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知识网

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选专业 > 正文

小学教育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

高考知识网 时间:2023-08-16 20:29:22 

(一)必修课程

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其中录音课18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的要求:明确处于小学学习阶段的儿童的心理发展对教育实践的意义,以及小学教育面临的实际的心理学任务,使学生确立科学的儿童观和科学的教育观,并根据所学的理论总结和指导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本课程从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相结合的角度探索儿童教育的规律,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并重的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围绕发展是教育的依据和结果,教育是发展的动因这两个主题,阐述了儿童的社会化和个性化过程,儿童在认知发展和个性发展中的基本特征、个体和群体差异,以及基本的应对策略;阐述儿童的学习风格和教师的教学风格,以及儿童的学习差异与教师的教学差异的关系;阐述学习的准备,现代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发展和教学的测量等问题。

2.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是"开放教育试点"教育学科教育学类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的要求是:理解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主要区别和内在联系,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概况,认识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阐述人文社会科学的具体内涵、内部结构和历史脉络;近现代世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哲学、历史学、文艺学以及经济学、社会学、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重要突破;阐述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主要趋势,人文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关系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对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

3.自然科学基础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与小学教材、教学以及课外活动有关的自然科学知识,扩大知识面,能兼教小学自然常识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等学科的基础知识,以及与之有关的科技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4.现代教育思想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是:了解现代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最新成果,以及重要的学校教育及其他教育形式的新认识,理解教育思想发展的客观规律、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和教育基本原理发展线索,掌握现代西方和我国基础教育实践的发展及一般理论研究成果在学校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方法。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简介中外教育思想发展的历史及当代教育思想的主要流派,分析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理论依据,讨论我国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新思想、新思路和教育科学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及其实践运用的前景。

5.教育研究方法
  本课程5学分,课内90学时,其中录音课20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的目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教育科研意识,了解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基本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科研方法、基础知识及应用技能,初步具备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内容:确定研究课题的方法,教育科研的设计,文献法与内容分析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研究假设的统计推断,研究结果的解释和研究报告的撰写和研究的评价。

6.阅读与写作(1)(2)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开设一学年。
  本课程将现代阅读理论与写作理论有机整合、贯通,是一门体现当代课程改革精神的综合性、应用性、基础性课程。本课程的要求是:学习和了解现代阅读基本理论与写作基础理论,了解和掌握各类文章的特点和基本的文章解读方法与写作方法,增强学生自身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水平。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阅读与写作基本理论的意义,懂得阅读与写作的内在关系,了解阅读心理与写作心理,初继续步掌握阅读的基本规律、特点与方法,掌握写作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掌握各类文体的基本特点、写作方法和文章的修改与评改。

7.现代教师学导论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的要求是:了解现代教师的职业特点,理解并具备现代教师的职业道德、基本素质和创新能力,认识现代教师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阐述现代教师的职业特点、历史使命、地位和作用;阐述现代教师的职业道德、基本素质(包括适应时代的教育理念、宽广深厚的知识背景、教育教学技能、课堂教学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更新知识和创造的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人格魅力、身心素质等),以及现代教师继续教育的任务;同时介绍国际视野下的教师现状和未来发展。

8.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
  本课程7学分,课内136学时,其中录像课20学时,开设一学年。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了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基本内容,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和改革意识;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使用计算机进行文本、图表和演示文稿的制作能力,具有使用计算机上网和制作简单网页的能力,初步具备把计算机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的能力;了解教育传播理论、教学媒体理论和教学媒体的选择方法,能正确选择教学媒体和在教学中的使用方法,了解教学软件制作技术;初步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会进行课程设计;为提高教学技能,使教学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信息技术概述(概念、地位和作用);计算机文化、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Windows);办公应用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或Wps2000);网络知识和相关软件(InternetExplorer、FrontPage);教育技术概述(概念、简史和方法);教育传播理论和教育媒体理论;教育媒体(宏观、中观、个人);教学设计(理论、过程、方法);教育媒体应用实验。

9.美学与美育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美学与美育是教育学科教育学类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是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美学与美育理论知识、较高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塑造能力、较高的实施美育的能力的课程。本课程重视美学、美育理论向审美实践与审美教育实践能力的转化,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渗透性和复杂相关性。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美学;美及其形态;美感;什么是美育;形式美与美育;艺术美与美育;审美文化形态与美育;青少年发展与美育;教师角色与美育。

(二)限选课程

1.高等数学(B)(1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有网络资源,VCD及文字教材等媒体,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积分最基本的思想和方法,能够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高等数学(B)(1)是小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供小学教师进修使用。主要内容是:前言、绪论、初等数学知识、函数、极限、导数、微分、不定积分、定积分、微积分简史、微分方程。
  后续课程:统计与概率,数论初步等。

2.基础英语(1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英语语音、语调,能流利地朗读所学课文,掌握和运用基础英语语法及500个左右词汇,包括约50个常用句型和30个常用短语,能借用词典阅读浅易英语读物。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基础英语语法及500个左右词汇,包括约50个常用句型和30个常用短语。

(三)选修A类课

1.中国古代文学(1)(2)
  本课程8学分,课内学时144,其中电视课36学时,录音课18学时,开设一学年。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基本掌握古代汉语以及有关文化知识,提高阅读、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和语言修养。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作品选和理论知识两部分,比例约为4:1。作品选部分有说理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骈文、诗、词、曲、短篇小说等各种文学体裁,不求面面俱到,也不强调各时期的比例;理论知识部分,以文学知识为主,适量介绍古代汉语、古代文化等知识,有些知识安排在作品选的注释、习题中,可不受上述比例限制。
  本课程与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中国古代文学(1)(2)(3)课程不同,授课对象是小学教师,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有所不同。

2.中国通史(1)(2)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开设一学年。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中国的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春秋战国;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明清时期。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从边疆危机到瓜分危机;戊戌维新和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抗日战争;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立与巩固;*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历史性的转折和*。

3.中国现当代文学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其中电视课36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的要求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概括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和主要成就,选读各个历史时期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理解其思想艺术特色,提高对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鉴赏和评析能力。
  本课程主要内容:"五四"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文学;新时期文学;港台文学。其中文学史知识与作品选读部分的比例约为1:3。

4.现代汉语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小时,其中电视课18学时,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的基础知识,提高对汉语的理解水平,提高运用现代汉语知识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汉字结构,汉字规范化、标准化;词汇的构成、发展和规范化;词类,短语,句子,复句,句群;语言表达中的修辞方式。

5.文艺理论基础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其中电视课18学时,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文艺理论知识,提高理解、鉴赏文艺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以文学为主,兼及书画、音乐、影视各类艺术,鉴赏部分比重较大。

6.儿童文学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学时,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小学教师分析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能编写一般的儿童读物。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训练小学教师独立分析儿童文学作品,学习儿童文学的理论知识和创作儿童文学作品。作品分析、创作练习和理论知识学习的比例约为4:1。

7.外国文学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外国文学史的基本知识,提高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分析及鉴赏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简明系统地介绍外国文学的发展过程,重点介绍从古代至现代各个历史时期欧美主要国家的文学发展的基本状况和特点,并简析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从目前实际出发,简要介绍亚非文学。

8.创新教学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录像4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当前中小学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教学促进教学改革,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教学创新能力,变传统教学为创新性教学。使教师的教学更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社会责任感,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培养适应新世纪和我国*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绪论-创新教学的时代意义;教学创新与素质教育;教学创新的探索与实践;创造性思维与教学创新;创新型教师的教学特色;创新型学生的学习特色;创新教学环境。

9.基础英语(2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其中电视课时30,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和运用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达到小学师资应具备的整体知识、文化水平和相应的业务素质。熟练掌握1200个左右词汇,认知2000-2500个英语单词,包括约300个常用句型和短语,能借用词典阅读浅易英语读物。了解两种语言的差异。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基础英语语法及2000-2500个英语单词,约300个常用句型和短语。

(四)选修B类课

1.物理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其中电视课9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的要求是: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近代物理的概况、物理学的体系和结构,物理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提高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加深理解小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加深理解小学教学中与物理有关的内容;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培养和提高认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力学、热学、电学、光学、近代物理等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其中力学和电学为重点),物理实验。

2.化学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其中电视课9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的要求是: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初步学会实验的基本技能,了解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发展的关系,从而加深对小学教学中与化学有关内容的理解,培养学习化学的方法和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大气和水,液体和胶体,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电离理论,物质结构基础和元素周期律,重要的无机物和无机化学工业,有机化学和人类生活,化学与环境保护、材料、能源,化学实验。

3.生命科学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其中电视课9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的要求是:掌握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概况及生命科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加深对小学教学中与生命科学有关内容的理解,培养学习生命科学的方法和运用生命科学知识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生命的基础,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生存、调节、延续和进化,生物与环境以及有关的生物科学新发展,生物实验。

4.地球科学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的要求是:学习地球的有关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地表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特征、分布和发展演变规律;加深理解小学教材中有关内容,并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开展天文、地质、地理和环境等方面课外活动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地球科学的分科体系与特征;宇宙和天体、太阳系、银河系、恒星、行星和卫星、彗星;宇宙与地球;地球的形状及运动,地球的构造与理化特征;大气结构及气象要素,天气和天气系统,气候和气候变迁;地壳与地壳运动,地壳演化,地表形态与发展;地球上的水与水量平衡;生物圈与土壤圈层;地球表层的综合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区域发展战略与国土开发;环境保护与治理。

5.现代科学技术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的要求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使学生开阔眼界。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信息科学、生物工程、激光技术、航天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基础知识及科学成就。

6.数论初步
  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开设一学期。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整除理论和同余理论,学会解简单的不定方程和同余方程,指导小学数学教学。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整除、不定方程、同余、数论应用问题选讲。

7.基础英语(2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其中电视课时30,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和运用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达到小学师资应具备的整体知识、文化水平和相应的业务素质。熟练掌握1200个左右词汇,认知2000-2500个英语单词,包括约300个常用句型和短语,能借用词典阅读浅易英语读物。了解两种语言的差异。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基础英语语法及2000-2500个英语单词,约300个常用句型和短语。

8.创新教学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录像4学时。
  本课程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当前中小学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教学促进教学改革,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教学创新能力,变传统教学为创新性教学。使教师的教学更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社会责任感,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培养适应新世纪和我国*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绪论-创新教学的时代意义;教学创新与素质教育;教学创新的探索与实践;创造性思维与教学创新;创新型教师的教学特色;创新型学生的学习特色;创新教学环境。

(五)选修C类课

1.中国美术简史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为公共选修课,适于各级各类学生选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非美术专业的学生拓宽自己的知识范围、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美术流派及代表作品的知识。为学生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提供必要的基本知识和欣赏方法。
  本课程2003年秋开出。文字教材《中国美术简史》徐改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2.外国美术史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为公共选修课,适于各级各类学生选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非美术专业的学生拓宽自己的知识范围、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外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美术流派及代表作品的知识。为学生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提供必要的基本知识和欣赏方法。
  本课程2004年春开出。文字教材《外国美术史》,王端廷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3.交响音乐赏析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中央电大公共选修课,是适于各级各类学生选修的教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交响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了解交响音乐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外交响音乐的著名作曲家及其作品,提高学生素养和音乐欣赏品位。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交响音乐基础知识;交响音乐著名作曲家小传(作曲家生平、音乐贡献、作品风格、特点等);交响音乐名曲赏析(主题音乐记忆与听辩、曲式简要分析、名段欣赏等等)。

4.合唱与合唱指挥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为公共选修课,适于各级各类学生选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拓宽自己的知识范围、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对多声部音乐的兴趣爱好。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合唱艺术的基本形式与相关的知识;合唱指挥的基本知识;对于合唱作品和艺术表现手段的一般性的了解;为学生在今后的文艺活动中从事合唱排炼工作提供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训练方法。
  本课程2002年秋开出,春秋全年开设。文字教材《合唱与合唱指挥》,聂中明等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关文章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