时间跨度非常长,而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的兴奋点不在职业规划上,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复习考研,或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找到一份工作,带着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是难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在这种情况下,更应尽早进行科学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因为机遇从来只青睐有心人,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来讲就好比是在前进的途中握有了一把披荆斩棘的利斧。

  生涯规划并不是万能的

  记者:有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理论性太强,并不能完全解决择业、就业中所面临的问题;有的学生认为高校目前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是浅层面的,还没配备系统、专业的教材,只是进行短期的培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取得了较大成绩的同时,是否也存在一些问题呢?你们有什么建议?

  叶?:问题确实是存在的,在我看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定位比较模糊。这门课很容易和就业指导联系起来,所以在上这门课的时候,学生会下意识地和就业指导比较,也的确有学校把求职、面试、简历制作等方面的指导简单地等同于职业规划,而且理论性太强,所说的东西比较抽象。第二,缺乏具体性。比较理想的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师,应该是学习过某一个具体专业的人,取得了职业规划认证后,来指导他所学专业的学生。比如李春雨老师以前是学生物的,他自然对该专业的学生所学的东西了解,对他们所作的职业规划教育比对其他专业学生的指导效果会好很多。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辅导有很多相通点,个案分析的效果应该比大班授课效果好。就目前的情况看,可能还不现实,但这应该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王晨旭:我个人认为,“职业”并不等于“生涯”,一个人一生的幸福不是仅凭一份好工作就能解决的。“传道、授业、解惑”,在很多时候对于人生的规划、为人处事的道理以及自身苦恼困惑的解决远比让一个人近乎功利地得到一份工作重要得多。让60分的人找到90分的工作,不如让他成长到90分后让相应分值的工作来找他。因此,职业生涯规划课应该从精品课程出发,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李春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不是万能的,开设这门课的目的不是要教给学生找工作和应聘的具体技能,因为职业生涯规划不是就业指导,而是帮助学生掌握规划的思维方法,引导大学生去认知自我,去考虑什么是适合自己的,并且学会如何收集信息进而加工信息为自己所用。

  师资建设有待加强

  记者:虽然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对学生的发展很有帮助,但师资问题却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专职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人员不仅数量少,而且素质参差不齐。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授课老师大多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有些是由系辅导员或校团委老师兼任,他们急需接受相关专业培训,师资成为制约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的重要因素。

  王晨旭:高校应该培养和配备更多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老师。像李春雨老师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学生们就很爱听。因为李老师上课总是针对受益群体的不同而有所调整,让每个人都依据自己的需要在课程中索取,而非单纯灌输。这就是因材施教,做一个老师很容易,做一个好老师很不容易,因为好的老师总能依据学生的“材质”和需求,让学生的潜能发挥到最大,让学生在自我提升的同时,明确并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刘洋:专职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老师与日常的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行政人员是不同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

  这样的师资队伍应具备以下综合素质:其一,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其二,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三,熟知就业政策和法规以及获取、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其四,具有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和信息学等方面知识。

  而这样的师资队伍应由下列人员构成:其一是就业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其二是各院系工作经验丰富、阅历深的辅导员;其三是从事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教学科研的教师以及各专业课的骨干教师;其四是从社会招聘的职业指导师、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和企业成功人士。

  毋庸置疑,校内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人员和各院系的辅导员是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人员的核心组成部分,学校应将其置于整个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使他们拥有成就感和归属感,从而增强队伍的稳定性。对这些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教师应加强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专业指导能力。

  后记:

  职业生涯规划对每个大学生都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的职业目标和职业定位,是他们以后整个职业生涯的起点。如果大学生的职业定位不清晰,或对自己的整个职业生涯缺乏合理规划,那么可能造成在他们参加工作许多年之后,仍然没有形成自己的真正专长,甚至在个人事业上没有取得真正的成就。

  因此,高等学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至关重要。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职业生涯规划应借助课程设置的形式,贯彻于高等教育的始终,并建设一支综合素质强、稳定性高的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资队伍,帮助大学生在明确职业生涯目标、积极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顺利地走向就业市场,找到满意的、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需要关注的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实践中尚缺少社会特别是用人单位的参与、协作与支持,没有形成良性循环,社会、学校、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尚需突破。

相关文章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