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知识网

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专业排名 > 正文

最新大学专业就业率排名,中国大学专业就业率排行榜

高考知识网 时间:2023-08-16 12:48:28 

2015最新大学专业就业率排名,中国大学专业就业率排行榜

19日,首家人才大数据互联网公司iPIN.com推出基于大数据而生成的《iPIN中国大学就业竞争力排行榜》,让填报志愿有了可参考系。报告指出,小语种、涉外等十种专业最适合女生报考。

据介绍,中国大学就业竞争力排行榜依托了iPIN平台1400万本科毕业生就业数据,通过科学算法,考虑了专业、地域环境等影响,榜单数据显示,就业综合竞争力排在前10名的高校分别是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

数据显示,一些并不在风口浪尖上的专业,却有着不错的就业前景。排名前四的当属:国际政治、船舶与海洋工程、航海技术与城乡规划。

以国际政治专业为例,绝对不是热门,但实际上,该专业毕业五年的薪酬高达8311元,23.8%的人从事金融/投资相关的工作,且工作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两地。而城乡规划专业,专业名字很让人陌生,然而数据显示毕业生五年薪酬高达8258,超过93%的专业,绝大多数毕业生集中在房地产/建筑行业,男女比例均衡。

报告同时还给出了最适合女性报考的十大专业。排在第一的是小语种专业。排在第二的是涉外专业。

此外,心理学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广播电视学专业、社会工作专业、艺术类专业、学前教育、护理学等皆榜上有名。

专业选择是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报考高等学校时需要面对的关键选择之一。专业选择的基础应当是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但也要考虑社会对不同专业的人才需求。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正是社会对各个专业的人才需求的直接体现,因此倍受学生和家长的关注。

,应教育部要求,90%以上的本科层次高等学校都编制发布了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向社会公布本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这其中,又有

超过半数的高校除了公布整体就业率,还公布了各个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最好大学网”对各高校发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进行了系统收集和整理(截止到3月31日),发现有425所高校公布了本校部分或全部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涉及300多个本科专业,累计频次1.5万以上。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归类和汇总,不仅可以获取各专业、各门类毕业生就业率的整体情况,也可以得到各个专业内有关高校的就业率排名。

1、工学门类的就业率最高,法学、教育学、历史学门类的就业率最低

将各本科专业的就业率按学科门类汇总后可以看出,工学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率是所有门类中最高的,达94.04%;农学和医学门类的就业率也较高,

分别是93.15%和93.06%;管理学和经济学是考生们热衷报考的两个门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率都高于总体平均水平,达93.02%和92.87%;本

科毕业生就业率低于总体平均水平的门类依次是文学、理学、艺术学、哲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其中法学、教育学和历史学的就业率都低于90.00%。

注:学科门类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该门类下所有被统计高校相关专业的就业率的直接平均值。

数据来源:各高校公开发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数据采集时间截止到3月31日)。

高校公布的本科毕业生分专业就业率共涉及300多个专业,针对每个专业,我们计算了所有相关学校该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的平均值。对于那些有效

样本不少于40个的专业(即公布该专业就业率的高校数达到40所或更多),我们将其就业率由高到低划分为高就业率、较高就业率、正常就业率、较低就业率、低就业率5个区间,具体如表1所示。

注: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所有被统计高校该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的直接平均值;所有专业就业率的平均值为92.57%;只对有效样本不少于40个的专业(即公布该专业就业率的高校数达到40个或更多)的就业率划分区间。

数据来源:各高校公开发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数据采集时间截止到3月31日)。

共有113个本科专业的有效样本数不少于40个(见图2)。这其中,高就业率专业有18个(占15.9%),较高就业率专业有17个(占

15.0%),正常就业率专业有47个(占41.6%),较低就业率专业有13个(占11.5%),低就业率专业有18个(占15.9%)。从各个学科分

类下设专业的分区结果看:

哲学门类下没有满足有效样本数要求的专业;

经济学门类下有4个专业满足有效样本数要求,都是正常就业率专业;

法学门类下有5个专业满足有效样本数要求,其中2个较低就业率专业、3个低就业率专业;

教育学门类下有6个专业满足有效样本数要求,其中1个正常就业率专业、3个较低就业率专业、2个低就业率专业;

文学门类下有11个专业满足有效样本数要求,其中7个正常就业率专业、3个较低就业率专业、1个低就业率专业;

历史学门类下有1个专业满足有效样本数要求,为低就业率专业;

理学门类下有12个专业满足有效样本数要求,其中5个正常就业率专业、2个较低就业率专业、5个低就业率专业;

工学门类下有40个专业满足有效样本数要求,其中15个高就业率专业、11个较高就业率专业、14个正常就业率专业;

农学门类下有2个专业满足有效样本数要求,都是正常就业率专业;

医学门类下有8个专业满足有效样本数要求,其中1个高就业率专业、4个较高就业率专业、2个正常就业率专业、1个较低就业率专业;

管理学门类下有15个专业满足有效样本数要求,其中2个高就业率专业、1个较高就业率专业、11个正常就业率专业、1个较低就业率专业;

艺术学门类下有9个专业满足有效样本数要求,其中1个较高就业率专业、1个正常就业率专业、1个较低就业率专业、6个低就业率专业。

注: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所有被统计高

校该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的直接平均值;只对有效样本不少于40个的专业(即公布该专业就业率的高校数达到40个或更多)的就业率划分区间:“高就业

率”=(94.57%,100%](就业率高出所有专业平均值2个百分点以上),“较高就业率”=(93.57%,

94.57%](就业率高出平均值1-2个百分点),“正常就业率”=(91.57%,

93.57%](就业率在平均值上下1个百分点以内),“较低就业率”=(90.57%,

91.57%](就业率低于平均值1-2个百分点),“低就业率”=(0,90.57%](就业率低于平均值2个百分点以上)。

数据来源:各高校公开发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数据采集时间截止到3月31日)。

2、高就业率专业绝大多数是工学门类下的专业

高就业率专业如表2所示,能源与动力工程(96.71%)、机械工程(96.20%)和工业工程(95.68%)位列前三。18个高就业率专业,有15个是工学门类下设专业,管理学门类的2个专业工业工程和工程管理也都和工学有交叉(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充分体现了工科毕业生在就业上的优势;高就业率专业中还有1个医学门类的专业,即药物制剂,该专业的就业率在高就业率专业中处于最后一名。

注: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所有被统计高校该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的直接平均值;只对有效样本不少于40个的专业(即公布该专业就业率的高校数达到40个或更多)的就业率划分区间:“高就业率”=(94.57%,100%](就业率高出所有专业平均值2个百分点以上)。

数据来源:各高校公开发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数据采集时间截止到3月31日)。

3、低就业率专业中艺术体育类专业最多

低就业率专业如表3所示,音乐表演(87.22%)、体育教育(87.26%)和美术学(88.24%)成为就业最为困难的3个专业。18个低就业率专业中,有6个是艺术类专业,还有2个教育门类下的体育相关专业(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说明艺术体育类专业尽管在高考招生时有特殊通道,考生大多具有相关特长,但是在就业上存在一定劣势;理学门类有5个低就业率专业,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地理科学、统计学这些基础性很强的专业以及目前社会实际需求还不够大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法学门类下的3个主要专业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工作也都是低就业率专业;历史学专业既是冷门专业,也是低就业率专业;文学门类下的新闻学很受考生欢迎,但是也属于低就业率专业。

注: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所有被统计高校该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的直接平均值;只对有效样本不少于40个的专业(即公布该专业就业率的高校数达到40个或更多)的就业率划分区间:“低就业率”=(0,90.57%](就业率低于所有专业平均值2个百分点以上)。

数据来源:各高校公开发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数据采集时间截止到3月31日)。

4、热门专业的就业率有高有低

热门专业一般是指报考人数多、招生人数多、开设院校也多的专业。本文根据各个专业公布专业就业率的院校数量多少,列出了公布频次最高的二十个专业及这些专业的就业率,如图3所示。其中高就业率专业有1个,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95.32%);较高就业率专业有3个,分别是自动化(94.38%)、通信工程(93.71%)、财务管理(93.64%);较低就业率专业有3个,分别是信息与计算科学(91.39%)、公共事业管理(91.10%)、汉语言文学(91.03%);低就业率专业有2个,即数学与应用数学(90.55%)、法学(88.49%);其他热门专业的就业率与平均水平都相差不到1个百分点。

注: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所有被统计高校该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的直接平均值;热门专业指有效样本数量最多的专业(即公布该专业就业率的高校数最多);所有专业就业率的平均值为92.57%;。

数据来源:各高校公开发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数据采集时间截止到3月31日)。

相关文章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