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知识网

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数据相关 > 正文

东营现在是几线城市及最新城市排名多少

高考知识网 时间:2024-01-28 23:58:12 

东营现在是四线城,山东省辖地级市,别称油城、东方湿地之城、黄河水城,位于山东省北部,东、北临渤海,西与滨州市毗邻,南与淄博市、潍坊市接壤,地势沿黄河走向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总面积8243平方千米。

东营现在是几线城市及最新城市排名多少

一、东营现在是几线城市

由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的2023年《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榜单,东营现在是四线城市。

二、2024年最新城市排名多少

2023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18日在上海发布。此次上榜的山东城市有12个,上榜数量仅次于江苏。其中济南综合分值60.85,位列14位,青岛15,烟台28,潍坊44,东营52,淄博55,威海58,济宁63,临沂75,泰安90,德州94,菏泽100。

这是华顿经济研究院连续第九年编制发布中国百强城市榜单。榜单显示,北京、上海继续稳坐前两位,大幅领先第三位深圳,合肥连续五年排名上升。

北京(92.46)、上海(89.47)继续稳坐前两位,大幅领先于第三位深圳(78.95),而深圳也逐渐拉大了与广州(74.99)的差距,进一步坐稳中国第三城位置。广州与第五位杭州(74.15)之间的差距近年来不断缩小,杭州硬经济实力已经超过广州,软经济指标中,文化和卫生实力也优势明显。

华顿经济研究院院长、中国百强论坛主席沈晗耀指出,如杭州能进一步加大对环境、科教等领域的投入力度,补足短板,则有望成功晋级中国综合经济实力“第四城”,形成“北上深杭”中国城市发展新格局。

百强城市位次竞争依旧激烈,2023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上,有36个城市排名上升,40个城市排名下降,24个城市排名保持不变。合肥连续五年排名上升,位次由2018年的第31位连续跃升至2023年的第17位,其中科教指标更是稳居全国第10位。

各省百强城市数量上,江苏以13个百强城市独占鳌头,山东为12个,随后是福建、浙江、广东同为8个,共有5个省份百强城市上榜率过半,分别是江苏(100%)、福建(89%)、山东(75%)、浙江(73%)、河北(55%)。

沈晗耀表示,百强城市榜单中,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区域发展上,东北(黑吉辽)和西南(川云桂黔)七省仅有12个百强城市,广东、四川作为经济大省,却分别有13和15个城市未能上榜百强城市,全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仍然严峻,统筹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仍需努力。

华顿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以GDP总量排名前110位的地级及以上城市作为年度入围城市,按照其硬经济指标和软经济指标综合得分进行排序,取前100位作为年度上榜百强城市。

硬经济指标由GDP、储蓄和财政组成,软经济指标由环境、科教、文化和卫生组成。各单项指标分值由其总量分值和人均量分值综合而成。在两项统计指标中,济南软经济指标总分值69.43分,位列全国第10位,其中文化分值和科教分值最高,分别是73.11分和70.95分。硬经济指标55.54分,位列全国第18位。

三、东营市简介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1964年,胜利油田会战时在境内东营村附近建立指挥部。1965年为服务油田开发建设,中共惠民地委、惠民地区专署成立中共东营工委、东营办事处。1983年建立东营市。1984年1月市辖东营区、牛庄区建立,1987年6月两区合并为东营区。东营区总面积1178.17平方千米。2019年1月,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调整代管范围,东营区实际管辖面积调整为658平方千米。年末,常住人口54.8万人,出生人口3198人,出生率6.57‰;死亡人口1497人,死亡率3.08‰;人口自然增长率3.49‰。

全区生产总值为531.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59亿元,增长8.5%;第二产业增加值180.8亿元,增长15.3%;第三产业增加值335.76亿元,增长10.2%。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2.8∶34.0∶63.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43亿元,同比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8.95亿元,增长22.1%。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224.07亿元,比年初增加33.29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671.71亿元,比年初增加9.43亿元。全年保费收入78.55亿元,同比增长4.6%。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8.37亿元,增长18.5%。全区实现外贸进出口201亿元,同比增长66.8%;其中,出口50.7亿元,同比增长11.8%;进口150.3亿元,同比增长99.9%。实际利用外资10273万美元,是上年的1.5倍。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5.81亿元,同比增长8.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61亿元,同比增长9.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67亿元,增长6.8%。全区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74家、家庭农场326家、农业龙头企业69家,6家经营主体列为全省农民乡村振兴示范站,市级以上农业“新六产”示范主体19家,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7个,创建为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创建县”、省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县、省级“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建设改造城乡道路354.1千米,农村公路由“村村通”升级为“户户通”。高标准农田1.39万公顷,城区集中供暖和管道燃气实现全覆盖,农村燃气实现“村村通”。

全年工业实现增加值128.66亿元,同比增长17.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8%。全区14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798.21亿元,同比增长8.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44.6%。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5.92亿元,同比增长9.7%。资质以上总专包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57.54亿元,同比增长7.6%。

相关文章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