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知识网 时间:2023-08-21 08:41:41
一、期待更多的抗癌药纳入医保报销目录
抗癌药品的价格一般都比较贵,很多品种至今还未纳入医保报销目录,一直饱受社会各界和广大患者的诟病。国家医疗保障局近日发布相关通知,将阿扎胞苷等17种常用抗癌药品纳入医保报销目录,而且平均降价幅度达5成以上,可以说解决了很多癌症患者的燃眉之急,进一步减轻了他们的家庭经济负担,也彰显了国家医保政策与时俱进和关爱患者的温度。
前不久热映的电影《我不是药神》,曾引起公众对“抗癌药品短缺”“进口抗癌药价格高昂”等话题的广泛讨论。此后,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加速了抗癌药等药品的进口审批流程并减免关税和降价,确实为广大患者减轻了一定的经济负担。然而,很多抗癌药品并未纳入医保报销目录,一来其价格相对普通药品高出一大截,二来不少抗癌药品需要终身服用,由于不能通过医保报销费用,患者自掏腰包购买价格不菲的抗癌药将会不堪重负,少数患者因无力负担,只好放弃用药和治疗,躺在病床上等死。这种现象也导致不少家庭“因病致贫”,或引发少数患者走极端、自杀等悲剧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而,建议将常用抗癌药纳入医保报销目录,是社会各界、广大患者的呼声和强烈愿望。
二、别让“雾霾”成为冬天的“标配”
冬天,曾几何时也是蓝天白云,白雪皑皑。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雾霾成了冬天的“标配”,尤其是北方的冬天,更是让人“谈霾色变”。雾霾形成的要素主要有三个:一是生成颗粒性扬尘的物理基源。二是运动差造成扬尘。三是扬尘基源和运动差过程聚集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颗粒最终与水分子结合聚集成霾。
雾霾现象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受人的行为影响。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环境保护监管,最严执法、最强治霾、“千里眼”监测、网格化监管更是持之不懈,使污染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政府并不是没有发力,只是雾霾的连续性、顽固性,造成治霾之难。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古人云:“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发现问题只是第一步,解决问题尤显重要。雾霾对危害人类健康,治理雾霾刻不容缓,需要狠抓落实,久久为功,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三、“勤劳奖学金”具有导向意义
最近,一项新设立的“勤劳奖学金”在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炸开了锅”。100名在热爱劳动、自强自立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获奖,每人获奖金500元。这一奖项,在武汉高校中属首次设立。
与其他奖学金不同,该奖项专门针对“非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库内学生”设置。据该校学生处常务副处长洪斌介绍,学校每年奖助学金总额超过2000万元,特别是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置了多类奖助学金和900多个勤工助学岗位,起到了很好的资助、激励和教育引导作用;但对占多数的“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激励引导效果并不特别明显。设立“勤劳奖学金”,强调“非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库内学生”,就是要“在全体大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引导大学生牢固确立‘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劳动美丽、劳动光荣’的劳动价值观”,就是要发挥更广泛的辐射引领效应,不再让“热爱劳动”“勤工助学”等成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特定“标签”,从而引导更多的大学生“晨兴夜寐、俭以养德”,在辛勤劳动、努力奋斗中自我发展,获得幸福生活,并使之成为广大青年学生的价值共识。
近些年来,许多家长对孩子呵护有加,一门心思督促孩子学习、学习,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就是舍不得孩子参加一些公益活动、义务劳动,唯恐孩子因劳动影响学习、伤了身体;有的学校抓智育“志在必得”,却在有意无意间忽视了学生的参加适当的劳动体验和锻炼。使得一些学生“懒”得“可以”,整天价不离手机、沉迷网络,要不宅在家里,要不宅在床上,不仅饭懒得吃、专业课懒得上,体育活动、公益活动也懒得参加,就更别说参加什么义务劳动了。“除了读书什么都不会”是一方面,有的学生甚至看不起劳动者,视劳动为低贱工作。最终体现出来的是怕吃苦、也吃不了苦,缺失诸多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这不仅是家庭之痛,也是社会之痛。要培养和造就建设祖国的合格的栋梁之材,学校教育亟需补上劳动这一课。
四、校园食品安全就应严字当头
责任越清晰,落实越容易到位,校园食品安全决不能陷入“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怪圈,必须通过健全的长效机制确保责任始终清晰可见
近日,北京市教委和北京市食药监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今后北京各学校的食堂在采购食材时,应百分百索要发票,确保源头可控、有据可查。此外,各学校食堂在制作食品时将进行实时监控,对学生餐配送企业也将全面加强日常监管等,确保安全。
北京市这一通知提出的百分百索证索票、实时监控制作过程等要求,进一步为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品安全明确了责任体系,细化了工作举措,戴上了“金箍”,划下了标准线,下一步重在抓落实见实效。
早在2010年4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和教育部曾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指导督促学校食堂建立采购索证索票、查验记录制度”。2017年4月,教育部又发文鼓励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在厨房、配餐间等安装监控摄像装置,实现食品制作实时监控,公开食品加工制作过程,自觉接受学生及家长监督。由此可见,北京市此次下发通知明确的一系列要求,其实都来源于上级文件,只是比上级文件要求更严,化软指标为硬措施。
要将软指标切实变为硬措施,首先得具备可操作性。如要实现实时监控,就得配备监控设备,且满足实时监控的条件;又如百分百索证索票,就得购买食材的场所应当满足开具发票的条件,不能开具发票也应提供相应的凭证,凭证发票不能鱼目混珠,也不能张冠李戴,更不能以假乱真。
五、“一带一路”助力全球治理
当今世界,全球性问题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变化多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助于推进全球有序、有效治理,是应对新兴全球性挑战的重要途径。
面临多重挑战
第一,人口老龄化。
人口问题是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不仅加重环境和资源问题,而且对世界可持续安全、可持续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一个是人口数量增长过快。据联合国权威机构预计,全球人口将由2015年的73亿增加到2023年81亿和2050年的96亿。全球人口的高速增长,会加剧全球性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这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得尤为明显。另一个是人口老龄化,给相关国家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同时,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压力日益增长,“未富先老”对发展中国家构成严峻挑战。
第二,环境生态问题。
人类主要面临十个全球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酸雨蔓延、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和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进入21世纪以来,气候变化问题愈发突出,全球极端天气灾害频发,给相关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森林衰退严重,80%的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土壤退化导致世界人均耕地面积减少,1975年至2000年世界人均耕地面积大约减少一半;2030年,还可能面临“全球水亏缺”。
第三,政治形势复杂化。
全球政治正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处理不好将影响世界和平、发展大局。
国际秩序与体系变革问题受到关注。伴随国际力量对比的“南升北降”、全球经济和战略重心的东移,秩序之争加剧,变革呼声高涨。在国际权势重构和国际体系变革背景下,南北关系与南南合作的全球意义正在上升。具体而言,南北关系应更具包容性,更多考虑三方合作;南南合作的加强要有利于推进南北关系,聚同化异,避免制造新的分裂和二元对立。
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思维仍在作祟。地缘政治回归、颜色革命蔓延、人权问题政治化等,无不与之有关。这将严重阻碍对全球性问题的合作应对。此外,民族分离主义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主要挑战。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是,民族分离主义势力越来越多地利用国际形势变化,力求扩大原有事态,谋求国际支持和干预。
财富和地位的不平等,正日益威胁政治稳定与人类发展。全球最富有的85位富豪所拥有的财富,与最贫穷的35亿人口的财富总额相当。如果不平等指数超过某个特定阈值,便会危害发展、减贫以及社会管理的质量。同时,它还会削弱共同的理想信念,助长寻租行为。
六、为世界谋大同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向何处去”成为时代之问。
党的十九大把“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纳入*坚持和发展*的基本方略,郑重宣示了中国愿同各国一道解答时代命题、共创人类美好未来的真诚愿望。
一年来,在*擘画与亲自推动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稳步走向世界,赢得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同。从写入中国宪法序言到载入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宣言、从打造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到共筑中阿、中拉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指引,并对世界产生广泛而深远影响。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顺应历史潮流,回应时代要求,照顾各国利益,成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的正确选择。
当前,世界经济蹒跚复苏,地缘博弈暗流汹涌,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超级大国为一己之私,肆意挥舞制裁大棒,使全球发展面临更大不确定性。但和平合作、开放融通、变革创新的潮流依然滚滚向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依然是人心所向。
年初,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将“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运”定为主题,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理念同频共振。论坛*施瓦布说,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挑战之际,为世界各国合作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劲动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中国梦与世界梦紧密相连,体现了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把自身发展同世界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
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中国人民的幸福与世界人民的幸福紧密相连,体现出*中国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情怀与担当。
七、给文物保护加上一道安全“锁
文物,承载着民族的历史,维系着文化的认同。一座城市的文物和文化遗址奠定了它的文化基调,彰显的是一个地方的文明厚度。然而,随着当前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一些文物能否得到科学合理的保障,不免打上一个大大问号。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传播具有重大意义,不但能积极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更能展现独特的人文景观,充分发挥社会教育作用。出台《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强化文物保护的理念,是给文物保护加上一道安全“锁”。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纵观事实,由于资金、人员不足,管理意识不到位一些地方文物保护主体责任落实还不到位,文物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文物合理利用不足、传播传承不够,让文物活起来的方法途径亟需创新;依托文物资源讲好中国故事办法不多,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亟待增强;文物保护管理力量相对薄弱,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尚需提升等,不断的警醒着相关部门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为此,要做好对文化遗产最好保护,不仅要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更要通过相关的加强文物政策制度顶层设计,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各项工作。
加强保护是开发利用的基本前提。毋庸讳言,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出于政绩、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考虑,对于开发利用文物不遗余力,但在保护上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时看似打着保护利用并重、管理开发并举的旗号,实则是徒有虚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文物难以弥补的伤害。据相关数据显示,近30年来,全国消失了4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这些登记在册、受到法律保护的文物,尚且有一半以上毁于各类建设活动。试想,不能保持文物特定的基本属性和传承规律,不能完整保护其特有属性,何来维护其经济和社会价值。
八、紧扣大数据“脉搏” 打造竞争新优势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浪潮中,利用好大数据助推数字经济建设,对于湖南打造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发展数字经济,归根到底是要挖掘大数据背后的“经济”属性。如果将大数据理解为对社会经济的一种全新离散化解构与重构,那么数字经济则是在此基础上对经济发展方式的重新定义。
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决定经济增长方式的要素资源配置结构在不断演化,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的重要程度依次增强。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信息要素日益重要,有利于实现更大范围、更有效率的稀缺资源优化配置。
大数据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具备以下特质:具有海量、多元性、混杂性、非结构化等特征,整合难度较大;大数据是一类经济资产,应遵循产权清晰的基本原则;区别于传统生产资料,大数据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并不会消耗,而是在占有过程中实现增值,体现出“用数据说话”“用数据服务”的经济规律;一定技术条件下,大数据资产具备规模经济特征,为更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提供了可能,但同时受到大数据伦理和管理成本等条件限制,有其使用边界;大数据资产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不能脱离实体经济的环境,本质上是通过数据揭示的信息改造传统产业,催生新业态与新模式。从长远发展来看,大数据资产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信用载体。
基于此,湖南发展数字经济应紧扣大数据“脉搏”,遵循经济规律,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厘清大数据和大数据资产的异同。并不是海量数据就可以成为大数据资产,只有经过存储、整理、归类、清洗,且符合数据伦理的大数据才具有使用价值。
九 、开辟一条道路 收获三大启示
改革是一个艰难实践的过程,又是一个实践改变认识的过程。在具体的过程中,基层探索形成的成功经验上传中央,中央又以政策的修订和转变引导大众,二者之间形成的互动、“对流”体现了中国道路实践和认识的互为因果。深刻影响改革开放进程的“摸着石头过河”,正反映了这种逻辑关系。
“摸着石头过河”一词,在改革开启之后不久即已提出。它的核心在于承认与过去的经验相比,改革开放存在许多未知的事物和领域。正因为承认未知,才需要对基层的一系列变革予以关注和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实践的过程与认识的过程是同时开始的。毛泽东同志曾将二者的关系表述为:“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由此引申,对比近代以来中国人曾取法于一个又一个的外国榜样却一挫再挫,以“摸着石头过河”开始的40年改革开放则多了一层从中国国情出发追求现代化的坚定。这是一种来之不易的自觉和自信。
与“摸着石头过河”相比,“顶层设计”的概念是在改革开放进行了20多年后才正式传播开的。它反映了实践所达到的新的认识程度和理论化程度。作为实践和认识相统一的成果,“顶层设计”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今天,*进入*。这个*无疑需要“顶层设计”,也有能力形成“顶层设计”。
正如*所强调,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下一步,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试点,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
十、“一带一路”谱写美好未来新篇章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作为世界史上唯一的连续未断裂的原生道路文明,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自有“大道”在其中,信仰和平,相互包容,团结互助是我们民族追求的“可长可久”之道。而“一带一路”作为一条合作共赢的共同繁荣之路,中国担负起了该有的大国责任,为沿线国家提供低息甚至无偿贷款,帮助沿线国家打通互联互通的关节,为区域间的经济要素流动、人员往来、政府合作提供了有益的平台。
“一带一路”让互联互通网络越织越密。从2011年3月19日,首列渝新欧国际班列成功开行以来,截至2018年6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量已突破9000列,运送货物近80万标箱,国内开行城市48个,到达欧洲14个国家42个城市,运输网络覆盖亚欧大陆的主要区域,中欧班列作为“一带一路”设施联通的一张“金名片”正在乘着东风扬帆奋进。
“一带一路”让贸易往来道路越走越宽。5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密切来往,一份份丰厚的订单被签署,国家出口总额不断攀升,如今已有25个国家成为了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出口总额达到33.2万亿元人民币。在刚结束不久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宣布再对非洲国家提供600亿美元的支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中国以大国之身份站在世界的前沿远瞻世界,构建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让民意民心桥梁越建越亲。“一带一路”建设是促进人文交流的桥梁,与他乡之国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各领域广泛开展合作,截至目前,已有超过20个国家对中国实现了免签和落地签,还有近10个国家出台了有条件免签、电子签证等优惠政策,极大便利了民众的相互往来。“一带一路”正在让世界变得更加和谐美好,让和谐发展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最亮底色。
时事热点 国家公务员考试专题 国考信息详情
2023-08-25 15:34:107月份国内时事政治热点汇总
2023-08-11 21:08:02山东大学在福建高考招生计划人数和专业代码(参考)
2024-06-08 08:59:56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在福建高考招生计划人数和专业代码(参考)
2024-06-08 08:56:34陕西高考610至620分左右理科可以上什么大学
2024-06-08 08:53:10湖南上东北师范大学多少分 分数线及排名
2024-06-08 08:49:38天津艺术职业学院对比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分数线排名
2024-06-08 08:46:04保定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怎么样?录取分数线多少分
2024-06-08 08:42:14青海民间艺术有哪些 附青海省总体概况
2024-01-01 02:23:082018时事热点 话题新闻评论素材5篇
2023-08-14 20:22:522019时事热点 2月国内新闻热点评论
2023-08-11 20:25:21时事热点 国家公务员考试专题 国考信息详情
2023-08-25 15:34:10很深的聊天经典坑人套路句子(3篇)
2023-08-14 04:33:03超级聊天坑人套路对话形式(4篇)
2023-08-17 15:53:42