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知识网

当前位置:高考知识网 > 热点时事 > 正文

关于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

高考知识网 时间:2023-08-26 10:16:16 

 《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文化发展改革,建设*文化强国,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纲要。

序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撑。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繁荣发展*先进文化,是党和国家的战略方针。

“十二五”时期我国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任务顺利完成。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的*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开创了*新局面,*文化建设进一步呈现出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最新成果的学习宣传教育不断加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深入人心,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文艺创作日益繁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为弘扬,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大幅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有信心和能力铸就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夺取*,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迫切需要补齐文化发展短板、实现文化小康,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改革全面深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迫切需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增进社会共识、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全民族创造活力。高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互联网影响广泛而深刻,迫切需要拓展文化发展新领域,发展壮大网上主流舆论阵地,更好运用先进技术发展和传播先进文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迫切需要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增强国际话语权,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奋力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为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提供强大的价值引领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一、总体要求

(一)牢牢把握文化发展改革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为引领,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全面推进文化发展改革,全面完成文化小康建设各项任务,建设*文化强国,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中国贡献,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二)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文化发展改革全过程

??坚持创新发展。适应*和高新技术发展要求,体现文化例外要求,加大改革力度,全面推进文化内容形式、方法手段、载体渠道、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等创新,激发动力、增强活力、释放潜力,推动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

??坚持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区域文化发展,统筹文化发展、改革和管理,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国有与民营、对内与对外等重要关系,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更好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

??坚持绿色发展。尊重规律,增加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和优质文化服务供给,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坚持开放发展。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高国际传播能力,更好发出中国声音、展现中国精神、提出中国主张,借鉴吸收世界有益文化成果,深化不同文明交流互鉴。

??坚持共享发展。面向基层,贴近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群众文化参与度和获得感。

(三)全面实现文化发展改革的目标任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广泛普及,中国梦引领凝聚作用进一步增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更加深入人心,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更加活跃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能力不断提升,文化精品不断涌现,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现代传播体系逐步建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形成一批新型主流媒体和主流媒体集团,网络空间更加清朗,社会舆论积极向上。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体现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公共文化供给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匹配。

??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更加完善,文化市场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发挥,做优做强做大一批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十三五”末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基本形成,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文化开放格局日益完善,中华文化影响力持续扩大,中国故事、中国声音广泛传播,良好国家形象全面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进一步增强,促进世界文化多样化发展。

??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微观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文化法治建设深入推进,*文化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二、加强思想理论建设

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实践,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增强广大干部群众*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一)深化*的学习研究宣传。把深入学习宣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重中之重,深化*和中国梦的学习宣传教育。继续编辑出版《*谈治国理政》、修订出版《*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等。结合“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深化理论宣传。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规划纲要。抓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党史国史、*发展史的学习研究。发展*政治经济学。坚持和创新党内学习制度,制定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规则。组织开展面向基层群众的对象化、互动化的理论宣讲。加强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辨析和引导,出版一批通俗理论读物。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

(二)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立健全哲学社会科学管理体制,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平台、研究基地、传播中心建设。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注重以我为主设置议题,积极开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学术研讨活动。举办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论坛系列理论研讨会。加强对各类讲座论坛、社科机构的引导和管理。发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示范引导作用,强化考核评价工作。充分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作用,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能进能出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扶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出版。编写哲学社会科学普及读本。

(三)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管理。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考核、督查、问责机制。推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开设意识形态工作课程和讲座。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落实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建立健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机制,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相关文章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